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江西省南昌市十九中期中考試物理試題.docx
江西省南昌市十九中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不同物體吸收太陽輻射能力不同,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于是,他將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涂上不同顏色放在太陽底下,測出相同時間內物體升高的溫度就“他將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涂上不同顏色放在太陽底下,測出相同時間內物體升高的溫度”這一環節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B猜想假設C進行實驗D分析論證2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B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C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3如圖是敲擊音叉時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的二列聲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低B甲的響度比乙的響度小C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高D甲的響度比乙的響度大4要測量一個瓶子的直徑,下列幾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A B C D5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老師把一塊平面鏡CD豎立在講臺上,坐在B點的甲同學通過平面鏡看到了坐在A點的乙同學(如圖)在這一現象中,光線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6下列作圖中,有錯誤的是( )A光的反射 B坐井觀天C小孔成像 D平面鏡成像7如圖所示,一平面鏡放在圓筒的中心處,平面鏡正對筒璧上一點光源S,點光源發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從圖示位置開始繞圓筒中心軸O勻速轉動,當轉動角度為30時,入射角增大的角度和照射到筒璧上的反射光斑轉過的角度分別為( )A30 30B30 60C60 30D60 60二、多選題8聲音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下有關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B有聲音的產生就一定有物體在振動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水中大D古人“伏地聽聲”判斷敵情是因為固體可以傳聲9下列關于光現象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山路拐彎處的反光鏡是屬于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B太陽、月亮、燃燒的蠟燭、螢火蟲都是光源C光線照射到平面鏡上經鏡面反射后,反射光線一定是平行的D人們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表面產生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填空題10遠處隆隆雷聲預示著一場可能的大雨,這是通過聲音傳遞_____________的例子;外科醫生利用超聲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這是利用聲音傳遞____________的例子11一位粗心的同學在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時忘了寫單位,請你給他記錄的數據填寫上適當的單位:(1)物理課本的長度是0.26_________;(2)一個人的身高是165_______12一根鋼管,已測得管的內直徑為7.2mm;現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鋼管的外徑,讀數如圖所示.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鋼管壁的外徑是_______mm,厚度是___mm.13小明有一個音樂盒,他發現音樂盒主要由滾筒、音板組成,如圖所示,滾筒轉動時,滾筒上凸起的焊點撥動音板上的金屬條發出聲音,由同一塊金屬板切割出的長短不一的金屬條,發出聲音的_____不同,滾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點撥動金屬條時,金屬條振動的幅度不同,發出聲音的_____不同14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顏色的光,此實驗表明了______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這個現象稱為光的__________15在控制噪聲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圖所示的標牌,這主要是在____________減弱噪聲;教室外有聲音干擾時,關上門窗是為了在____________減弱噪聲16世博會開幕式上,演員們在放聲歌唱,有多種樂器同時為他們伴奏,觀眾依據聽到伴奏聲的_______能判斷出是哪種樂器在演奏他們的聲音聽起來有豐富的立體感,這主要是由于人的聽覺具有_______效應17許多年前,“馬可波羅”號帆船在“火地島”失蹤,經過多年研究,揭開了“死亡之迷”,他們都是死于亞聲,這是一種人耳聽不到的聲音,頻率低于20Hz,而人的內臟的固有頻率和亞聲波極為相似,當二者相同時,會形成內臟的共振,嚴重時,把內臟振壞而喪生亞聲是指我們學過的_____;蝙蝠能發出____波,靠這種波的回聲來確定目標和距離18如圖所示,小明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他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_________上操作過程中,他還在B紙片上看到了一個燭焰的像,這個像是_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19視力檢查時要求被測人與視力表間隔5m.小明準備借助一塊平面鏡檢查視力,則他應坐在鏡前______m處圖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朝西,那么視力表中“E”字的實際朝向朝 ______(選填“東”或“西”)20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_____min_____s21在如圖所示,量筒的分度值為_____mL,小石塊的體積_____cm322如圖所示,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_____(選填“A”或“B”),物體的長度為_____cm四、簡答題23一天下午,小明向遠處的一棟大樓望去,他看到一個現象:有的窗戶明亮刺眼,而有的卻黑洞洞的他問媽媽這是怎么回事,媽媽告訴他,那座大樓有的窗戶是開著的,有的窗戶是關著的小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請你解釋出來五、計算題24繞月試驗器在某一時刻用自身攜帶的激光測距儀向月球發出激光信號,經過0.002秒后收到返回信號,此時試驗器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米?