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版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4認識月球 教案+教學反思.doc
4.認識月球【教學分析】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人們自古以來就對月球有無限遐想,有許多神話傳說、古詩古文都和月球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認知月球,首先明確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是一個不發光的圍繞地球運行的球體。然后再呈現給學生一系列人們對月球觀測和考察的基本事實。尤其要對中國探測月球的“嫦娥工程”進行重點說明,這里的“建立月球基地”和下一步的研討活動緊密聯系。對于“嫦娥工程”的第三步“建立月球基地”的責任必定落在現在學生的肩上,要讓學生從小關注未來的科技發展、關注未來的科技使命。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測月球的歷史,了解月球表面的概況,并且利用月球的知識為建立月球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此培養學生基于證據的表達交流能力。【教學目標】(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會運用多種證據說明月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根據月球表面特征對月球基地的建立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此提高表達交流能力。(3)初步了解通過科學探究達成共識的科學知識在一定階段是正確的,但是隨著新證據的增加,會不斷完善和深入,甚至會發展變化。(4)感受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進程,激發對未來的太空探索的熱情。教學重點: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教學難點:激發對未來的太空探索的熱情。【教學準備】(1)材料準備:有關月球的文字、圖片資料等;也可制作相關網頁資料供學生查閱。(2)活動場地:在教室內和實驗室內均可。 【教學過程】師:我們對地球形狀已經有了認識,今天讓我們把目光放到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上。月球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衛星的意思就是它本身不發光,圍繞行星運動。師:自古以來,人們對月球就有許多幻想,嫦娥奔月就是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之一。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這些神話傳說被打破了,因為人們不僅能夠觀測到月球表面,還親自登上了月球。關于月球的表面是什么樣的?你能通過哪些證據給大家介紹一下。(可以參照教材30頁的圖文資料)生1:我想介紹一下課本上的資料。1610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發現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我在天文小組也用望遠鏡觀測過月球表面,月球表面是光禿禿的,有許多大坑小坑。老師說這些坑是被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形成的,坑的邊緣就是隆起的環形山。生2:我還知道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已經登上月球,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進行了實地考察,還帶回了月球上的巖石和土壤標本。生3:我國也在2004年1月正式啟動了月球探測一期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生4:月球上沒有任何植物、動物和生命。生5:月球上沒有空氣,白天溫度特別高,夜晚溫度特別低。師:看來,大家對月球表面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我國從2004年開始正式開展探測月球的“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陸”“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并在完成任務后于2009年受控撞月。2010年“嫦娥二號”勝利發射并完成任務。2012年探月工程正在進行嫦娥三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2013年嫦娥三號完成月球表面巡視探測。2014年全球探測工程三期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師:我國的嫦娥工程正在順利推進,計劃在2020年底發射嫦娥五號進行月面采樣返回任務。最終我們將要在月球建立基地,也許有我們中有的同學將來就會成為月球基地的建設者,也許有的同學將來就要去月球基地進行參觀甚至在那里進行科學考察活動。那么針對你了解的月球表面情況,能不能對建立月球基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呢?(提供一些月球表面的基本信息供大家參考: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4,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1,月地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月球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上大氣極少,處于一種高度的真空狀態,連聲音都無法傳播。月球上也沒有液態的水,固態的冰也極其稀少,是一個沒有生命活動的世界。月球上白天最高溫度可達127,夜間最冷可降到-183,有的極地環形山中間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247。月球表面的引力相當于地球的1/6。)(小組討論為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議)生1:我們小組認為,首先需要在月球表面找一塊平坦的地方,在地上罩上一塊大型的透明防撞罩。然后就可以在這個空間里面輸入氧氣,安放一些人類能夠生存的設施。例如要發電、調節溫度、輸入水、種植植物和飼養動物等。形成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以后,人類就可以在里面生存生活了。生2:我們認為月球經常會受到撞擊,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會有被撞的危險。我們打算像建造地鐵一樣,建造一座地下城堡,在地下城堡中建立一個大型的中央控制系統,供給氧氣、調節溫度、提供光照等等。人類如果需要到月球表面活動就需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才行,否則就無法外出活動。師:大家為建造月球基地提供了很多合理的建議。不過,到目前為止,人們又遇到了一些新問題等待解決。例如怎樣運送那么多的設施到達月球?月球表面漂浮著大量比頭發絲的直徑還細小50倍的月壤粉塵,被吸入體內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等。或許將來隨著對月球的探測和了解,還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師:人類正探索著在其他星球上生存的可能性,向太空的拓展或許會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希望你們從小就肩負起這個使命。【教學反思】建立月球基地確實是人類一個偉大的設想,帶領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也是科學教育的使命。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的已知,更要關注發展、關注未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也于2016年正式開始,并且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探測器。如果在學生兒童時期就能埋下探索太空的夢想,也是科學教育的成功。【總結點評】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資料,以幫助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可以看到,只有對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有理有據地提出建議。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激發學生對宇宙探索的激情,將人類正在進行的宇宙探索進程告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