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6《觀察土壤》教案.docx
6.觀察土壤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茖W探究目標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會用土壤沉積的方法觀察到土壤成分按顆粒大小分層??茖W態度目標認識到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二、教學過程(一)聚焦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在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土壤里有什么呢?(二)探索1.說說我們對土壤組成的猜測。(巖石,土,植物,小動物等等)2.采集并觀察、描述土壤。(1)在校園或田野挖一塊土壤,用塑料袋裝好,帶回教室。(2)整體觀察:把土壤倒在一張白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鏡觀察。并用鼻子聞一聞土壤的氣味。用手捻一捻,體會有什么感覺。發現:土壤是褐色的,摻雜著植物的根和葉子,還有蟲子和小石子等等。有氣味。用手捻一捻,發現土壤有些潮濕。說明土壤中有水分。解釋:死亡的小動物和植物的根葉子,統稱為動植物殘體,它們落到土壤里會不斷發生變化,并且腐爛,變成一種黑色物質,我們統稱為腐殖質。(1) 顆粒觀察:把土壤晾干、碾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顆粒的大小,并描述。發現: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2) 沉積實驗: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后靜置,觀察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并記錄下來。(三)研討1.在水倒入土壤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什么?(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里有空氣。攪拌后等一段時間,能看到大部分土壤沉在水底,分為了兩層顆粒小的是黏土,顆粒大的是砂,樹葉和草根浮在了水面上,說明沙和黏土更重。)2.根據觀察和實驗,你認為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通過以上實驗,發現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3.你對土壤有哪些新的認識?(土壤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四)拓展請學生觀察植物生長茂盛的地方,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