該試驗器能否用聲吶技術測量自己到月球的距離?為什么?(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8m/s)六、綜合題25人用錘子敲擊一段較長的鐵管的一端,另一人在鐵管的另一端能聽到兩次聲響,請說明兩次聲響各通過什么介質傳播的?若兩次聲響的時間間隔為2S,求這段鐵管的長度為多少?_____________(已知聲音在鐵中的速度V=5000m/s,15C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七、實驗題26在學習二胡演奏的過程中,小明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的高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猜想1: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2: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3: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和同學們找到了下表中所列4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1)為了驗證猜想1,應選編號___、___的兩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2)在驗證猜想3時,小明發現粗心的同學沒有把表中的數據填全,表中 的位置所缺的數據是____(3)小明在這個探究實驗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編號規格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m2A尼龍551B尼龍550.5C尼龍801D鎳合金0.527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實驗小組的同學選用了平面鏡、紙板、激光器、刻度尺和幾種不同顏色的筆,依據教材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1)實驗中還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2)實驗中為了使光線能在紙板上顯示出來,方便實驗研究,你該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A向紙板噴煙或霧 B使光束垂直紙板射到O點 C使光束貼著紙板射到O點次數 i r170702454533030(3)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取下紙板,測量ON兩側的 i和 r,將數據記錄在上表中,根據數據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 (4)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FO方向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E方向射出,因為在反射現象中,___(5)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______(選填“在”或“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28小麗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放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甲所示在此實驗中:(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 (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環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______,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小麗選擇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______ ,此時應用了______ (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等效替代法”);(3)在確定蠟燭的位置時,眼睛應在______ (填“A”或“B”)側觀察;(4)點燃A蠟燭,小心的移動B蠟燭,小麗同學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5)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______ (填“實”或“虛”)像;(6)把點燃的蠟燭A固定在某個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數據,得到結論:“像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______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7)如圖乙,玻璃板原來沿直線BC豎直放置,若實驗中將玻璃板沿順時針方向轉過一定角度(90)后,蠟燭A成的像移動到點A1處,已知圖中方格均為邊長相等的正方形,則=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C【解析】【詳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 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收集數據、分析論證 得出結論、評估、合作與交流本題中,小明“他將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涂上不同顏色放在太陽底下,測出相同時間內物體升高的溫度”屬于科學探究中“進行實驗、收集證據”的過程;解答本題要特別注意:“不同物體吸收太陽輻射能力不同,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這一環節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猜想與假設”,但與題意不符2A【解析】【詳解】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就是為了減小誤差,故A正確;B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測量方法不當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誤差不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故B錯誤;C誤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題意;D誤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題意。