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科學9《種大蒜》說課課件.pptx
種大蒜說課,青島版六年制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植物與環境第一課,課時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已有基礎,學習的困難與障礙,學生認知特點,植物與環境,種大蒜,植物和陽光,植物和水分,本單元起始課,主要是通過學生種大蒜的親身體驗,初步感知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在觀察大蒜從出芽到長大中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的成長帶給我們的快樂,形成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識。,后面兩課是在學生種養植物過程中通過對比實驗、觀察比較、分析研討等,對植物生長與陽光、水分的關系展開具體的研究,進一步加深對植物的生存和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的認識,初步形成植物與環境相聯系的意識。,陽光,水分,第一部分,活動一,觀察、比較,說明種大蒜的兩種方法和注意事項,暗示了種大蒜的步驟。,第二部分,活動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發展思維能力。,初步感受到植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一致的關系。,種大蒜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更會讓他們初步體會到做事要有序。,第二部分,活動一,善于思考 認真細致 團結協作 做事有序,第二部分,活動二,澆水,測量、記錄,在陽光下,對比大蒜的長勢情況,并討論、推測原因。,活動二,在方法能力上要培養孩子們根據生活經驗來推測的能力;根據現象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科學的思維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科學態度上養成大膽交流、樂于合作的好習慣,學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植物生長的觀察記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鍛煉孩子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在知識學習上初步認識到大蒜的生長離不開水分和陽光,初步形成植物需要適應環境的認識。,活動二,觀察能力 記錄能力 動手能力 思維能力,第三部分,蘿卜的種養方法和步驟,土培綠豆,水培綠豆,種紅豆,種花生,可以種的植物很多,不管種什么一定要指導學生堅持觀察,及時記錄,感受植物生存和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在種養植物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激發對植物種養的興趣,體會到大自然的奧秘!,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知識儲備: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植物與土壤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或家里也有過植物種養的體驗。,能力基礎:能夠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能對問題做出簡單的猜想;學會了用感官和簡單儀器觀察的方法,具備了畫圖、簡單文字記錄的能力;樂于表達與交流。,科學態度基礎:對植物的觀察、種養有濃厚的興趣,但興趣點易轉移,需要實時督促;能如實講述事實,但是當與他人意見不同時,容易堅持己見;愿意分享自己的觀點,但在樂于傾聽上需加強。,1.有些孩子雖然種過植物,但沒有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觀察、記錄、思考。,2.描述大蒜的生長變化已不是難點,但是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提出問題并找出原因具有挑戰性。,3.種養植物的活動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記錄,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認真細致的觀察品質也有待加強。,具體、可測、可評價,科學知識目標:,科學知識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親自種養大蒜,并對大蒜茁壯生長的條件進行討論分析,結合種養過程中的觀察、記錄,說出大蒜的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采用觀察、比較的方法選出個大、飽滿的蒜瓣,并能說出挑選的理由。 通過學生上臺示范演示,其他學生補充完善,梳理出土培或水培大蒜的種植步驟,小組合作分別用兩種方法開展種大蒜的活動。 根據生活經驗,分組討論“怎樣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長”,說出要將種好的大蒜放在朝陽處,適時澆水,及時測量記錄它的高度。 通過“我是植物小專家”的活動,結合實際案例,來診斷長勢不同的大蒜原因何在,做出大蒜的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的推測。,科學態度目標: 通過種大蒜,學會種養植物的方法,讓生活更有趣,同時激發對身邊植物的探究興趣。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種養的信息,尊重事實,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通過親自種養、觀察植物,更加珍愛生命、熱愛大自然。,能夠采用比較、分類的方法選出個大、飽滿的蒜瓣,并能說出挑選的理由,通過小組合作按照步驟種大蒜。,教學重點:,進行長期的觀察、記錄,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比,了解大蒜的生長變化與陽光和水分有關。,教學難點:,(一)聯系生活,聚焦問題,(四)拓展延伸,鞏固提升,(三)借鑒經驗,討論分析,(二)科學選種,合作種蒜,環節一:聯系生活,聚焦問題(2分鐘),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土壤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植物。那么植物的生長還需要什么條件?,新課標指出:“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各種資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環節二:科學選種,合作種蒜(20分鐘),選種,種蒜方法與步驟,種蒜,采用了小組合作、演示示范、集體交流、教師指導等教學方法,開展了種大蒜的活動。