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狠狠干狠狠干香蕉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九九热欧美,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日本精产品一二三产品区别

歡迎來到叮當云教育! | 幫助中心 教學備課就來叮當文庫!

叮當云教育

換一換
首頁 叮當云教育 > 資源分類 > DOCX文檔下載
 

(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全冊共72頁).docx

  • 資源ID:32995       資源大小:1.93MB        全文頁數:89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60金幣 【人民幣6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60金幣 【人民幣6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全冊共72頁).docx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全冊共72頁)目錄: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1.2種植鳳仙花1.3種子長出了根1.4莖和葉1.5鳳仙花開花了1.6 果實和種子1.7種子的傳播1.8鳳仙花的一生2.1電和我們的生活2.2點亮小燈泡2.3簡易電路2.4電路出故障了2.5里面是怎樣連接的2.6導體和絕緣體2.7電路中的開關2.8模擬安裝照明電路3.1巖石與土壤的故事3.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3.3巖石的組成3.4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3.5 巖石、沙和黏土3.6觀察土壤3.7比較不同的土壤3.8巖石、土壤和我們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第1課時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教學目標】1.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觀察并描述它們的外部特征。2.觀察種子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的不同。3.探討種子哪一部分有可能發育成植物。【教學重難點】1.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2.引領學生產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1.師:向日葵小苗是從哪里來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4.植物的生命過程是怎樣的呢?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種子有什么特征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么?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師: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有什么不同?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不同植物種子的外部形態有什么不同之處?2.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有什么相同之處?3.種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發育成植物?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尋找不同植物的種子,做一幅種子貼畫。【板書設計】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教學反思】四年級下冊的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已經開始引領學生有意識地關注植物的有關問題,并且通過對鳳仙花一生的介紹,注意到植物一生的變化。但發生了什么變化?其他植物是否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變化的認識是間接的,對其他植物的生長變化的認識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課的教學就是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和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植物生長變化觀察的興趣,引發學生種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根據已有認識進行預測的意識與能力。第2課時種植鳳仙花【教學目標】1.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合適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2.根據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3.根據對種子萌發狀況的預測,確定本階段觀察的重點。4.學習并掌握播種技能;樹立用事實闡述觀點的意識,即科學的實證思想;樹立合作意識。【教學重難點】1.播種的方法。2.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小鏟子、花盆、噴水壺、泥土、鳳仙花種子、透明的杯子、衛生紙等。【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1.師:“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今天,我們來種植鳳仙花。怎樣種植鳳仙花呢?請大家看P5頁中的“播種方法”。2.生:閱讀P5頁中的“播種方法”。3.師:請一名學生說說播種的方法。(播種鳳仙花的方法是選種、放土、下種、澆水)4.師:請大家帶著問題去閱讀:我們種下的一些種子,他們都能長成一株植物嗎?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記錄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挑選飽滿、沒有受過傷的鳳仙花種子,種到花盆或校園的花池中。(2)想辦法觀察種子在土壤中會發生什么變化。(3)小組討論,共同做一個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師:種植植物是一項長期研究的觀察活動,要做好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工作。要隨時觀察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每周要測量一次鳳仙花的植株高度,觀察鳳仙花葉的形狀和數量。把你測量和觀察的數據填寫在P6頁的表格中。(2)師:期末,每個學生要寫一篇“鳳仙花生長變化”的日記。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完成觀察記錄表、觀察日記。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為什么要選擇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播種?2.需要提供什么條件,種子才能順利萌發?我們的依據是什么?3.怎樣才能做好觀察記錄,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選帶芽眼的土豆塊、紅薯塊或天竺葵的枝條種到花盆里,觀察他們的生長變化。【板書設計】種植鳳仙花記住播種方法:選種、放土、下種、澆水生長條件、觀察計劃【教學反思】建議讓學生親自種植鳳仙花,并且讓學生在種植的過程中通過觀察、記錄,了解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歷種子發芽幼苗生長枝葉生長開花結果這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記錄和比較來描述植物的變化,并用統計圖表、列表、畫圖等適宜的方法處理相關的信息。