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優質教案(安徽陳老師省優).doc
讀進偉人內心 讀出少年壯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執 教 人: 性別:職稱: 學歷:單位: 電話:讀進偉人內心 讀出少年壯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設計理念立足文本,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段,走進文本,品詞析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想象,探究中激發情感,獲得個體體驗,產生心靈共鳴,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周恩來的偉大志向。通過多向的交流,拓寬學習的渠道,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并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分析【教材簡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本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是引導學生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系在一起的好文章。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第七組教材的首篇課文,本組課文以“成長”為主題,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剛由三年級升到四年級,在自主感悟課文內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不易進入文本的情境,與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本課的設計力求在讀文基礎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將聽、說、讀、寫、思、議有機結合,使學生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并在體驗別人成長經歷的同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學習如何立志。【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并聯系實際,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教學重點】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媒體準備】電子白板課件、微課。教學流程談話導入板書課題初讀交流識字寫字精讀感悟體會“不振”拓展延伸習得寫法教學設計課前交流: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而讀書呢?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1、哪位同學來讀讀課題?請你說說對課題的理解。2、你能理解“崛”字的意思嗎?(出示:字典中“崛”字的兩種解釋)請選擇正確的解釋。說說對課題的理解。3、指導學生堅定而有力地讀課題,齊讀。設計意圖:利用電子白板出示“崛”字在字典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正確、快速地理解“崛”字的意思,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題的含義。 二、初讀交流,識字寫字。1、(出示:少年周恩來)說說對周恩來的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簡介周恩來。(受人愛戴、敬仰的好總理)2、走進少年時代的周恩來,自由讀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理清課文層次,引導學生概括文中的3個小故事。(板書 :伯父說 親眼見 中華不振)3、識字寫字,理解詞意。(出示本課生詞)指名帶讀、正音。說說你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帝國主義列強 租界 吵嚷 鏗鏘有力 懲處 巡警設計意圖:利用電子白板將生字詞快速地展示在屏幕上,省時、便捷,且有利于學生的識記。(1)借助圖片理解“帝國主義列強”一詞。 (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2)理解“租界”一詞。(出示課文中介紹租界的一段話)瀏覽文字,從中了解租界的信息。并小結租界的特點。(租界地:從課文的描寫中,概括租界地的特點: A、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B、中國人不能去那里,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C、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D、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學生匯報,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將概括租界地特點的語句用紅色筆畫出來。(出示:清朝時期我國的時局圖)觀察時局圖你發現了什么?老鷹代表著美國,青蛙代表著法國,熊代表著俄國這些都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占我國的領土成為了租界,現在理解了租界的意思了吧!誰來再讀讀這兩個詞,我看出你生氣的樣子,為什么這樣讀?齊讀。設計意圖:理解“帝國主義列強”及“租界”二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播放帝國主義列強在我國橫行霸道、為所欲為、欺壓百姓的圖片及出示文中描寫租界地特點的段落,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教師用紅筆勾畫出來,將學生迅速帶到了一百多年前的飽受屈辱的舊中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帝國主義列強”及“租界”詞語的意思。(3)理解“鏗鏘有力”一詞。鏗鏘有力就是很堅定,很有力量。再讀課題體會詞意。(4)通過找近義詞理解“懲處”一詞。2、出示本課會寫的字,在這些字中,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指導寫:嚷。(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橫豎筆畫多,要謙讓,漢字的美)設計意圖:利用電子白板將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快速地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省時、便捷,有利于學生的識記與正確、美觀地書寫。三、精讀感悟,體會“不振”1、3個小故事中,哪件事讓周恩來感受最深刻、最痛心?(親眼見 畫圈)2、快速默讀第二個小故事,7、8自然段,看看在場都有哪些人?(板書)畫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作批注。(1)婦女:感受最深的是對誰的描寫,讀句子。婦女的外貌是怎樣的?生:衣衫襤褸(教師在電子白板中畫出“衣衫襤褸”一詞)你知道“衣衫襤褸”的婦女是怎樣的呢?婦女的處境又是怎樣的呢?生: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的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可能是她可愛的孩子,也可能是他年邁的父母,她悲痛欲絕、萬分痛苦,然而一旁的洋人卻是怎樣的表現?(2)洋人:得意揚揚。你好像看到了什么?(3)巡警:耀武揚威,請你模仿巡警的樣子,耀武揚威地走上來。理解“耀武揚威”的意思。(4)群眾:滿腔怒火。3、指導朗讀第8自然段。圍觀的群眾滿腔怒火、氣憤不已,你們呢?讓我們一起憤怒地讀讀第8自然段。(配樂出示第8自然段)教師引讀:婦女的親人離她而去,她(傷心欲絕);一旁肇事的洋人則(得意洋洋、若無其事);中國的巡警不幫著中國人,卻獻媚討好洋人,這是什么世道啊?公理何在啊?讓我們一起讀出心中的憤怒!4、體會對比的寫作手法。我們看到了衣衫襤褸的婦女,看到了得意揚揚的洋人,文章的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板書:對比)文章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呢?(環境的對比、天氣與人物心情的對比)(教師相機在電子白板中用紅色筆畫出相關詞語)對比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讓我們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洋人在中國草菅人命,老百姓的悲痛與無奈!6、寫話訓練。這個衣衫襤褸的婦女在哭訴些什么?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讓我們學著運用對比的手法把他們想說的用你的筆寫下來。(加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寫好提示語將會更加傳神。)7、(出示微課)學寫 “懲” 字。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此時你也緊握著拳頭,你最想揍誰?讓我們懷著滿腔的怒火,寫一寫這個“懲”字。舉起你的手,跟我一起寫。邊寫邊強調:一撇憤,一撇怒,一豎恨,公正何在啊?但是我們只能把對洋人的憤恨,對婦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讀讀這個字,生齊讀三遍。在你的本子上也寫一個“懲”字。設計意圖: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微課中“懲” 字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懲字的間架結構,教師“懲” 字的書寫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同時激起了學生對婦女的同情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憤怒與憎恨之情。8、教師小結,強化感悟。為什么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揚揚?為什么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為什么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板書)四、拓展延伸,習得寫法從租界回來后,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文章的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又會寫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拓展文本,直面歷史與現狀,引導學生思考周恩來在沉思什么?體會作者對比的寫作手法,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板書設計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華不振 對比伯父說 親眼見 (婦女、洋人、巡警、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