3D【解析】【詳解】由圖可知,兩幅圖中音叉振動的快慢相同(都有3個波峰和2個波谷),因此聲音的音調相同;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響度不相同;甲振動時偏離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響度大,即音量大,只有D說法正確。4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及常用的特殊測量方法輔助工具法解: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一般應從零刻度線或某一整刻線開始測量,A、D選項中的測量方法會使測量值偏小,不符合題意;B選項直接用刻度尺來尋找瓶子的直徑的方法是不科學的,一般測量值會偏小,不符合題意;C選項所示的方法為“輔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邊所對應的示數即為瓶子直徑的大小故選C【點評】我們可以把C圖中展示的特殊測量方法稱之為輔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準確測量的一些幾何體的高度、直徑等物理量的測量中5B【解析】【詳解】由題意知,坐在B點的甲同學通過平面鏡看到了坐在A點的乙同學,說明由AO入射的光線,反射后經過OB;所以1為入射角,2為反射角,即B看到的是從A上發出的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B的眼中故選B【點睛】牢記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叫反射角6B【解析】【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作圖正確,A正確,不合題意;B從圖中可以看到,坐井觀天,應該是光線進入點,不是從點射出,B錯誤,符合題意;C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實像,C正確,不合題意;D從圖中可以看到,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連線垂直鏡面,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像是虛像,這些作圖都符合平面鏡成像規律,D正確,不合題意7B【解析】【詳解】如下圖所示,一開始入射角是0,當平面鏡轉動角度為30時,法線也跟著轉動30,這時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為30,即入射角增大的角度為30;垂直射入平面鏡的光線,其反射光線也垂直反方向射出,當平面鏡轉動角度為30時,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是30,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是30,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60,那么照射到筒璧上的反射光斑轉過的角度為60,如下圖所示8BD【解析】【詳解】A物體振動能產生聲音,但是沒有介質,聲音就不能傳播,就不能聽到聲音,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有聲音的產生就一定有物體在振動,B正確;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水中小,C錯誤;D古人“伏地聽聲”判斷敵情是因為地面可以傳遞聲音,即固體可以傳聲,D正確9BCD【解析】【詳解】A山路拐彎處的反光鏡是屬于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A正確,不合題意;B太陽、燃燒的蠟燭、螢火蟲是光源,它們自身能夠發光,但月亮是反射太陽光,它自身不能夠發光,不是光源,B錯誤,符合題意;C如果入射光線不平行,照射到平面鏡上經鏡面反射后,反射光線不是平行的,C錯誤,符合題意;D人們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表面發生反射,這是漫反射,同樣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錯誤,符合題意10信息 能量 【解析】【詳解】根據生活經驗和物理知識可知:聲音不但能傳遞信息,也能傳遞能量比如:根據雷聲就可以判斷要下雨,這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利用超聲波的破碎能力,擊碎人體內的結石,這是利用聲波能夠傳遞能量11m cm 【解析】【詳解】(1)1物理課本的長度大約是26cm,即大約是0.26m,所以物理課本的長度是0.26m;(2)2一個人的身高大約是1.6m,即大約是160cm,所以一個人的身高是165 cm121mm 13.0 2.9 【解析】【詳解】1從圖中可以看到,該刻度尺1cm里面有10格,那么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2該鋼管壁的外徑是3已知管的內直徑為,那么它的厚度是13音調 響度 【解析】【詳解】1長短不一的金屬條發出聲音時,越長的金屬條,振動越慢,頻率越低,音調也低,那么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2聲音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金屬條振動的幅度不同,發出聲音的響度也不同14白光 色散 【解析】【詳解】12太陽光是白光,這實驗表明了白光不是單色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這個現象稱為光的色散15聲源處 傳播過程中 【解析】【詳解】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而關上門窗,窗外的噪聲在傳播路徑上就被減弱了,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16音色 雙耳 【解析】【詳解】因不同樂器發聲的音色不同,所以我們可依據聽到伴奏聲的音色能判斷出是哪種樂器在演奏;聽到的聲音聽起來有豐富的立體感,這主要是由于人的聽覺具有雙耳效應。