針對大綱的要求,我總覺得心里空蕩蕩的,也充滿了很多的困惑。每當翻開科學書,我總會自言自語,這個單元適合我們的學生嗎?我們的學生真正能從這個單元獲得多少知識呢?作為老師,雖然我每次上課都會通過查閱很多的資料,希望自己的知識更豐富,希望學生聽得有興趣,更希望學生在課堂上人人參與、人人動手,課后人人觀察、人人記錄。但是在這個單元,我總覺得是在紙上談兵,也覺得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這樣的課堂,自然不會怪學生。課后我也想了很久,我個人認為,第一,鳳仙花的種子學生買不到;第二,鳳仙花的生長周期貫穿整個學期,教學任務也完不成。第課時種子長出了根【教學目標】1.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用適宜的方法記錄、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2.指導學生進行根吸收水分的實驗。3.激發觀察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樹立科學是講求實證的意識。【教學重難點】觀察植物根的生長變化;根吸收水分的實驗。【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種植在玻璃杯里的鳳仙花種子、試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葉的小植物。【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1.師:一棵大樹,我們要把它從土壤中拔出來是很困難的;一株小草,我們要把它從土壤中拔出來,容易嗎?2.生:思考后回答。3.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來。(出示種植在玻璃杯里的鳳仙花種子)我們種植的鳳仙花,你先看到了什么?4.師:揭示并板書課題:種子長出了根。5.師:種子的發芽過程是怎樣的?根對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觀察種植杯中的種子,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2)種子萌發先長出了根。推測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3)進行實驗,證明植物的根的作用:選擇一棵帶根的植物放入有紅色水的試管中。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的水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觀察試管中的水位有什么變化。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師:剛才,你們認真觀察了種植在玻璃杯里的種子,有什么發現呢?(2)我們給鳳仙花澆水時,一般往哪里澆?為什么大部分都澆到土壤上?(3)同學們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4)過幾天,試管中的水量變化說明了什么?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為什么種下的種子有些沒有萌發,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試管中水位的變化說明了什么?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還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作為證據呢?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不同。收集更多根的圖片,說說它們在維持植物生存中發揮的作用。【板書設計】種子長出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根芽直根系須根系變態根【教學反思】上完這一課,我體會到在教學工作中要有所創新。教師的教學創新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主動探究、獲取新知識、得出新成果的一種教育手段,教學創新要有具體的實施目標、實施措施,不能搞教條主義,要從培養學生能力入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中要有新觀念,新方法,教法和學法要有自己的創新理念。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滿足于書本或生活中所給予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科學課教學創新不能離開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才能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當代科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潛藏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新能力。但由于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的不同,還需要我們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創新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創新中要注意層次、普遍開發,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和能力。第課時莖和葉【教學目標】1.觀察破土后的鳳仙花生長過程,觀察它的形態特征的變化。2.推測和證明莖和葉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的作用。3.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科學研究的愿望。【教學重難點】1.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2.觀察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莖和葉的作用。【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課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采摘生長了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3.師:破土而出的鳳仙花,莖越長越高,葉也越來越多。莖和葉對植物生存分別有什么作用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從小組成員栽培的鳳仙花中選擇生長狀況最好的一株,觀察它的形態特征。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數一數一株鳳仙花上葉片的數量。從不同角度觀察鳳仙花葉在莖上的分布情況。畫出鳳仙花葉在莖上分布的樣子。(2)推測莖和葉分別有什么作用。(3)想辦法證明我們想法的正誤。莖的運輸作用:取一段鳳仙花的莖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將鳳仙花的莖放入杯中。觀察鳳仙花莖的變化。葉吸收陽光及蒸騰水分的作用:在鳳仙花植株上選一片葉子,將這片葉子用黑色紙遮住,使它見不到陽光。3天后,觀察被遮住光的這片葉子會發生什么現象。選擇一種葉片較大的植物,在葉子上套上一個干燥的塑料袋,觀察塑料袋內壁上有什么變化。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從不同角度觀察鳳仙花;(2)莖插入水杯中后,有什么變化?縱向切開、橫向切開莖后,觀察到什么現象?(3)被遮住光的葉子發生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套在葉子上的干燥塑料袋發生的現象說明了什么?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植物的葉子平展且在莖上交叉生長有什么好處?2.植物莖、葉對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3.根據植物根、莖、葉的特征,推測適合植物生活的環境。