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冀教冀人版四年級上冊科學2.7 聲音的傳播 教案.doc
第七課 聲音的傳播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 能說出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空氣中向各個方向傳播。2. 能舉例說明不同材質的物體傳播聲音的能力不同。科學探究1. 能從傳聲現象中提出探究性問題,并對問題作出假設。2.能根據實驗方法進行實驗,能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記錄下來。3.能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4.能對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與評價??茖W態度1. 能對聲音的傳播產生探究興趣。2.能嘗試利用多種材料、多種方法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3.能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學習,樂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能舉例說明人類的需求促進了人工傳聲物品的發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玻璃鐘罩、抽氣筒、鬧鐘(或空氣傳聲實驗視頻)、音叉、橡皮錘、水,槽、石塊、鐵棍、細繩、氣球、尼龍線、棉線、軟管、牙簽等。學生準備紙杯、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等。教學建議課時安排:建議安排 1 課時。(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 引導:(播放兩個人分別在山上和山下對唱山歌的視頻或課件)同學們,為什么人在山上唱歌,山下的人能聽到呢2. 提問: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二) 探究發現,形成知識1. 探究空氣能否傳聲。(1) 掌握方法。把小鬧鐘放在玻璃罩內,聽一聽鬧鐘的聲音用抽氣筒慢慢抽岀玻璃罩內的空氣,聽一聽鬧鐘聲音有什么變化;取下抽氣筒,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觀察鬧鐘聲音有什么變化。(2) 實驗觀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然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8 頁中。(3) 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匯報:指定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引導:實驗中,隨著玻璃罩內空氣越來越少,鬧鐘的聲音也越來越小,最后就幾乎聽不到了;當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時,聲音又逐漸變大。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小結:聲音可以依靠空氣向各個方向傳播。2. 探究固體、液體能否傳聲。(1) 提出問題。引導:聲音能夠通過空氣傳播,那聲音能不能通過固體或液體傳播呢?(2) 掌握方法。講解:固體、液體傳聲的實驗方法及注意事項。固體傳聲的實驗。A. 把音叉立在桌子中央,用橡皮錘敲擊音叉使其發出聲音,把耳朵貼在,桌面邊緣,聽一聽是否能聽到音叉的聲音。B. 在音叉的叉股上系上一根細繩,另一端系在鐵棍的一端,把細繩拉直,把耳朵貼在鐵棍另外一端。輕輕敲擊音叉,聽一聽,看看是否能聽到音叉的聲音。注意事項:輕輕敲擊音叉,使音叉發出的聲音小一些,盡量使旁邊的人聽不到聲音。液體傳聲的實驗。,A.把兩個石塊放在水中,互相輕輕敲擊。聽一聽,看看是否能聽到聲音。C. 把長氣球裝滿水放在桌面上,把連接音叉的細繩系在氣球一端,把細繩拉直,把耳朵貼在氣球另外一端。輕輕敲擊音叉,聽一聽,看看是否能聽到音叉的聲音注意事項:輕輕敲擊石塊,盡量不濺出水花,保持實驗環境整潔。(3) 實驗觀察。學生分組實驗,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8 頁中。(4) 得出結論。匯報:指定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討論:以上四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小結: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中向不同方向傳播。3. 綜合概括,形成結論。引導:通過活動 1 和活動 2 的探究,我們能夠得出什么結論呢?總結:聲音可以在空氣、固體和液體中向不同的方向傳播。(三) 實踐運用,拓展延伸1. 制作土電話。引導:我們利用聲音傳播的知識可以設計制作一些傳聲小裝置,比如土電話。(1) 掌握制作方法。講解:準備兩個紙杯,將紙杯底各打一個小孔,分別將棉線兩端塞入杯中,在棉線兩端綁上牙簽,用來固定。試著用這個土電話和其他同學通話。注意事項:棉線要拉直,要與杯底垂直;說話的學生聲音要小,避免其他學生通過外界直接聽到聲音。(2) 制作土電話。學生分組制作土電話,并嘗試進行通話。(3) 探究土電話。引導:如果我們把棉線換成其他的材料,比如尼龍線、塑料軟管等等,聽一聽,通話效果是否有變化?實驗:學生分組實驗進行探究。(4) 得出結論。小結:聲音可以通過棉線、尼龍線、軟管里的空氣傳播,不同物體傳播聲音的能力不同。2. 月球上的交流方式。(1) 引導: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航天員怎樣互相傳遞信息呢?(2) 播放:航天員在月球表面利用無線電裝置交流的視頻或圖片。(3)小結: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航天員要借助于電子通信設備,將聲音轉換成無線電波進行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