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第1課時課后練習題(附答案解析).doc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第1課時課后測評1下列做法利用了酸堿中和反應原理的是()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鹽進行調味B用稀鹽酸除去鐵釘上的鐵銹C焙制蛋糕時加入碳酸氫鈉使蛋糕膨松D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癥【答案】D【解析】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鹽進行調味,沒有發生酸與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沒有運用中和反應原理,故選項錯誤;B、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是利用了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沒有運用中和反應原理,故選項錯誤;C、焙制蛋糕時加入碳酸氫鈉使蛋糕膨松,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氫鈉受熱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沒有運用中和反應原理,故選項錯誤;D、Al(OH)3與胃酸中的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是酸和堿的反應,是利用了中和反應原理,故選項正確。故選D。2下列反應,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判斷二者發生反應的是()A大理石和稀鹽酸 B石灰水和稀鹽酸 C鐵銹和稀硫酸 D鎂和稀硫酸【答案】【解析】A、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大量的氣泡,不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判斷反應能否進行;B、石灰水和稀鹽酸混合時無明顯現象,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判斷反應能否進行;C、鐵銹和稀硫酸反應的現象是溶液變成黃色,不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判斷反應能否進行;D、鎂和稀硫酸反應產生大量的氣泡,不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判斷反應能否進行。故選B。3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CSO2+2NaOH=Na2SO3+H2O DZn+CuSO4=ZnSO4+Cu【答案】B【解析】A、碳酸鈉是鹽不是堿,鹽酸是酸,雖然會反應,但不是酸和堿的反應,故A錯誤,B、氫氧化鈉是堿,硫酸是酸,兩者反應生成了鹽硫酸鈉和水,符合定義,故B正確,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是酸,氫氧化鈉是堿,雖然生成了鹽和水,但不符合定義,故C錯誤,D、鋅屬于金屬單質,硫酸銅屬于鹽,反應物不符合中和反應的定義,故D錯誤故選:B4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質量增加而發生變化,如圖所示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從a到b過程中,燒杯中溶液的pH逐漸減小Bb點表示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Cc點表示所得溶液中溶質只有NaClD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答案】C【解析】A、由圖示可知,a到b過程中,氫氧化鈉逐漸減少,堿性減弱,故pH值逐漸減小,故選項說法正確;B、根據圖象可以看出,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溫度逐漸升高,在b點前后溫度是兩種情況,b點溫度最高,b點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C、b到c的過程中,是鹽酸完全中和完氫氧化鈉后繼續加入稀鹽酸,稀鹽酸過量,故c點溶液中的溶質含有NaCl和HCl,故選項說法錯誤;D、圖象可以看出:隨著鹽酸的加入溫度在逐漸上升,說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5向某稀鹽酸中逐漸加入試劑X后溶液的pH變化如圖。試劑X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A. H2O B. H2SO4 C. NaOH D. CaCO3【答案】C【解析】水為中性物質,可以減低稀鹽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終呈酸性,溶液的pH7;硫酸為酸性物質,可以增強稀鹽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終呈酸性,溶液的pH值7;氫氧化鈉為堿,可以和稀鹽酸反應,而使溶液的酸性減弱,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值為7,繼續加入氫氧化鈉則溶液呈堿性,而使pH值大于7;碳酸鈣可以消耗鹽酸,溶液的pH7。故選C。6人若長期食用“鎘大米”(鎘含量超標)會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對鎘的吸收率與土壤的pH有緊密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物質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結構,降低水稻對鎘吸收率的是()A氯化鉀 B燒堿 C熟石灰 D硫酸亞鐵(水溶液顯酸性)【答案】C【解析】A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時,水稻對鎘的吸收率幾乎不變即最小,而氯化鉀呈中性,故不符合題意;B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時,水稻對鎘的吸收率幾乎不變即最小,而燒堿是氫氧化鈉俗稱,屬于強堿,腐蝕性強,不能用來改良土壤結構,故不符合題意;C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時,水稻對鎘的吸收率幾乎不變即最小,而熟石灰呈弱堿性,故符合題意;D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時,水稻對鎘的吸收率幾乎不變即最小,而硫酸亞鐵水溶液顯酸性,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7HCl和NaOH溶液反應時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滴入溶液”指的是鹽酸B.m點所示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C.m點和n點所示溶液蒸發結晶可得同樣成分固體D.P點所示溶液pH小于n點【答案】C【解析】A、圖中pH的變化是由小于7逐漸增大到等于7,大于7可知,該圖表示的是堿溶液加入酸中,故圖中“滴入溶液”指的是氫氧化鈉,A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m點pH7,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變紅色,B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m點時已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故m點中的溶質有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及過量的鹽酸,蒸發結晶后得到的固體是氯化鈉。n點時,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中和,此時n點中的溶質為氯化鈉,蒸發結晶后得到的固體是氯化鈉,故m點和n點所示溶液蒸發結晶可得同樣成分固體,C符合題意;D、由圖可知,n點的pH=7,p點的pH7,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25時,向20.0mL質量分數為30%的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的pH與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d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是NaCl和NaOHB.由bc的變化過程是酸性越來越強C.向c點對應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無色D.圖示能體現反應過程中放出了熱量【答案】A 【解析】A、d點表示的是氫氧化鈉過量,故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鈉和過量的氫氧化鈉,A符合題意;B、由b到c的過程中,溶液的pH增加,酸性減弱,B不符合題意;C、d點對應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故向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變為藍色,C不符合題意;D、圖示中只能看出溶液的pH隨氫氧化鈉的變化情況,不能看出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情況,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向盛有一定量Ba(OH)2 溶液的燒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過量,下列圖像與事實不相符的是( )A.