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四中學11月月考物理試題.docx
絕密啟用前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四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11月月考物理試題試卷副標題考試范圍:xxx;考試時間:100分鐘;命題人:xxx題號一二三四五六七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請點擊修改第I卷的文字說明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1“騎車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這句話表示( )A騎車的人通過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過的路程長B在相同的時間內,騎車的人通過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過的路程長C騎車的人所用的時間比步行的人少D以上說法都不對2下列一些關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分析正確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撒鹽便于除雪,是因為鹽可以提高冰雪的熔點B炎熱的夏天,在教室內灑水可以降溫,是利用水升華吸熱C燒水時,壺嘴處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現象3在某些重要會議入場時,采用人臉識別系統,識別系統的攝像機可以自動將鏡頭前0.5m處的人臉拍攝成數碼相片,通過信號線傳遞給計算機識別. 攝像機的鏡頭 ( )A相當于凸透鏡,焦距可為0.5mB相當于凹透鏡,焦距可為0.5mC相當于凸透鏡,焦距可為0.2mD相當于凹透鏡,焦距可為0.2m4放映幻燈片時,要使銀幕上所成的像再變大一些,應采用下面哪個方法 ( )A增大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同時減小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B減小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同時增大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C將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和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同時減小D將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和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同時增大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5小明同學在學習了聲現象后,總結了以下四點,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是利用了聲波能傳遞能量B在音樂會中,我們能區分出小提琴和鋼琴的聲音是利用了聲音的音色特性C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0108m/sD摩托車消音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6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說法正確的是( )A大海深處發光的水母是光源B霧天透過樹叢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C醫生用電子胃鏡通過光導纖維觀察人體胃腸內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傳輸圖像信息D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玻璃三棱鏡使太陽光發生色散證明了太陽光是復色光第II卷(非選擇題)請點擊修改第II卷的文字說明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7中國運動員蘇炳添以9.99s的成績成為第一個打破百米10s大關的黃種人在比賽過程中,他做___(填“勻速”或“變速”)運動,他的百米平均速度約為_____m/s(保留整數)8“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句中,“蟬”和“鳥”叫聲的區分依據的是聲音的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是在__控制噪聲9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體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銀。已知酒精和水銀的熔點和沸點如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區冬季最低溫度可達-54,測此地冬季最低氣溫應選________溫度計 (選填“酒精”或“水銀”)。 熔點/沸點/酒精-11778水銀-3935710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氣”,這是一種__________現象。吃飯時發現,多油的湯不易冷卻,主要是因為湯表面的油減慢了水的__________吸熱。11小明同學幾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車上學善于觀察的他發現,無論盛夏還是嚴冬,在裝有空調的公交車玻璃窗上,都會有小水滴附著在上面,這都屬于___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那么,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_______(選填“內表面”或“外表面”)1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兩種反射,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從各個角度看到物理課本上的文字是光的__反射,而大城市高層建筑安裝整體玻璃造成光污染是屬于光的__反射13“樹影橫江,魚戲枝頭鴉踏浪”;“山色倒海,龍吟巖畔虎眠灘”。此對聯妙趣橫生,意境深遠。其中“山色”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看到“魚”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14激光有一個特點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狀體相當于______(填“凸透鏡”或“凹透鏡”),激光經過眼球______(填“會聚”或“發散”)在視網膜上,會嚴重灼傷視網膜,造成永久性傷害。15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方便如圖所示,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_____物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_____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均選填“增大”或“減小”)16“虛擬試衣鏡”亮相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博覽會,該款“虛擬試衣鏡”解決了購物者很難觀察到試穿衣服時背面的情況,攝像頭能夠監視顧客的移動,并將衣服的背面展現給他們,如圖所示監視顧客移動的攝像頭相當于一個___鏡,顧客離攝像頭的距離應在______的范圍。 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17如圖所示,將一個放大鏡觀察手指的指紋,再將手臂伸直觀察窗外的遠景,兩次看到的像的性質一樣嗎?18小民將一枝蠟燭點燃后放在離一架凸透鏡30cm處,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當蠟燭離透鏡18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做成這個凸透鏡的透鏡焦距可能在什么范圍?評卷人得分五、計算題19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在聽到發令員的槍聲后才按表計時,測得運動員的成績為13.69s,求運動員的真實成績是多少?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20太陽光線與水平面成30角,若用鏡子將太陽光反射到井底,鏡面應與水平面成多大角度放置________?