,環節二:科學選種,合作種蒜(20分鐘),問題: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蒜瓣來種?,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挑選出個大、飽滿的蒜瓣,通過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明確之所以選個大、飽滿的蒜瓣是為大蒜能長的更壯。,選種:,活動組織:請小組合作,挑選出適合種的蒜瓣放在盤中,不適合種的蒜瓣放在袋子里,并在小組里說說為什么這么選。,落實科學探究目標1,環節二:科學選種,合作種蒜(20分鐘),問題:種過大蒜的同學能說說你是怎么種的?,種蒜方法與步驟:,種在土里,種在水里,環節二:科學選種,合作種蒜(20分鐘),問題:種的時候,我們怎樣把大蒜插入土中或放在水中呢?誰來給大家演示一下?,種蒜方法與步驟:,問題:說一說為什么要這么放?,環節二:科學選種,合作種蒜(20分鐘),種蒜方法與步驟:,教師梳理出兩種種蒜方法的步驟,學生看圖學習。,落實科學探究目標2,環節二:科學選種,合作種蒜(20分鐘),活動組織:請小組同學分工合作,按照剛才討論的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分別用兩種方法來種兩盆大蒜。,學生種蒜活動要求是4人小組兩兩合作,各用一種方法種大蒜。這樣安排,給學生創造了充分動手體驗的機會,同時便于比較。學生只有親身體驗了,才能發展思維。,種蒜:,落實科學探究目標2,環節三:借鑒經驗,討論分析(15分鐘),主要采用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案例分析、教師指導等教學方法,開展了“我是植物小專家”的診斷活動。,環節三:借鑒經驗,討論分析(15分鐘),根據經驗分組討論,在討論對大蒜生長的養護措施中,初步領會大蒜生長對陽光和水分的需求,植物生長離不開一定的環境條件,初步感受到植物與環境的關系。為了弄清大蒜的生長狀況,要指導孩子們堅持觀察、測量、記錄。,問題:怎樣做會更有利于大蒜寶寶的生長?借助你的生活經驗,在小組里說一說吧。,落實科學探究目標3,環節三:借鑒經驗,討論分析(15分鐘),提供案例:有個班級的同學也進行了大蒜的種養活動,你有什么發現?這是怎么回事呢?說說你的想法。,問題:你還有什么發現?還能提出什么問題?,用觀察日記做示范,可以教給學生觀察記錄的方法,同時激發孩子們觀察記錄的興趣。,落實科學探究目標4,環節四:拓展延伸,鞏固提升(3分鐘),活動安排:課后,大家可以再種養一種植物,同大蒜一起,細心照料,認真觀察,及時記錄,看看怎樣才能使他們長的更好,說不定還會有更有趣的發現呢。 十天后,帶來種養的植物,我們在班級進行展覽,評選“種養小能手”。,環節四:拓展延伸,鞏固提升(3分鐘),問題:植物的生長和陽光、水分究竟有什么關系?讓我們繼續觀察研究。,引導學生思維深入,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科學。將科學探究延伸到課外,延伸到下一節課,讓學生在不斷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科學概念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親自種養大蒜,并對大蒜茁壯生長的條件進行討論分析,結合種養過程中的觀察、記錄,說出大蒜的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采用觀察、比較的方法選出個大、飽滿的蒜瓣,并能說出挑選的理由。 通過學生上臺示范演示,其他學生補充完善,梳理出土培或水培大蒜的種植步驟,小組合作分別用兩種方法開展種大蒜的活動。 根據生活經驗,分組討論分析“怎樣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長”,說出要將種好的大蒜放在朝陽處,適時澆水,及時測量記錄它的高度。 通過“我是植物小專家”的活動,結合實際案例,來診斷長勢不同的大蒜原因何在,說出大蒜的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 科學態度目標: 通過種大蒜,學會種養植物的方法,讓生活更有情趣,同時激發對身邊植物的探究興趣。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種養的信息,尊重事實,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通過親自種養、觀察植物,更加珍愛生命、熱愛大自然,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星級評價,描述性評價,學生的觀察日記、植物種植展覽與評比等成果表現作為表現性評價。根據成果評比的等次也進行星級評價,分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級,分別賦星。,FOREWORD,每個單元根據學生五星級獲得的次數分別賦予科學小博士、科學小碩士、科學小名士、科學進步之星等榮譽稱號,記入學生科學學習檔案,期末表彰發證書。,評價結果的使用:,評價方式多樣,評價時機全程化,表現性評價,描述性評價,評價主體多元,探究合作,探究興趣,合作學習,發表見解,探究過程,傾聽同伴,敢于質疑,傾聽教師,追求創新,實事求是,傾聽態度,思維過程,1.在種養大蒜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澆水過多,大蒜長勢過猛,可能不到展示的時候蒜苗就倒下了。 建議課堂種的大蒜放教室觀察,回家每人用兩種方法種大蒜,方便觀察對比。在家開展活動要爭取家長的支持與參與。,2.種養大蒜進行觀察記錄是一個較長時間的觀察過程,這是他們進行長期科學觀察的首次嘗試,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建議開展多樣的活動,如利用課前5分鐘“說說我和大蒜的故事”,激發孩子們觀察、記錄的興趣;同時采用合適的評價手段,督促養成孩子長期觀察記錄的習慣,如定期上交觀察日記,進行評比,優秀的日記進行巡班展示等。,3.腦科學研究表明,當教師的思維與孩子思維取得同步的時候,孩子收益最大。為了達成這一效果,教師要提前種大蒜,站在學生的角度,有問題早發現,早有準備。這樣,當孩子們種養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教師才能更有效的指導。,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課程資源,將會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質量,也會提高教學活動的水平。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1.推薦識別植物的APP軟件“形色”“花伴侶”等。,2. 推薦相關閱讀書籍,如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植物、植物與環境等。,3.想要了解有關植物的更多知識,我們可以登錄“中國科普博覽”“植物博物館”來查詢( 此外,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科學傳播網有很多值得我們了解、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