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科學9.《太陽和影子》教學設計.docx
太陽和影子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太陽和影子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四學制)三年級上冊太陽和影子單元的第二課時。本課的學習活動在前一節課影子的學習基礎上以 “早晨,旗桿的影子在西邊;傍晚,旗桿的影子在東邊”為創設情境,提出“為什么呢?”指向導入本次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提示學生需要準備“手表、長卷尺、手電筒、橡皮泥等” 準備研究材料,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思考與本課相關的問題,便于課堂探究活動的開展。在探究學習活動中,重點圍繞“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長度有什么變化?”和“模擬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兩個環節開展進行,最后以“一個月中,每隔幾天,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固定物體的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有什么變化。”進行拓展延伸。“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長度有什么變化?”中教科書呈現了學生在陽光下觀察物體影子的方向與長度的場景,一組學生觀察鉛筆影子的方向與長度,另一組學生觀察固定物體影子的方向與長度。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實地觀察、測量實際觀測數據,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此外,本環節教學中教科書還呈現了一幅室內分析數據的場景圖,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出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長度的變化規律。在“模擬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的環節中,教科書呈現了一幅模擬鉛筆在陽光照射下影子變化的圖片,目的是引導學生可以通過模擬實驗探究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最后,以“一個月中,每隔幾天,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固定物體的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有什么變化。”為拓展學習活動,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課外活動,進一步探究陽光下同一固定物體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影子的方向和長度的變化規律,同時培養學生中長期觀測的意識。【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儲備、經驗基礎和團隊意識,科學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強。通過前期對本單元的學習,對于影子已有一定的科學認知基礎。本次學習活動中,教師應在學生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思考問題邏輯性和全面性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在對事物的認知由表面的感性認知積極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更好地將生活中關于太陽和影子的聯系加以認知,指導學生學會進行模擬實驗,進一步提升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生活與科學學習內容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更加有效,發展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有效培養良好的科學精神。【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知道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科學探究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和測量,能描述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通過模擬實驗,探究一天中同一固定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通過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現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陽光照射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表現出探究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重 難 點】觀察和測量,能描述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通過模擬實驗,探究一天中同一固定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器材準備】學生準備:手表、長卷尺、手電筒、橡皮泥。教師準備:課件、評價表【教學過程】PPT 2出示一、導入新課教師與學生交流:“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教師出示謎語:“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學生猜謎。教師出示謎底:“影子”教師提問:“什么時候能看到影子?對于影子你知道哪些?說給大家聽聽。”學生自由回答。“晴天的時候學校操場邊的大樹有影子。”、“籃球架、足球架也有影子。”等,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簡單小結“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太陽和影子真是一對好兄弟,那么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引入新課太陽和影子,板書課題。PPT 3出示設計意圖:影子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個話題,本課從猜謎語影子開始,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快速進入到課堂中來。二、探究活動1.教師指導學生交流“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長度有什么變化?”學習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師:“同學們,你們認為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長度有什么變化?課前老師布置大家到操場上測量旗桿和足球架的影子,并完成記錄表。現在能說一說你們的觀察和記錄情況嗎?”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學生交流歸納觀察發現。PPT 4出示課前觀察的校園內旗桿(足球架)在陽光下影子的方向與長度觀察記錄表。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觀察記錄表時間(每隔10分鐘)太陽位置變化物體( 旗桿 )影子變化12:36南偏西長度7.40米方向(位置)北偏東12:46向 西 移長度7.55米方向(位置)向東移40 厘米12:56繼續向 西 移長度7.61米方向(位置)向東移 53 厘米時間(每隔10分鐘)太陽位置變化物體( 足球架 )影子變化12:40南偏西長度1.53米方向(位置)北偏東12:50向 西 移長度1.56米方向(位置)向東移10 厘米13:00繼續向 西 移長度1.61米方向(位置)向東移11厘米各組匯報。根據剛才各組的匯報情況,同學們能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么嗎?生1:我們組發現,太陽向西移動,旗桿影子向東移動,足球架的影子也在向東移動。生2:我們發現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是相反的。生3:我們發現,太陽在旗桿的后邊,影子在旗桿的前邊。師:前?后?這樣說也可以。能不能換個說法呢?生4:太陽在旗桿的南邊,影子在旗桿的北邊。師:真好,你很會表達。也就是說,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剛才大家討論的都是影子的方向,影子的長度有什么變化嗎?生1:我們發現,隨著太陽向西移動,旗桿影子越來越長,足球架的影子也是越來越長。生2:我們組也有這樣的發現。師:同學們都很會觀察,上面同學們的記錄表只是在中午左右半個多小時之內的測量。那么大家可以聯系一下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早晨或傍晚的時候影子和中午相比較,什么時候長一些,什么時候短一些?生3:我認為一天中,物體影子早晨長,傍晚也長,中午最短。生4:我認為物體的影子從早晨到中午越來越短,從中午到晚上又越來越長。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學習活動:“把鉛筆用橡皮泥固定在紙板上,測量隨著時間的變化,鉛筆的影子在陽光下方向、長度的變化。”師: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同學們都很棒,能夠有這么細心的發現,猜想也很有道理。那么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咱們設計一個實驗來進行一個驗證可以嗎?教師指導學生制定方案。學生分組討論,模擬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設計方案。師:下面請把你們設計的方案給大家匯報一下。各小組推選代表匯報實驗方案。其他各組互相補充、完善。出示課件PPT 5、6出示,教師對學生進行溫馨提示:(1)用橡皮泥把鉛筆豎直固定在紙上,將手電筒平放在桌子上;(2)距離鉛筆大約10cm左右,打開手電筒,讓光線照在鉛筆上,觀察影子的方向、長短;(3)拿起手電筒,模仿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沿弧形軌跡自東向西移動,始終保持手電筒與鉛筆大約10厘米的距離,手電筒每移動一點距離,注意停留一下,觀察鉛筆影子的方向、長短,并將影子描繪下來;(4)保持這樣的觀察方法,直至手電筒為圍繞鉛筆正好轉半圈;(5)重復做幾次,下一次做的時候描繪影子時可更換不同顏色的彩筆,以免混淆。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提問:“哪個小組能夠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以及發現。”學生匯報:“我們把手電筒按照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變化規律自東向西移動,發現從早晨到中午,影子越來越短,從中午到晚上,影子越來越長。影子的方向和太陽運行的方向是相反的。”等。學生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互相補充,互相完善。教師在學生充分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小結:PPT7出示“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較長,中午影子比較短。”三、學以致用教師指導學生說一說收獲。教師:“影子方向與太陽位置有什么關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太陽,我們怎樣利用太陽位置的變化來推測時間?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聯系呢?”學生自由談論。PPT8出示課件展示: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四、拓展活動教師提出問題:“一個月中,每隔幾天,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固定物體的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有什么變化?” PPT9出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板書設計】太陽和影子陽光下陰涼處氣溫感覺其他特點熱涼【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