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收集更多奇特的莖和葉的圖片,了解這些植物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板書設計】莖和葉莖葉運輸蒸騰縱切橫切【教學反思】首先讓學生對鳳仙花的生長情況進行了交流。通過交流反饋,我發現學生對觀察的過程記錄不夠。每個班級只有少數同學進行了全程記錄,這也是讓我感到苦惱的地方。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關注植物的高度和葉的分布情況,引導學生用直尺測量植株(莖)的高度,觀察葉由中心向四周生長的分布形態。第課時鳳仙花開花了【教學目標】1.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花要經過花開花謝的過程,花凋謝后結果。2.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解剖花。3.激發學生對生命現象探究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鳳仙花花開花落的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師為每組準備一株鳳仙花或者一朵鳳仙花、鑷子、一張白紙。學生準備:用于交流觀察的記錄單。【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我們種的鳳仙花植株已經花滿枝頭了!鳳仙花的花是什么樣的?它經歷了怎樣的花開花謝過程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觀察花的結構。摘一朵盛開的鳳仙花或其他植物的花,觀察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用鑷子細心地從外到內將花的各部分撕下來,將它們分類排列在紙上。(2)用放大鏡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各有什么特點。(3)找一些其他植物的花,觀察比較它們的相同和不同。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鳳仙花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的?(2)雄蕊、雌蕊各有什么特點?(3)各種植物的花有什么共同點?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雄蕊和雌蕊分別有什么作用?2.花的哪一部分將來有可能發育成果實?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1.試著為鳳仙花進行人工授粉。2.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種多樣,它們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傳粉的過程。只有完成傳粉,植物的花才能發育成果實。3.蜜蜂等昆蟲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可以幫花朵傳粉。【板書設計】鳳仙花開花了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花粉傳粉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來的果實里面有種子【教學反思】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學起來不容易記牢,因此我在本課中設計了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如在講解花的結構時,讓學生解剖鳳仙花,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在講解“傳粉和受精”時,請“小老師”上臺講解,使學生有新鮮感;活動多樣化,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按新課標要求,還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滲透這方面的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護花、珍愛生命的態度。具體操作是:上課開始時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照片,再聽美妙的音樂,欣賞花開的動態過程,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住了,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實,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第課時果實和種子【教學目標】1.觀察花凋謝形成果實以及果實生長變化的過程,觀察果實的結構。2.比較不同植物的果實以及內含種子的異同點。【教學重難點】果實的生長變化,果實的結構和種子。【教學準備】授粉后的鳳仙花、鳳仙花果實、更多植物的果實。【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授粉后的鳳仙花慢慢凋謝,逐漸形成了果實。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果實對植物來說有什么用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輕輕挑開一朵凋謝了的鳳仙花,觀察花里面有什么。觀察鳳仙花植株上不同階段的果實,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描述果實的生長變化過程。(2)摘下一個成熟的鳳仙花果實,觀察果實的結構,并數數果實中有多少粒種子。(3)觀察更多植物的果實,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鳳仙花果實的特點在生長過程中有什么變化?(2)鳳仙花果實由什么組成,內含多少粒種子?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果實都有果皮和種子,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2.一個鳳仙花果實中有多少粒種子?一株鳳仙花大約可以收獲多少粒種子?結出這么多種子有什么意義呢?3.我們經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我們種下了一顆鳳仙花種子,又收獲了許多種子!這些種子傳播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下又會長出許多株鳳仙花,每株鳳仙花又會結出許多種子。鳳仙花的種族就是這樣延續并壯大的!【板書設計】果實和種子果實結構果皮種子【教學反思】本課設計了兩個活動,引領學生從果實的生長變化和收獲的種子的現象兩個層面體會豐收的喜悅。在這兩個活動中,一方面滲透科學講求實證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用證據陳述觀點的意識;另一方面引領學生學習使用觀察記錄的結果,培養學生整理信息資料、分析學習資料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第課時種子的傳播【教學目標】1.知道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于繁殖后代。2.明白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系的。3.通過本節學習,培養學生探究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欲望,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教學重難點】1.觀察種子傳播的方式。2.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系。【教學準備】分組:鳳仙花、蒼耳、蒲公英(蓮蓬、櫻桃等)的果實和種子。【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果實里面有種子。果實成熟后,就要把種子傳播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下,種子萌發長出新的植物。那么,植物是怎樣將種子傳播出去的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收集一些成熟的鳳仙花果實,用手輕輕捏它的果皮,有什么現象發生?