畫圖回答(如圖所示)評卷人得分七、實驗題21為了研究水的沸騰,張怡然同學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并記錄有關數據如下表:時間/min0123456789溫度/90929496979899999999請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圖中先描點,再用平滑的曲線畫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___________________由實驗結果可以年出水的沸點不到100,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實驗結果可以年出水沸騰進的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沸騰時,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氣”,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2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1)如圖(a),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實驗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3)如圖(b),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在F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光屏各一, 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還缺少的器材是 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選填“前” 或“后”)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 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像(4)當蠟燭A像玻璃板靠近,蠟燭A的像 (選填“變大”、“ 不便”或“變小”)24小軍同學在研究光的折射現象時,發現折射角會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誰的增加量更大呢?小軍想通過實驗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實驗步驟如下: 將半圓形玻璃磚放在標有角度的圓盤上,使二者的圓心重合,如圖所示 將一束激光射向圓心O,激光在O處發生折射; 讀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實驗次數1234入射角i0304560折射角0213038 逐漸增大入射角,重復步驟數次 對記錄的數據進行處理,并比較入射角增加量與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結論(1)圖中光線的入射角大小為_______,折射角大小為_______(2)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入射角增加量與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誰的更大呢?______(3)分析表格中的數據,你一定還會有所發現,請寫出兩點____25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1)實驗前,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2)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應用了這個成像規律接下來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后,在光屏上還會出現一個清晰的像,這時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的實像,這是因為光在折射時光路是_______(3)實驗中,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若在光屏上還能夠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__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參考答案1B【解析】【詳解】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物體通過的距離,即距離與時間的比值,騎車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有兩個意思,即相同時間內,騎車人比步行人通過的路程大;通過相等路程,騎車人所用時間少,故B正確。2C【解析】【詳解】A撒鹽是為了降低冰雪的熔點,使雪更容易熔化,故A錯誤;B灑水時,水由液態變成氣態,屬汽化吸熱,故B錯誤;C“白氣”不是氣,而是水蒸氣液化所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確;D窗花是水蒸氣直接由氣態變成了固態,屬凝華現象,故D錯誤;應選C。3C【解析】【詳解】攝像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人在攝像機前0.5m,可以得到物距是0.5m,攝像機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0.5m2f,凸透鏡的焦距f0.25m,選項C符合題意。4A【解析】【詳解】由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知道,當物體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正是應用此原理。當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時,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實像越大,若讓像變大,則要減小物距,增大像距,即減小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增大銀幕與鏡頭的距離,故A正確。5ABD【解析】【詳解】A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是利用了聲波能傳遞能量,故A正確;B不同發聲體的材料與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能區分出小提琴和鋼琴的聲音是利用了聲音的音色特性,故B正確;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0108m/s,故C錯誤;D噪聲防治可以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及噪聲的接收這三個環節進行,摩托車排氣管上附加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6ABD【解析】【詳解】A本身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由于水母本身可以發光,所以是光源,故A正確;B霧天透過樹叢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故B正確;C醫生用的光導纖維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進行傳播的,故C錯誤;D牛頓利用三棱鏡進行了色散實驗,證明了太陽光是復色光,故D正確。7變速 10 【解析】【詳解】1在比賽中運動員是由靜止變成運動的,所以是做變速運動;2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除以總時間為。8音色 傳播過程中 【解析】【詳解】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音色反映的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句中,“蟬”和“鳥”叫聲的區分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判斷的;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個,即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茂密的森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9熱脹冷縮 酒精 【解析】【詳解】1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正常使用時溫度計內部的液體既不能凝固,也不能沸騰;2漠河地區冬季的最低氣溫可達-54,低于水銀的凝固點,所以,此時水銀已凝固成為固體,即不可以用水銀溫度計;而酒精的凝固點很低,在此時,酒精仍為液態,所以,應該選擇酒精溫度計。10液化 汽化 【解析】【詳解】1冬天的早晨氣溫較低,口中呼出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周圍溫度較低的空氣凝結成小水滴,形成“白氣”,故這是一種液化現象;2 油的密度比水小,漂浮在水面上,油層覆蓋在湯面上,阻礙了水的蒸發,由于蒸發吸熱,所以,多油的湯不易冷卻。