17次聲波 超聲 【解析】【詳解】1發聲體的振動頻率低于20Hz時發出的是次聲波,而亞聲的頻率低于20Hz,所以亞聲屬于次聲波;2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的18同一直線 倒立 實 【解析】【詳解】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明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他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同一直線上;23在B紙片上看到了一個燭焰的像,這個像是蠟燭的光通過A紙片后,在B紙片上形成的像,是小孔成像,所以這個像是倒立的實像192 西 【解析】【詳解】1根據平面鏡的成像規律,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視力表與平面鏡的距離為3m,那么視力表在平面鏡的像距離平面鏡的距離也為3m,要求被測人與視力表間隔5m,那么被測人應坐在鏡前2m處;2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是朝西,那么物也是朝西,像是朝東,那么物也是朝東,鏡中的“E”字朝西,那么視力表中“E”字也是朝西205 37.5 【解析】【詳解】12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刻度表盤指針接近6,已經過了5和6之間的刻度,那么小刻度表盤的讀數為5min,大刻度表盤讀數應該是30s多,從大刻度表盤可看到,指針指在37與8之間的中間刻度,那么大刻度表盤的讀數為37.5s,秒表的讀數為5min37.5s212 6 【解析】【詳解】1從圖中可以看到,從80到100有10個刻度,每一刻度的大小為2沒有放小石塊時,液體的體積為,放入小石塊后,量筒的示數為,可知小石塊的體積為22B 2.40cm 【解析】【詳解】1讀數時,眼睛的視線應該與刻度尺的刻線垂直,視線A沒有垂直,所以正確的應該是B;2從圖中可以看到,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的左端與5cm刻度對齊,物體的右端與7.4cm刻度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23當太陽光照射到關著的窗戶上時,光在玻璃表明發生鏡面反射,小明剛好在反射光線的方向上,有很強的光線進入眼睛,因此明亮刺眼;當太陽光從開著的窗戶照射進室內時,很少有光從里面反射出來進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來黑洞洞的【解析】【詳解】當太陽光照射到關著的窗戶上時,光在玻璃表明發生鏡面反射,小明剛好在反射光線的方向上,有很強的光線進入眼睛,因此明亮刺眼;當太陽光從開著的窗戶照射進室內時,很少有光從里面反射出來進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來黑洞洞的24;該試驗器不能用聲吶技術測量自己到月球的距離,因為真空不能傳聲【解析】【詳解】由題意可知,此時試驗器到月球的距離是該試驗器不能用聲吶技術測量自己到月球的距離,因為真空不能傳聲25第一次是由鐵管傳播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播的;729.6m【解析】【詳解】因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而且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因此會聽到兩次響聲,第一次是由鐵管傳播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播的。設管長為s,則通過空氣傳播所用時間:t1=sv1=s340m/s(1) 通過鐵管傳播所用的時間:t2=sv2=s5000m/s(2)根據題意可得:t1t2=2s(3) 由以上三個等式可解得:s729.6m26A B 55 控制變量法 【解析】【詳解】(1)12為了驗證猜想1,那就要控制琴弦的長短和材料一樣,橫截面積不一樣,觀察表中數據可以知道,編號A和B的材料一樣,都是尼龍,長度也一樣,都是55cm,橫截面積不一樣,分別是1 mm2和0.5 mm2,那么編號A和B兩種規格符合要求,可以進行實驗;(2)3為了驗證猜想3,那就要控制琴弦的長短和橫截面積一樣,材料不一樣,觀察表中數據可以知道,編號D的材料與其他三條琴弦的材料不一樣,其他三條琴弦的材料是相同的,可以選擇D琴弦,觀察數據還可以知道D琴弦與B琴弦的橫截面積一樣,只要讓長度也相同即可,即D琴弦的長度也是55 cm,所以表中 的位置所缺的數據是55;(3)4小明在這個探究實驗中,影響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的高低三種因素,控制其中兩種因素相同,比較第三種因素與音調高低的關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27量角器 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不在 【解析】【詳解】(1)1實驗中需要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2)2實驗中為了使光線能在紙板上顯示出來,使光束貼著紙板射到O點;(3)3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到,當入射角是70時,反射角是70,當入射角是45時,反射角是45,當入射角是30時,反射角是30,由此可推測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4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FO方向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E方向射出,這說明了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5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由于法線不在傾斜的紙板上,那么反射光線不會在紙板這一平面內28較黑暗 B蠟燭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等效替代法 A 玻璃板與水平面不垂直,像的位置偏離水平面 不能 虛 不可靠 只是做一次實驗,結論沒有普遍性,應該多次改變位置對比物距和像距 45 【解析】【詳解】(1)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境中進行,這樣所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觀察;2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玻璃板后面的B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34選擇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比較像與物的大小,蠟燭B與蠟燭A完全相同,用B代替A,這是運用了等效替代法;(3)5在確定蠟燭的位置時,眼睛應在A側觀察,這樣即能看到蠟燭A的像,又能看到蠟燭B,如果在B側觀察,是看不到蠟燭A的像;(4)6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與水平面不垂直,像的位置偏離水平面;(5)78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6)910這樣得出的結論不可靠,因為只是做一次實驗,結論沒有普遍性,應該多次改變位置對比物距和像距;(7)11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像與物的連線垂直鏡面,連接A和A1兩點,然后在連線上作垂直平分線,這條垂直平分線就是平面鏡所在的位置,如下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玻璃板沿順時針方向轉過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