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22讀不完的大書 教案.doc
22 讀不完的大書課題讀不完的大書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會讀“僅、麻”等9個字,會寫“讀、昆”等10個字,會寫“昆蟲、螞蟻”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樂趣。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課文內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及審美情趣。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句,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教學難點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詞語。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1.同學們,大自然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來猜一猜,分別是什么? 出示有關大自然花草樹木、飛鳥蟲魚的謎語,讓學生猜。如: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魚)團結勞動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叢去工作,造出產(chǎn)品比糖甜。(蜜蜂)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2.作者也寫到了許多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讓我們去看一看。(板書:讀不完的大書)以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學生初步感受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新課教學()分鐘二、簡介作者。 朱維之(1905-1999)浙江蒼南人。中共黨員、民盟成員。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學習、進修,回國后在福建協(xié)和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曾任滬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調任南開大學教授,先后擔任南開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職,并當選為天津外國文學學會會長、天津比較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顧問、中國外國文學學會顧問。朱先生是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他一生從教六十余年,桃李滿園,著作等身,在中國教育界、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三、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3.檢查學習效果,隨機指導。(1)學生試讀課文。(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教師相機出示每自然段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出示讓學生認讀。(3) 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第一行含有會認字的,第二行含有會寫字的新詞): 麻雀 盤旋 敬佩 姿態(tài) 春筍 幾寸 秋高氣爽 一副讀不完 螞蟻 長短 栽樹 梨樹 溫柔 池塘 畫冊認讀形式靈活多樣。師生參與評價,重點強調生字“姿、筍、寸、冊”為平舌音,“爽、柔”為翹舌音; 前鼻音“僅、旋、昆”,后鼻音“爽、塘”等。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學生練讀。 (4)詞語我理解 溫馨提示: 理解詞語的方法:查字典或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從理解重點字入手。有的詞語應該理解在文中指什么?有的詞語不僅要弄清它的意思,還要想一想這個詞用在什么場合? 小組交流自己理解的詞語。猜猜我是誰。根據(jù)意思說出對應詞語。 沿著螺旋軌道運動,或旋繞飛行。( ) 整整齊齊,次序分明,條理清楚。 ( )超出常人,脫離凡俗。 ( ) 悠遠地想象,無拘無束的聯(lián)想;指超越現(xiàn)實境界的想法。 ( )形容秋天晴空萬里,天氣涼爽。( ) (5)生字我會寫 讀 昆 麻 螞 蟻 梨 寸 柔 塘 冊 記字形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記“副、螞、蟻、梨、塘”。加一加:“讠+賣=讀”“日+比=昆”“廣+林=麻”。說說本單元每個字提醒大家寫時要注意什么? 寫好生字四步走:1.說一說。2.看一看。3.寫一寫。4.對一對。 說一說:整體結構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結構,寫時要上寬下窄。左右結構,應寫得左右等寬。看一看:關鍵筆畫的寫法。“讀、螞、蟻、短”左右結構,應寫得左窄右寬。寫一寫:老師范寫,重點指導“柔、冊”,學生練寫。“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寫一撇。“冊”注意筆順,最后一筆是橫,長,橫穿整個字,左右露頭。對一對:再和課本對照一遍,寫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時改正。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師小結: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最神奇的文字,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具有集形象、聲音和意思三者于一體的特性,掌握了漢字這一特點去學習,能幫助我們更輕松的認讀、識寫。 同桌相互聽讀課文,在讀中鞏固識字。四、再讀感知,理清內容。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 課文描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學生閱讀后討論完成預設:(飛鳥、花草、鮮花、螞蟻、果樹、竹林、棕櫚樹)2.指名說一說段落意思。第一自然段:寫從小就喜歡到大自然去尋找好玩的東西。第二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飛鳥非常好玩。第三自然段:大自然中花、草非常美。第四自然段:我家院子里的果樹結的果子味道鮮美。第五自然段:介紹“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櫚樹。第六自然段:總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了解作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感受真情。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詞語,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可以提高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愛寫字、主動理解詞語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和理解詞語的方法,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理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組織材料的方法。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5、 課堂總結,再讀課文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課本的生字生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1.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2.