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18.古詩兩首 教案.docx
18古詩二首教學目標1.認識“宿”“寺”等12個生字,會寫“?!薄案摇钡?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朗讀,感受詩人對寺院里高樓的描寫。4.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重點難點重點:學習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難點:理解詩意及“?!钡裙沤癞惲x詞義。教學準備1.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2.教學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nèi)容一、新課導入1.回憶一下,你們讀過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哪些詩?能試著背一兩首嗎?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投宿在山上寺院內(nèi)所寫的詩,板書課題:夜宿山寺。二、初步感知1.教師范讀全詩,學生注意聽準字音。2.學生借助拼音初讀詩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三、了解詩意1.出示投影片(課文插圖),找出寺院。提問:假如你站在山頂寺院的高樓上會有什么感覺?2.討論:你從詩中哪兒可以看出樓很高?作者是怎樣講樓高的?3.詩詞意思:詩人用極度夸張的筆調(diào)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詩題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全詩共四行,前兩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從視覺感受上寫出樓高,后兩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睆穆犛X上進一步烘托出樓高?!拔歉甙俪?,手可摘星辰?!蔽#焊?。危樓就是高樓,指建筑在山頂?shù)乃略簶?。百尺,虛指,夸張的寫法,形容樓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安桓腋呗曊Z,恐驚天上人?!备呗?,大聲。語,說話??郑?。驚,驚動。天上人,傳說中天上的神仙。四、指導讀背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停頓與節(jié)奏。這首詩想象豐富,表現(xiàn)了詩人對山寺夜景的喜愛、贊賞。朗讀時要讀出驚訝、贊嘆和神秘的語氣。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2.自由朗讀,指名讀。3.學生提問題,教師篩選出重點問題,先由學生解答,后由教師講解。4.參照插圖試背古詩。5.采用多種形式練習背誦,達到人人會背。五、識記字形1.識字教學。本課的生字中,“宿”“寺”是平舌音,“辰”是翹舌音,“敢”是前鼻音,“驚”“恐”是后鼻音?!八?、寺、驚”,可借助學過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識記字形。2.寫字教學。重點提示容易寫錯的筆畫和筆順。危:第三筆是“橫”,不要寫成“橫鉤”。 敢:第一筆是“橫折”,右邊是反文兒,不是折文兒。六、課后練習完成課后練習。第2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nèi)容一、新課導入1.大家有去過內(nèi)蒙古或者看到大草原嗎?2.那里是什么樣子?3.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詩歌來領略一下它的風光。(板書:敕勒歌)二、整體感知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這首民歌描繪了我國內(nèi)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反映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表現(xiàn)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半防沾?,陰山下”,這句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疤焖岂窂],籠蓋四野”,這句寫天空像圓圓的蒙古包大屋頂,籠罩著大地?!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主要寫草地。在藍藍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風時時吹來,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壯的牛羊從草里顯露出來。整首詩場面宏大,意境高遠,層次清楚,語言通俗,充分表達了牧民對草原風光的熱愛之情。三、詞句教學敕勒歌: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陰山:陰山山脈,大部分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穹廬:蒙古人住的圓形帳篷,也稱蒙古包。籠蓋:籠罩、遮住、蓋住。蒼蒼:深青色,本課可理解為藍藍的。茫茫:遼遠,沒有邊際。(本課的詞語,大多數(shù)是憑已有知識理解不了的,教師應在學生通讀詩句的基礎上講解。詩句的理解,要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插圖加以體會,然后通過反復朗讀,加深理解。這首詩的大意是: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藍藍的天下,草地一眼望不到邊,風吹過來,草低伏下去,露出了一群群肥壯的牛羊。)四、指導讀背在指導讀的過程中,結合看插圖投影、看錄像、聽音樂等,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詩的意境。朗讀指導可參考示例如下: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指導朗讀這首民歌時,教師要多示范,必要時可領讀難句。只要在教學中采取各種形式多讀,就會熟讀成誦。五、綜合指導巡問學生有沒有一些疑難問題,老師指導回答。完成課后練習18古詩二首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