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花之歌》教案.docx
花之歌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2.學習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哲理。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的對人生的思考,感受花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以及花渴飲朝露、向往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精神。教學重難點1朗讀課文,體會其中蘊含的哲理。2.理解作者筆下的花的形象。3.學習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哲理。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師:(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是啊!一朵朵嬌艷美麗的鮮花,帶給我們的是美的享受。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首散文詩花之歌,詩人紀伯倫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花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靈性吧。2.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3.介紹作者。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作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jié)為重,旨在抒發(fā)豐富的情感。紀伯倫、魯迅和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qū)。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1.出示自學提示。(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畫出生字詞,注意把課文讀通順。(2)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2.學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學。3.交流學習情況,進行重點指導。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議。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指名回答,師適時呈現(xiàn):這首散文詩采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及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的凋謝,表現(xiàn)了花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花的精神。4.分段并概括段意。師:這首散文詩一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的凋謝。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表現(xiàn)了花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花的精神。四、精讀課文,加深感悟(一)研讀課文第一部分。1.指名讀第1至4自然段,思考:如何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2.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3.師適時呈現(xiàn)課件,學生匯報。(1)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詩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即花開花謝,就像大自然在說話、沉默。)(2)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第二自然段同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即綠茵中花朵點點,就像星星從蒼穹墜落。)(3)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師:“諸元素”指什么?(四季,即春、夏、秋、冬。)你是怎么理解這一自然段的?(這一自然段把花比作諸元素之女,寫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開放,夏天成長,秋天凋零的過程。)(4)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第四自然段寫出了花是人類純潔和神圣感情的寄托。從“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得出“純潔”,由“死者最后的祭獻”得出“神圣”。)4.全班齊讀第1至4自然段。(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1. 默讀第5至7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簡單做批注。2.研讀第5自然段。師出示: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師:這一自然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的是什么?(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的是花充實快樂的一天的生活。)3.研讀第6自然段。師出示: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師:“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和“碩大無朋的獨眼”各指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碩大無朋的獨眼”指太陽。好處:運用比喻及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晝夜更替的自然變化。)4.研讀第7自然段。師出示: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思考:(1)讀完最后一自然段,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嗎?(由“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得出“渴飲朝露”;由“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得出“向往光明”;由“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得出“不顧影自憐,不孤芳自賞”。所以,花的精神就是:渴飲朝露、向往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精神。)(2)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中的“哲理”指什么?這句話有何作用?(文中的“哲理”指: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作用:從“人類尚未完全領悟”說明人類沒有像我一樣領悟這些道理,暗含了對人類的批評。)五、總結全文1、師總結:花之歌是淚與笑中的一首,詩人以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用花的語言來敘述大自然的話語,文中既盡顯紀伯倫式的輕柔、凝練、雋秀與清新,也展現(xiàn)出紀伯倫“平易中發(fā)掘雋永,以美妙的比喻啟示深刻的哲理”這一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詩中花的形象既給人以審美愉悅,又啟迪生活理趣。它是構建大自然詩意圖畫的浪漫使者,卻也是演繹人類歡樂與悲傷的現(xiàn)實代表。花的情操是偉大的、積極樂觀的,它的欲望純粹,心意堅決。這首散文詩借花寫出了一種神韻和品格,為我們樹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2.揭示主題。師:想一想,這首散文詩,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散文詩以花的口吻,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的凋謝,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的大自然畫卷,贊美了花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追求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精神。板書設計4. 花之歌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的凋謝花的態(tài)度,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