推測鳳仙花是怎樣將種子傳播出去的。(2)觀察蒼耳的果實和種子,描述蒼耳果實的外部特征。推測蒼耳的種子是怎樣被傳播出去的。(3)觀察蒲公英的果實,描述蒲公英果實的外部特征。推測蒲公英是怎樣傳播種子的。(4)觀察更多植物的果實和種子,推測它們是怎樣傳播種子的。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鳳仙花果實和種子有什么特點,推測鳳仙花的種子是怎樣傳播出去的?(2)蒼耳果實外部有什么特征,推測蒼耳的種子是怎樣傳播出去的?(3)蒲公英果實外部有什么特征,推測蒲公英的種子是怎樣傳播出去的?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植物有哪些傳播種子的方式?它們的果實和種子分別有什么特點?2.植物將種子傳播出去有什么意義呢?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根據果實和種子的特點,做一個果實模型,模擬種子的傳播。【板書設計】種子的傳播果實、種子的特征種子的傳播方式:彈力傳播動物傳播風力傳播水力傳播【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很快說出風傳播蒲公英,學生能很輕松地說出像降落傘,從而得出長得像蒲公英這樣的植物都會用風來傳播種子,引導學生明白植物種子的形狀決定了它的傳播方式。學生還知道動物傳播蒼耳。第課時鳳仙花的一生【教學目標】1.用估算、制作統計圖表等數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現植物生長的規律。2.明白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3.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4.激發學生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教學重難點】1.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現鳳仙花生長的規律。2.明晰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一張大白紙、幾張主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學生準備:個人的觀察日記或觀察記錄表。【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經過長達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親歷了栽培、管理的過程,觀察、記錄了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整理并分析我們收集的信息,我們有哪些新的收獲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展示并交流我們種植的鳳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長變化記錄表。(2)將我們記錄的不同時期鳳仙花的圖片,按生長變化的順序排列起來。(3)根據我們的記錄,完成下表。計算鳳仙花從播下種子到結出新的種子需要多長時間。(4)根據記錄的不同階段鳳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鳳仙花高度變化統計圖,分析鳳仙花高度生長變化的規律。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根據鳳仙花生長的變化,可以將其主要分為哪幾個階段?可以將鳳仙花植株分為哪幾個部分?(2)鳳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約是多長?(3)鳳仙花高度生長變化規律是怎樣的?3.交流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鳳仙花生長的過程中,哪些現象可以說明水、陽光、空氣、溫度等影響植物的生長?2.成熟的鳳仙花植株包括哪幾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3.鳳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長時間?運用我們的觀察記錄說明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1.做一個鳳仙花模型。2.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長變化,與鳳仙花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板書設計】鳳仙花的一生1.植物的生命周期: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2.鳳仙花植株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3.植物的生長需要水、陽光、空氣、溫度等條件。【教學反思】本課時根據實踐記錄的數據圖表,探究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規律。活動中,一方面滲透科學講求實證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用證據陳述觀點的意識;另一方面引領學生學習使用觀察記錄的結果,培養學生整理信息資料、分析學習資料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第二單元 電路第1課時電和我們的生活【教學目標】1.明白常見的電器用電的來源及電器的作用。2.討論認知生活和學習中有關電的現象。3.注意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教學重難點】電器用電的來源,用電的安全知識。【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若干生活電器。學生準備:家庭電器的課外認識。【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通電后,電器就能工作,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方便。我們對電有哪些了解?知道哪些有關電的知識?我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討論前,明晰討論要點。(1)用討論的方式記錄我們對電的認識。(2)生活中使用的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像電燈、電視機等是由發電廠供電;而像手機、石英鐘等則是由電池供電。調查家中使用的電器。這些電器用的電來自哪里?通電后能做什么?2.討論中,圍繞問題展開交流。(1)我們學習生活中,電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2)生活中電器電的來源怎么分類?電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3.討論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用電安全提示:1.墻壁插座內的電,是發電廠通過電網輸送到各家各戶的,一旦觸及能引發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萬不能直接觸摸!2.不能用插座中的電做任何實驗!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只用干電池來做實驗。3.不要靠近變壓器以及斷開或裸露的電線。當看到斷開或裸露的電線時,要馬上報告家長、老師或有關人員。【板書設計】電和我們的生活1.生活中使用的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2.像電燈、電視機等是由發電廠供電;像手機、石英鐘等都是由電池供電。3.安全用電:不能用插座中的電做任何實驗;不要靠近變壓器以及斷開或裸露的電線。【教學反思】生活中用電的現象很多,本節主要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思考,初步的對電器電源進行分類認識,總結各用電器的生活用途。這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的思考總結,應以啟發引導學生思考為主。同時要強調生活中的用電安全。第2課時點亮小燈泡【教學目標】1.連接簡單電路,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2.