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6章《質量》說課稿.doc
質 量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質量是初二物理第六章質量與密度的第一節,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個技能要求,質量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與我們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并且為進一步學習密度、重力等相關知識作了重要的準備。2、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了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并會進行換算;知道質量是物體的一種性質,而且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了解常見的測量質量的工具,通過實際操作,初步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2)過程與方法:在天平的使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使用測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托盤天平的使用操作的興趣,在使用操作托盤天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科學素養。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3、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質量的概念,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難點: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質量知識是今后學習密度、重力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但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比較復雜,生活中不為學生所熟悉。二、設計思想: 1、利用“最近發展區”,提高探究活動的可參與性由贊可夫理論:教學要立足于“最近發展區”(即學生智力水平正在形成,但不能獨立完成,還需經過努力和幫助才能完成智力任務)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的最佳效果產生于“最近發展區”教學設計要考慮教學達成的目標,又要符合學生實際,將學生置于“由接近全知又不能全知”的境地,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探究活動。2、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強調為學生提供多種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進行問題的研究,教師的角色也將隨著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三、學情分析初二學生好奇心較強,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問題的能力,但思維方式還是比較形象,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維過程。對于托盤天平的使用,動手操作學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對于為什么要這樣使用還會感到一些疑惑。四、教法分析本課以引導性提問發現法為主線,以提問拓展學生思維,用引導讓學生逐漸靠近問題實質,結合比較法,最終讓學生自己發現并得出結論;為突破難點,采用模型演示法,以生動的感觀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并用探究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本節難點。五、學法分析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需要的是創造型和開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為了能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會學知識,本節課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法、探究法和討論法。通過自主學習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討論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過程。六、教學過程設計(一)引入新課向學生展示:蹺蹺板的游戲,緊接著提出問題。這樣給學生創設一個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引入新課。(二)新課教學1、質量的概念展示:大小飲料瓶、大小燒杯,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再舉出類似的例子,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逐步建立質量的概念。這樣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通過觀察、比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在觀察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2、質量的單位讓學生對已經有所了解的質量單位進行交流歸納,并分為兩類:一類是國際單位,一類是生活中常用單位,并說出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這樣讓學生貼近生活尋找物理的“原形”,拉近生活與物理的距離,為后面將物理回歸生活打好基礎。3、質量的測量(1)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和作用通過師生討論分析,把蹺蹺板改造設計成一臺托盤天平設計了三大問題:放被測物體和砝碼之前,蹺蹺板不平衡,該怎么辦?討論分析得出:要安裝平衡螺母。那么利用平衡螺母怎樣調節平衡?讓學生分析得出調節平衡螺母的方法。看不清蹺蹺板是否準確平衡,該怎么辦?討論分析得出:指針、分度盤。那么利用指針和分度盤怎樣判斷平衡?讓學生得出判斷的方法。如果要測量比砝碼小的質量,該怎么辦?討論分析得出:游碼、標尺。那么游碼在標尺上怎樣正確讀數?讓學生明白怎樣正確讀數。接著告訴學生,對測量儀器進行讀數前,要先看清它的分度值,這樣讓學生養成使用測量儀器的良好習慣。接著讓學生進一步總結出:左物右碼再提出:我們設計的天平能測一頭大象或者一只螞蟻的質量嗎?告訴學生:使用測量儀器前要先觀察它的量程,被測物體質量不要超過它的量程,讓學生養成使用測量儀器的良好習慣。為了方便放被測物體和砝碼,兩個托盤最后讓學生拿出托盤天平進行對照,這樣設計遞進式問題,逐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地探究和構建知識,最終把蹺蹺板改造設計成一臺托盤天平。使學生明白了為什么要這么使用托盤天平,同時也明白了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作用。讓學生“經其事,明其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個性,體現自我,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2)學生動手操作:使用托盤天平測鐵塊的質量先讓學生自己總結托盤天平使用的要求,再多媒體模擬規范操作過程,接下來分組實驗,實驗過程中,強調四個問題:調節平衡螺母的方法判斷天平平衡的方法游碼正確讀數看清量程這樣在“明其理”的基礎上,再通過動手操作,更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養成使用測量儀器的良好習慣。(三)課堂小結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在知識上和方法上的收獲。(四)作業:1、你能用天平稱出一張郵票的質量,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好嗎?2、如果要稱粉末狀物體(如鹽),應該怎么做?板書: 二、質量1、質量的概念: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2、質量的單位及換算關系:國際單位:千克(kg) , 噸(t)、克(g)、毫克(mg)換算關系:1t=103kg , 1g=10-3kg ,1mg=10-3g=10-6kg 3、質量的測量測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1)測量前:看清量程、分度值(2)測量時:放、調、測、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