再讀課文。再讀課文,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愛好。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竹筍(sn shn) 秋高氣爽(sung shung)一副(f f) 畫冊(ch c)二、組詞語僅( )麻( )旋( )寸( )副( )反( )床( )放( )才 ( ) 幅( )三、填空。(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浮云() 走獸() 花草()蝦蟹() ()有序 ()姿()態(tài)答案:一、筍(sn ) 爽(shung)副(f) 冊(c)二、僅(不僅) 麻(麻雀 )旋(盤旋 )寸(幾寸 )副(一副 )反(反正 )床(木床 )放(放學 )才 (才有 ) 幅(幾幅 )三、浮云(飛鳥) 走獸(昆蟲) 花草(樹木)蝦蟹(游魚) (井然)有序 (千)姿(百)態(tài)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語言的生動、有趣。2. 理解作者為什么把大自然稱為一本讀不完的大書。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1、 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檢查朗讀情況。2.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詞,解決了不理解的詞語,也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本文寫了大自然哪些好玩的東西?(板書:飛鳥、花草、鮮花、螞蟻、果樹、竹林、棕櫚樹)復習檢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為了與上節(jié)課做好銜接,又是讓學生回憶課文,激發(fā)情感,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新課教學( )分鐘3.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讓我們快到書中去看看吧。二、讀中感悟,體驗新知1.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默讀課文:課件出示思考題:(1)這本書指的是什么?(2)你是從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誰來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大自然對五六歲的孩子來說,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思考后指名回答,集體評議。(一)學習課文2-5自然段1.作者又覺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找一找。(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第25自然段)(2)默讀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體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飛鳥、花草、鮮花、螞蟻、果樹、竹林、棕櫚樹)2. 選擇一處或幾處你喜歡的景物,小組內學。說說作者最喜歡什么,你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的。3. 預設:(課文第3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螞蟻搬家時井然有序、盡心盡力以及兩軍對壘時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誠令人不可思議)3.選小組代表展示交流A.“螞蟻搬家,井然有序,當兩軍對壘時,那番勇敢忠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1)大自然中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行為卻往往讓人不可思議,讀螞蟻搬家的情景,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驚訝。指名朗讀,集體評議)(2)螞蟻兩軍對壘時表現(xiàn)怎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齊讀,看誰能讀出對螞蟻的敬佩之情)B.“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池塘邊的棕櫚樹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葉子在風中搖擺,一副超凡脫俗的樣子。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魚在倒影間游玩,又是另一種境界。”(1)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現(xiàn)怎樣的美好的景象?預設:遼闊的天空,浮云朵朵飛鳥翱翔,五顏六色的鮮花散發(fā)出沁人的芳香,滿山的果樹,竹林生機勃勃,高大的棕櫚樹(2)作者會有什么感受呢?預設:大自然太美了如詩如畫。(3)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預設1:“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運用了擬人是手法,展現(xiàn)了竹林的美麗溫柔。預設2:我從“池塘邊的棕櫚樹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葉子在風中搖擺,一副超凡脫俗的樣子。”這句話中,“挺拔、超凡脫俗”讀出棕櫚樹的高大威武,這里運用擬人的手法,非常生動。4.小結,齊讀第25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所描述的畫面。(小朋友讀得真不錯,讀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我們在朗讀時,根據(jù)內容想像畫面,會讀得更美)(二)總結全文,品讀內化1.齊讀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2.為什么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看不完的大畫冊?(聯(lián)系課文內容)3.為什么說大自然里有無窮的奧秘,無盡的樂趣?(聯(lián)系自己生活)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談一談,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字詞理解句子。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成員之間查漏補缺,互幫互助,有助于共同提高。教師點撥引導分析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句子,在傳授方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在朗讀中加深感悟。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1.小結: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2.拓展延伸聯(lián)系課文內容和平時的生活積累,說說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奧秘,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回答哪些問題?總結全文,并再次強調“議論文”的概念,背誦課文和警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板書內容讀不完的大書動物:飛鳥、螞蟻花:花草、鮮花、樹:果樹、竹林、棕櫚樹課堂作業(yè)新設計1.文章為什么把大自然比做“讀不完的大書”(用文中的語言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對大自然這本書作者是分那三部分來描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加括號的“雨后竹筍”是一個成語,我們現(xiàn)在常用它的比喻義,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遼闊的天空,廣闊的大地,浩浩的河流,繁茂的花草、樹木,空中的浮云和飛鳥,地上的走獸、昆蟲,水中的游魚等等,有說不完的好玩東西,能夠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實驗。)