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教學重難點】1.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接小燈泡。2.知道小燈泡點亮的原因是電流流進燈絲。【教學準備】小燈泡、1.5V的干電池、導線、實驗記錄單、小燈泡的剖面圖或剖開的大燈泡的實物、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等。【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1.打開手電筒的開關,小燈泡就亮了,它是怎樣亮起來的?2.如果有導線和電池,你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用示意圖表達你的想法。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觀察小燈泡。找一找小燈泡的發光部位在哪里;想一想小燈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用一段導線和一節電池讓小燈泡亮起來,并記錄有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小燈泡發光的是什么部位?燈泡的結構是怎樣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怎樣將導線和電池連接,小燈泡才能發光?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展示我們的實驗記錄,交流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2.分析那些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你認為電池和小燈泡怎樣連接,小燈泡才能亮起來?3.你認為小燈泡是如何亮起來的?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干電池的金屬銅帽端是正極,另一端是負極。當導線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相連,而沒有經過小燈泡時,就會造成短路。短路時,電池中的電會很快消耗完,并且電池還會在一瞬間發熱變燙,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實驗中,要避免出現短路。【板書設計】點亮小燈泡1.小燈泡由玻璃泡、燈絲、金屬架、兩個連接點組成。2.干電池有正極(金屬銅帽端)和負極。3.電流經過小燈泡燈絲時,稱為通路;導線直接與電池正負極相連,沒經過小燈泡燈絲時,稱為短路。【教學反思】我上點亮小燈泡一課時,在備課過程中有了新的發現和思考。首先是備課,重新研究教材,使我能準確把握好重點,找準研究點。點亮小燈泡一課,用導線連接小燈泡這一活動并不難,學生在活動操作中可以逐漸完成。但是為什么這樣連接小燈泡就能亮,這是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知的關鍵,即深入地研究小燈泡的構造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所以在備課時,我將這一部分作為重點研究,制作了直觀的課件,讓學生觀察理解幫助認知,效果很好。我在教學設計中,力圖讓學生經歷從原來的概念到改進后的概念的思維發展過程。針對原來的概念的思考設計:在設計本教學案例時,我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原來的概念不同這一個特點,進行了我的教學考慮。所以,導入部分我采取了最樸實的方法讓學生直接連接電路。因為,“點亮小燈泡”的操作就足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了。第3課時簡易電路【教學目標】1.明白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教學重難點】正確連接電路。準確認識電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教學準備】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回顧我們是怎樣點亮小燈泡的,小燈泡和電池的連接點在哪里,電流是如何通過小燈泡的。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電路是由什么組成的。我們能組裝一個電路嗎?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組裝一個電路。為了發現電路更多的秘密,我們使用電池盒和燈座把電池和小燈泡固定下來,再進行觀察。在電池盒的兩端各連接一根導線,把電池安裝在電池盒里。用連接電池盒的兩根導線的另一端接觸小燈泡,確定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把小燈泡安裝在燈座上,再用導線把它和電池連接起來,使小燈泡亮起來。(2)在電路中安裝開關。把開關連接到電路里,觀察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3)畫電路連接圖。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電池盒和燈座的作用是什么?(2)小燈泡是怎么裝到燈座上的?導線怎么連?(3)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斷的?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在電路中,電是持續流動的,你認為電流動的路徑是怎樣的?把你的想法用箭頭在連接圖中表示出來。2.我們已經發現電路是一個閉合的回路,在電路中哪些電器元件是必備的?如果我們將小燈泡換成小風扇或小電動機,會有什么現象?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挑戰: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板書設計】簡易電路1.簡易電路:電池、導線、用電器、開關。2.開關的作用:閉合開關,電流接通;斷開開關,電流斷開。【教學反思】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于如何點亮小燈泡,學生已獲得了一定的經驗。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就是讓學生學會使用新的裝置小燈座和電池盒,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探索使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的建立電路的經驗。根據這樣的理念,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進行一個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比賽。在實驗中發現,只用一根導線和電池點亮小燈泡不方便,于是引入電池盒和小燈座。接著讓學生設計連接點亮一個小燈泡的電路,掌握電池盒、小燈座和導線的安裝和連接方法,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形成一個簡單電路的概念。第4課時電路出故障了【教學目標】1.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并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2.明白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當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3.培養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教學重難點】1.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2.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3.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能使我們更迅速地解決問題。【教學準備】每組小燈泡23個、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組裝電路檢測器的材料一套、電路檢測器的掛圖一張。【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1.