加入稀硫酸的質量 B.加入稀硫酸的質量C.加入稀硫酸的質量 D.加入稀硫酸的質量【答案】D 【解析】A、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燒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過量,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溶液的pH逐漸減小,恰好反應時pH為7,繼續滴加稀硫酸,pH繼續沖減小,不符合題意;B、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燒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過量,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溶液中氫氧根離子被氫離子消耗,逐漸減少,直至為零,不符合題意;C、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燒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過量,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反應開始就產生沉淀,逐漸增加,氫氧化鋇完全反應后,不再增加,不符合題意;D、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燒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過量,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反應沒有開始溶液有水,燒杯中水的質量開始不為0,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在醫藥方面,如人的胃酸過多可服用含有 (填“酸性”、“堿性”或“中性”)物質的藥物。被有蟻酸的蚊蟲叮咬后,涂一些含有 物質的溶液,就可減輕痛癢。【答案】堿性、堿性。11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鹽酸時,溶液的pH與加入的熟石灰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當加入熟石灰mg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若改用7.4g氫氧化鈉與相同量鹽酸反應,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答案】Ca(OH)22HCl=CaCl22H2O;HCl和CaCl2;。【解析】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Ca(OH)22HCl=CaCl22H2O。當加入熟石灰mg時,溶液的pH7,即鹽酸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質是HCl和CaCl2。由圖像可知,7.4g氫氧化鈣與鹽酸恰好反應,所得溶液的pH=7。Ca(OH)22HCl=CaCl22H2O ,NaOH +HCl = NaCl + H2O74734036.5若改用7.4g氫氧化鈉與相同量鹽酸反應,則鹽酸有剩余,故所得溶液的pH7。12中和反應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寫出下列應用所發生的化學方程式(1)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硫酸) ;(2)服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3)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工業產品中的殘余的鹽酸 【答案】(1)Ca(OH)2+H2SO4CaSO4+2H2O;(2)Al(OH)3+3HClAlCl3+3H2O;(3)HCl+NaOH=NaCl+H2O【解答】解:(1)氫氧化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H2SO4CaSO4+2H2O(2)胃酸中的鹽酸與氫氧化鋁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OH)3+3HClAlCl3+3H2O(3)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13如右圖所示,田繪同學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為了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田繪從燒杯中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后觀察到酚酞試液不變色于是她得出“兩種物質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結論(1)你認為她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理由是: (2)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請你另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上述燒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寫下表 實 驗 方 法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結 論【答案】(1)不正確,滴加的稀鹽酸過量,酚酞試液也不會變色(2)NaOH+HClNaCl+H2O(3)以下方法任寫一種均可: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試液不變紅恰好中和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鹽酸過量取樣,滴加碳酸鈉溶液無氣泡產生恰好中和取樣,滴加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生鹽酸過量取樣,加入鋅粒等活潑金屬無氣泡產生恰好中和取樣,加入鋅粒等潑潑金屬有氣泡產生鹽酸過量【解答】解:解答此題有三個關鍵:一是要明確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性的變化情況,滴加的稀鹽酸過少,溶液顯堿性;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滴加的稀鹽酸過多,溶液顯酸性二是要明確酚酞不變色,溶液可能顯中性,也有可能顯酸性三是要明確第(3)問中的“另設計一個實驗”應在已經知道溶液“要么恰好完全中和,要么鹽酸過量”的基礎上考慮實驗方法14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1)如圖表示該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在下面橫線上寫出每種圖形表示的離子(填離子符號)。(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下列物質中只有一種能與KOH溶液發生上述類似反應,應是 (填序號)。HNO3CuSO4CaCl2【答案】(1)OH、Na+;(2)HCl+NaOHNaCl+H2O;(3)【解析】(1)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氫氧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鹽酸是由氫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故橫線上圖形表示的離子從左到右分別是氫氧根離子(OH)、鈉離子(Na+)。(2)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3)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屬于中和反應,只有一種能與KOH溶液發生上述類似反應,硝酸屬于酸能與氫氧化鉀發生中和反應。15將稀鹽酸慢慢滴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1)在滴加的過程中,燒杯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由圖可知,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3)圖中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答案】(1)減小;(2)放熱;(3)NaCl。【解析】(1)氫氧化鈉溶液的pH大于7,稀鹽酸的pH小于7,在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的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變小;故填:減小;(2)由圖象可以看出,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溫度在逐漸的升高,說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故填:放熱;(3)根據圖象可以看出,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溫度在逐漸的升高,在B點前后溫度是兩種情況,B點溫度最高,B點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生成氯化鈉和水,故填: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