11液化 外表面 【解析】【分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的玻璃會變成小水珠,這種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成為液化;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取決于車內外空氣溫度的高低,當車內溫度高附著在內表面,如車外溫度高就附著在外表面【詳解】1夏天,空調車內溫度低于外部溫度,外部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會凝結成小水珠,由氣態變成液態,因此發生液化現象;2這些小水珠是車外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因此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12漫 鏡面 【解析】【詳解】12平行光線射到表面光滑的物體表面上時,反射光線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這是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體時,反射光線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這是漫反射我們能從各個角度看到物理課本上的文字是光的漫反射的緣故,光可以反射到各個方向進入我們的眼睛;陽光照在建筑物外墻的玻璃上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到比較集中的方向上,造成了光污染。13反射 折射 【解析】【詳解】1山色是經水面發生反射后,看到物體在水中的虛像,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2看到水中的魚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魚的虛像;14凸透鏡 會聚 【解析】【分析】【詳解】12眼球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激光經過眼球經過眼球后會聚于視網膜上,因為激光亮度高會聚后會嚴重灼傷視網膜,造成永久性傷害。15增大 增大 【解析】【詳解】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16凸透 大于二倍焦距 【解析】【詳解】1攝像頭和照相機的鏡頭相同,都是一個凸透鏡;2由于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知道,此時顧客離攝像頭的距離應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17不一樣,前者是看到的正立、放大的虛像,后者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解析】【詳解】兩次看到的像的性質不一樣;第一種情況,用它看自己的手指紋時,凸透鏡是作為一個放大鏡使用,放大鏡是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工作的,此時成的正立、放大的虛像;第二種情況是用這個凸透鏡去觀察窗外遠處的景物,此時的物體距凸透鏡的距離大于該透鏡的2倍焦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189cmf15cm。【解析】【詳解】由于“蠟燭放在距凸透鏡30cm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說明凸透鏡的焦距滿足30cm2f;又因為 “當蠟燭距透鏡18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說明此時2f18cmf,兩式結合解得凸透鏡的焦距的范圍是:9cmf15cm。1913.98s【解析】【詳解】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聲音傳到終點時運動員已經開始跑了,由于s=100m,v聲=340m/s,由知道,聲音傳到終點時,已經傳播的時間是:所以,真實成績應是計時時間加上聲音100米傳播的時間,即13.69s+0.29s=13.98s答:運動員的真實成績是13.98s。20鏡面與水平面夾角60 見解析所示 【解析】【詳解】由于要求反射光線豎直向下與水平面垂直,而入射光線與水平面成30角,所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90+30=120,過反射點作出這一夾角的角平分線即為法線,再垂直法線過入射點作出平面鏡,如圖:由圖知道,平面鏡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則平面鏡與水平面間的夾角應為90-30=60。21 氣壓過低 繼續加熱,溫度不變 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解析】【詳解】解:(1)根據表格中數據描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2)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當時沸點低于100,可能是由于當時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3)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雖然水沸騰時雖然不斷給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99不變(4)水面上的“白氣”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氣液化成的22(1)不合理 只做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其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2)OA 可逆(3)不能 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解析】【分析】【詳解】(1)要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要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如果這兩角相等,也可能是偶然的,我們因該繼續改變入射光線AO的方向,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測量,在比較得出結論,避免偶然性,這樣才有普遍性因此,題中做法不合理,因為只做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其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2)由題可知,當光從AO入射時會從OB射出,因為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3)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使E、F不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OB不能成在F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3(1)刻度尺 位置(2)前 等效替代(3)虛(4)不變【解析】【詳解】(1)刻度尺可以測量物體的距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即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會出現在光屏上(4)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會變化 2420 14 入射角增加量更大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解析】【詳解】(1)入射角為入射光線OA與法線的夾角,此夾角為:20;折射角為折射光線BO與法線的夾角,此夾角為:14;(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當入射角每增加15時,則反射角分別增加9和8,所以入射角的增加量更大一些(3)由表中的數據分析可知:當入射角變為30時,折射角變為21;當入射角變為45時,折射角變為30,當入射角變為60時,折射角變為38;當垂直入射時,入射角變為0時,折射角變為0由此可得出結論: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減小折射角也減小;當垂直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為0,即傳播方向不改變故答案為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25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投影儀 倒立 縮小 可逆的 靠近 【解析】【詳解】(1)實驗前,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在實驗過程中方便的觀察像與物的關系;(2)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清晰的實像,生活中的投影儀應用了這個成像規律接下來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后,因為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在光屏上還會出現一個清晰的像,此時蠟燭位于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這時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3)實驗中,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若在光屏上還能夠得到清晰的像,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所以應將光屏靠近凸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