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美術1.2《弘揚真善美》優質教案(安徽劉老師市級優課).doc
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一單元 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第2課 弘揚真善美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藝術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以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美術具有審美、實用、教育、認識和傳播交流等社會功能。各種美術作品都是通過藝術形象感染和影響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與審美能力。真善美是人類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題,為此,美術作品應當堅持倡導和弘揚真善美,揭露和鞭撻假惡丑。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美術作品中真誠、善良、美好的情感表達,理解這些美術作品為什么被世人銘記,成為不朽之作。掌握美術作品的認識、教育和審美的三個主要功能。(二)過程與方法:運用課件、多媒體的設備營造出相關作品的真實環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能夠體會作品的含義,其中的真善美。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在交流分享中,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三)情感價值觀:了解美術作品的真善美,在學習中促進學生精神的滋養,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三、教學重難點:重點:藝術家如何借助藝術形象表達真善美的主題。難點:對藝術作品真誠、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達。四、教學思路:欣賞作品時可以展示一些會引起學生不同審美反應的作品,通過討論,說明感性知覺要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在美術欣賞中要進行分析與研究,才能有比較深刻的體驗和比較準確的評價。讓學生先從對作品的直觀感受談起,其次,通過老師或學生介紹所欣賞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資料,為學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再提升到對作品意蘊的探究和領悟上。五、教學方法:講授與自主探究。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七、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提問:如果你到一個非常美麗的風景區,看到了非常美麗的畫面,這時你會用一個怎樣的方式把他記錄下來呢?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美麗的風景,美麗的人物,或者是好人好事,有些畫面會讓我們感動,會讓我們激動萬分,我們想要去表達,會手舞足蹈的唱啊跳啊,也會用繪畫或者攝影的方式去表達,這些都是在表達什么呢?都是在表達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美,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弘揚真善美。出示課題:弘揚真善美出示圖片,馬踏飛燕,并播放銅奔馬的視頻。銅奔馬(青銅雕塑)東漢 馬踏飛燕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提問:同學這幅畫畫的是什么、它給你什么樣的感受?一只奔馬,三足騰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飛的鳥背上。尾巴上揚。塑造出騰空飛奔的駿馬的形象,通過獨特的造型,襯托出駿馬奔馳的神速。塑像立意新穎,構思巧妙,別具風姿。此環節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中感受馬踏飛燕的魅力,制作者利用浪漫主義手法烘托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令人們產生無限的想象力和濃厚的感染力。2、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展示作品紡織女、夯歌對比兩幅圖片,紡織女 1657西班牙 委拉斯開茲 夯歌1962 王文彬 說說你看到的內容和感受?能想到作者的創作意圖嗎?(1)這兩張畫內容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2)色彩各有什么不同?(3)觀察角度各有什么特點?相同:都是勞動的場景,都有女工的參與。紡織女展示的西班牙皇后壁毯織造廠一車間內女工生產的場景。畫家著重描繪了前景的五個女工形象,用深沉的筆觸,著力表現他們健康、豐滿、美麗的背部,塑造了充滿了生命力的真實的女性形象。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樸素自然的氣氛,人物關系對稱,勞動細節相互照應,明亮的光線把前景上紅、綠、白、紫合成為富有暖意的生活色調。畫面后景是宮廷貴婦們正在欣賞制造出來的地毯。兩個場景代表了兩個不同的階級。是一種隱含的對比。把女工放在前部,表現了畫家是特別重視和同情勞動婦女的。夯歌描繪了唱著夯歌的幾位打夯姑娘,被畫家安排在視頻線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狀的動感布局,在燦爛陽光的照射下,姑娘們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照的純凈,透明,明亮的輪廓光將逆光條件下的人物形體勾勒出優美的曲線,在大面積的天空和深色的遠山襯托下更加光彩奪目。呈放射狀的動 感布局,給人以高大升騰的感覺。富有裝飾意味的色彩處理加強了這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的勃勃生機,這是對勞動的虔誠贊美和熱情謳歌。中外畫家用不同的方式,都表達出了勞動人民的質樸、勤勞,弘揚了真善美的偉大,真善美是人類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題,是人類社會永遠歌頌的主旋律。3、將我所學,為我說用:鐵肩擔道義與木頭人作對比,說說藝術家如何借助藝術形象表達真善美的主題?鐵肩擔道義中國畫(現代)潘榮本正面描寫帶領學生觀看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時感人的一幕幕圖片表現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災的情景,集中顯示了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品質和精神面貌。木頭人 陳冰青尖銳的諷刺了現代社會生活中某種不良風氣。側面的描寫,從批判社會,來弘揚社會中的美好。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欣賞清明上河圖精彩視頻畫面非常真實地再現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社會生活場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1808 年5 月3 日夜槍殺起義者畫家采取了對角線的構圖方法,使整個畫面顯得豐富飽滿,立體感很強,并充斥著藝術的張力。色彩的運用也極為完美,士兵身后的黑影和遠處的夜色交融,是襯托色,是色彩的最低層次。這些色彩與士兵和死難者黑色、銀灰色的衣服形成了色彩的交相呼應,并且士兵與死難者衣服的色彩也很相近,過渡得自然、和諧,使畫面渾然一體。畫中張開雙臂身著白色上衣,被強燈光照射的人是全場色彩最亮麗的一個,這是色彩運用的最強層次,突出了槍殺的主題,使畫面的色彩達到了最高點,也把畫面的恐怖氣氛渲染到了最高點。4、欣賞作品中的真善美 潘鶴 艱苦歲月老紅軍一曲悠揚笛聲,把小紅軍的思緒引向遠方。他們緊偎在一起的造型,表現了紅軍戰士的革命情誼和樂觀主義精神。八、拓展應用學習欣賞這幾幅古今中外經典的美術作品之后,你覺得哪一件作品最讓你感動,為什么?學生思考討論并評述。九、回顧總結,升華知識: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去評價一幅作品的真善美主題?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十、教師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想同學們不僅學會了欣賞繪畫作品本身的藝術,更讀懂了畫家在作品背后表達的美麗故事,通過這些作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中外任何藝術作品,它都是表現形式、藝術語言和內在意蘊的有機、完美、和諧的統一。十一、課后作業: 1、擴大美術欣賞領域和視野,關注生活中所見的各種美術表現形式和視覺傳達現象,運用所掌握的欣賞方法進行判斷與評價。2、選擇自己最有欣賞心得的美術作品,進行評述短文的寫作練習。板書設計:課題:弘揚真善美一、 出示圖片,馬踏飛燕,二、 展示作品紡織女、夯歌分析對比兩幅圖片三、 提問、欣賞、分析、評述。四、 課堂小結五、 布置作業課后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與學生探討和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比如和學生探討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念,如人生價值、道德倫理價值、社會價值和審美文化價值的含義,引導學生在欣賞中能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夠初步樹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確價值觀念。課上注意把握好教學要求的層次與重難點,以引導學生欣賞活動的逐步深入與發展。欣賞作品時還可以展示一些會引起學生不同審美反應的作品,通過討論,說明感性知覺要和理性認知結合起來,在美術欣賞中要進行分析與研究,才能有比較深刻的體驗和比較準確的評價。讓學生從對作品的直觀感受談起,通過老師或學生介紹所欣賞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資料,為學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再提升到對作品意蘊的探究和領悟上。以問題的方式引領學生,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了解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會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作品,可以讓學生列舉自己喜歡的作品并進行分析,從作品內容、作品特點、作品主題、深層意蘊、個人理解等方面引導學生,加深學生對欣賞作品的方法了解,同時感悟其它的美術作品,課堂教學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