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光的串聯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2.說明:小燈泡發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板書:回路)3.提供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并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建議:教師可準備多個好的和壞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電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進行檢測?把我們的想法都記錄下來。(2)做一個電路檢測器。把簡易電路中的開關拆除后,就形成了一個電路檢測器。提示:每次檢測前,先將兩個檢測頭互相接觸一下,看看小燈泡能否亮起來。不能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電器的電路。(3)每個小組檢測一個有故障的電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同時,將“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補充完整。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為什么連接方法正確而小燈泡卻不亮呢?引導學生來整理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2)還有其他方法查找電路中的故障嗎?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交流檢測情況。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利用課余時間,學生自主研究電路故障原因,并注意安全用電。注意不能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電器的電路。【板書設計】電路出故障了1.電路故障,電流中斷。2.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小燈泡壞了;燈座松了,沒有連上;電池沒有電了。3.運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檢測前,先將兩個檢測頭互相接觸一下,看看小燈泡能否亮起來;不能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電器的電路。【教學反思】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此次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我以教材為載體,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在執教過程中,較好地體現了它的精神。一、親歷過程,主動探究。在這堂課中,我努力地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驗證,留有充分的時間去嘗試、討論、研究,調動學生全員參與、自主探究,讓他們充分展示其思維過程,而不是將學生的思維納入教師的思維軌道,因為只有自己發現并學會的知識才是記得最牢固的。二、有效指導,規范檢測。科學課堂的載體是一個個的活動,而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賴于教師的精心組織與指導。比如在教學用電路檢測器檢測一個故障電路之前,先讓學生說說怎樣才能把故障找出來。學生提出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檢測有故障的元件,逐一檢測,逐漸排除。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檢測方案,如果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方法檢測,也能檢測出來。這種檢測從表面上看似乎更加開放,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但我們從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這個角度看,這種方法只是讓學生在檢測中演繹自己現有的探究水平,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沒有更多的收獲。如何引導學生規范科學地檢測呢?我采用追問的方式,教會學生能夠科學使用電路檢測器。學生按照這樣的引導去體驗了,他們也初步學會了一種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這對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來說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第5課時里面是怎樣連接的【教學目標】1.熟悉電路檢測器的檢測原理與方法。2.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打不開的接線盒,以此為基礎,初步掌握檢測不可見的封閉電路連接方式的方法。3.根據檢測結果,推測接線盒內部的連接方式,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1.電路檢測器的檢測原理的熟練掌握。2.根據檢測結果推測內部連接方式。【教學準備】為小組準備:一個電路檢測器、兩個有四接線頭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一節電池(配電池盒)、一個小燈泡(帶燈座)、幾根導線。【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在一個真正的電路中,各個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連接的。如果看不到電路,我們能知道各個部件是怎樣連接的嗎?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檢測一個打不開的接線盒,并推測它的內部是怎樣連接的。(1)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柱之間是通路還是斷路,記錄檢測結果。(2)推測接線盒內部是怎樣連接的,說說推測的依據是什么。檢測電路前,先將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接觸一下,以檢測它能否正常工作;為保證檢測的準確性,需檢測兩次。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我們如何知道接線柱之間是通路還是斷路?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下表是一個接線盒的檢測記錄,你能用示意圖說明接線盒內部是怎樣連接的嗎?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如果是5個或6個接線柱的接線盒,怎樣才能毫無遺漏地檢測任意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通斷情況?【板書設計】里面是怎樣連接的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

注意事項

本文((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全冊共72頁).docx)為本站會員(備課啦)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南县| 巴马| 延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桃江县| 玉门市| 绥江县| 田林县| 鹤岗市| 田林县| 台南市| 庆云县| 彭水| 黄石市| 库尔勒市| 邹平县| 凌海市| 聂拉木县| 建昌县| 万宁市| 乐东| 靖州| 额尔古纳市| 乌兰县| 沈阳市| 孟州市| 靖西县| 南川市| 林周县| 尚义县| 全椒县| 平度市| 北海市| 陇川县| 银川市| 罗江县| 泾阳县| 治多县| 柳州市| 威远县|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