2. (動物,樹,花)3. 指春天下雨后,竹筍一下子就長出來很多。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xiàn)出來。教學反思讀不完的大書這篇文章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 課文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奧秘和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課文的重點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語言的生動、有趣;理解作者為什么把大自然稱為一本讀不完的大書。”一、教學效果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初讀課文掌握大致內容,其次再讀課文,理清課文教學結構,最后朗讀課文完美結束。2.利用多媒體吸引同學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使之讓他們對課文內容感興趣,老師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3.抓住了含義深刻的句子,研詞析句,領悟語意。二、成功之處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從初讀課文,了解注意內容,到精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都在引導學生自讀自學,小組合作,以匯報交流的形式參與學習實踐活動,效果不錯。三、不足之處由于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有些鍛煉學生動口、動腦的能力的活動,完成得不夠到位。四、改進措施1.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后,應重點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后,談感受,再把感受讀出來,感情朗讀就自然而然形成了。2.要引導學生反復品味想象,然后再學會領悟語言,細細品味語言,生發(fā)感情,讓學生入情入境,走進作者內心世界,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備課素材棕櫚樹:屬棕櫚科常綠喬木,高可達7米;干圓柱形,葉片近圓形,葉柄兩側具細圓齒,花序粗壯,雌雄異株。花黃綠色,卵球形;果實闊腎形,有臍,成熟時由黃色變?yōu)榈{色,有白粉,種子胚乳角質。花期4月,果期12月。棕櫚原產(chǎn)中國。日本、印度、緬甸也有。棕櫚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櫚科植物之一,除西藏外我國秦嶺以南地區(qū)均有分布,北起陜西南部,南到廣東、廣西和云南、西達西藏邊界,東至上海浙江。棕櫚樹栽于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樹勢挺拔,葉色蔥蘢,適于四季觀賞。木材可以制器具。棕櫚葉鞘為扇子型,有棕纖維,葉可制扇、帽等工藝品,根入藥。棕櫚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態(tài)特征構成了熱帶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觀。課后作業(yè)基礎積累大鞏固一、給畫線字選擇正確的讀音。1.細膩() A.l B.n2.遐想() A.ji B.xi二、連線搭配。一( )棕櫚 一( )咸菜一( )畫冊三、文中詳細寫了()。A.螞蟻 B.桃樹 C.竹子 D.橘子樹四、“雨后竹筍”是一個成語,我們現(xiàn)在常用它的比喻義,意思是()。A.形容植物生長得很茂盛。B.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xiàn)出來。閱讀能力大提升五、閱讀課文片段,回答問題。我最喜愛的,是我家屋后的兩叢竹子和一株棕櫚。竹子長得快,雨后春筍,一天長幾寸,沒幾天就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池塘邊的棕櫚樹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葉子在風中搖擺,一副超凡脫俗的樣子。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魚在倒影間游玩,又是另一種境界。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 ”畫出來。2.用“ ”畫出描寫竹子的句子,這里用的了()的修辭手法。A.比喻 B.排比 C.擬人3.文中畫“ ”的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來說明( )。六、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石頭書1天, 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書?哪里有書哇?”他倆看了看面前這塊光禿禿的石頭,感到很奇怪。“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川川不禁笑了起來,說:“這書上有字嗎?”“有哇,你們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書上的字。”磊磊問:“這書上有畫嗎?”叔叔說:“有。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化石?化石能說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問。“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山。”“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藏著礦石”川川和磊磊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1. 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刨根問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聚精會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句子工廠。(1)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把句子改為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把句子改為肯定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用“____”畫出“石頭書上的字”。4.“石頭書”會告訴我們什么學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拓展題仿照課文2-5自然段,說一說大自然還有哪些好玩的東西?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1.B 2.B2. 株 壇 本三、A C四、竹子長得快,雨后春筍,一天長幾寸,沒幾天就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B五、1.我最喜愛的,是我家屋后的兩叢竹子和一株棕櫚。2.C3比喻 棕櫚樹的葉子很大。六、1.刨根問底:比喻追究底細.形容鉆研的精神。聚精會神:集中注意力地看,借以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樣子。2.(1)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2)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多。3.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4.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藏著礦石七、我家門前種了很多蔬菜,有辣椒、茄子、西紅柿,在不同的時間里,它們開不同的花,結不同的果。剛從地里采摘下的蔬菜,格外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