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版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5.1小船與浮力 教案+教學反思.doc
第五單元 開心游樂場1.小船與浮力【教學分析】本課是本單元第一課,首先通過一段對話引入小船漂浮的情景,引出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為浮力下定義;接下來通過學生活動讓學生探究生活中的物體的沉浮情況,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物體的沉浮情況不同可能是與浮力不同有關(guān);第三部分為探究實驗,學生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就測力計的使用給予相應指導,學生探究沉入水中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再次感受浮力的作用,了解在水中的物體都會受到大小不等的浮力的作用;然后討論如何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來改變浮力的大小從而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對浮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應用。最后反思劃船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既是對本課探究過程和結(jié)果的反思,也是對探究結(jié)論的遷移應用?!窘虒W目標】1. 在教師的指導下,知道浮力的初步概念。2. 通過對探究過程和結(jié)果進行討論、反思,逐步形成反思與評價能力。教學重點:知道浮力的初步概念。教學難點:形成反思與評價能力?!窘虒W準備】1. 材料準備:水槽、塑料塊、鐵塊、玻璃球、泡沫板、葡萄和蘋果等水果、橡皮泥、木塊、鉤碼、測力計等。2. 場地準備:科學教室。【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表達交流師:(播放劃船視頻)大家都坐過船吧?有沒有想過船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生:因為船有浮力。師:浮力?什么是浮力?是船自帶的嗎?生:不是船有浮力,是水對它的浮力,船在水里才能浮起來。師:好,物體都能浮在水面上嗎?浮力又是什么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小船與浮力(板書:小船與浮力)2.探究活動師:小船浮在水面上,其實就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向上的托力,這種力就叫浮力。那生活中,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上呢?老師準備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我們一起來看看。師:仔細觀察,你認為這些物體中哪些會浮在水面上,哪些會沉下去呢?請在記錄單上寫下你的預測,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生填寫記錄單并交流)師:接下來我們通過實驗來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請組長領(lǐng)取材料,小組開始實驗。(生實驗)師:時間到,請歸還材料。你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關(guān)于浮力你有什么想法嗎?生:我發(fā)現(xiàn)有的物體能浮起來,比如木塊、蘋果、泡沫,把它們按進水里還能再浮起來。生:我們組同學都預測蘋果是下沉的,但是實驗發(fā)現(xiàn)是浮起來的,我們覺得很神奇。生:有的物體用手輕輕地就能按進水中,但是有的物體比如泡沫塊要使比較大的勁兒才能按進水里。生:有的物體沉下去的,但是沉下去的速度也不太一樣,玻璃球沉得很快,但是塑料塊沉得比較慢。師:大家描述得真詳細!通過我們的仔細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好多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現(xiàn)象,表揚大家的火眼金睛!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有些物體在水中會浮起來呢?是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嗎?那為什么有些物體在水中又會沉下去呢?生:我認為浮起來的物體像船一樣,都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才能浮起來。沉下去的物體因為沒有受到浮力,所以沉下去了。生:我反對,所有的物體都在水里,應該都受到浮力,我覺得應該是比較大的物體能夠浮起來。生:我都不同意,我認為物體應該都受浮力,但是可能浮力大小不一樣,沉下去的物體可能是因為受到的浮力太小了,所以沒有什么用,結(jié)果還是沉下去了。師:看來關(guān)于物體的浮力,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猜想。大家認為浮起來的物體肯定是受到了水的浮力,是嗎?那到底沉在水中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實驗來進行探究。師:浮力既然是一種力,那就需要用專門的儀器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測力計如何使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測力計使用方法”微課)師:學會了嗎?用測力計勾住我們要研究的物體,看看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多少,把它記錄下來。然后把它慢慢放入水中,觀察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再把它記錄下來。比較把物體放入水中前和放入水中后測力計的示數(shù),看看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師:請組長領(lǐng)取材料、記錄單,實驗開始。(生實驗)師:時間到,請組長整理器材。哪個小組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組的記錄單,并且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生:這是我們組的實驗記錄單。我們小組一共測試了4個物體,分別是鉤碼、木塊、塑料塊和泡沫。我們發(fā)現(xiàn),用測力計勾起它們放入水中之后,測力計的示數(shù)都會減少,但是不同的是浮起來的物體,比如泡沫和木塊,測力計的示數(shù)會減小到零;但是沉在水中的物體測力計最后不會到零。所以我們組認為,不管是浮在水面還是沉下去的物體都是受到了浮力的。師:好的,謝謝你們!說得真完整!還有哪位同學要補充嗎?生:我們還有發(fā)現(xiàn)。我們發(fā)現(xiàn)木塊重,塑料塊輕,但是木塊能浮起來而塑料塊卻沉下去了。我們仔細觀察了測力計以后發(fā)現(xiàn),盡管木塊很重,但是放入水中以后,測力計的示數(shù)減少得很快,說明它受到了很大的浮力。塑料塊雖然很輕,測力計開始的示數(shù)不大,但是放入水中后,測力計示數(shù)減小得也少,導致塑料塊最后還是沉下去了。觀察數(shù)據(jù),我們也可以計算出這個結(jié)果,說明不同的物體,它們的浮力大小是不一樣的。師:掌聲送給他!他不但用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而且還用數(shù)據(jù)支持了自己的觀點,非常棒!師: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下沉的物體也是受到浮力的。那么,它們?yōu)槭裁磿鲁聊??生:因為它們的太重了,浮力不夠大,所以浮力不能把它們托起來。師:是的,下沉的物體受到浮力比它的重力小,物體就會下沉。3.反思活動師:既然每個物體在水中都是會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的大小能不能改變呢?比如說,我現(xiàn)在手上有一塊橡皮泥,我們第一次實驗的時候已經(jīng)知道了,這塊橡皮泥在水中是下沉的,有沒有方法能讓這塊橡皮泥浮在水上面呢?(生沉默)師:我們有同學坐過輪船,輪船是什么做成的?生:鋼鐵。師:我們剛才做實驗的時候,鐵塊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的?生:沉下去的。師:那鋼鐵做成的輪船為什么能浮起來呢?生:因為輪船中間是空的。生:我們可以試試把橡皮泥也捏成船的形狀,它就能像船一樣浮起來了。師:好的,這是你的想法,還有沒有同學有其他的想法?生:我覺得可以試試把它捏得很薄很薄,然后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了。師:好,那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就來試一試,想辦法讓這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請組長領(lǐng)取材料,實驗開始!(生實驗)師:時間到!老師拍了一些同學成功作品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生:這是我捏的小船,我發(fā)現(xiàn)小船捏得窄的話很容易翻,所以我改成捏成盒子的形狀了,它就能浮在水面上了。生:這是我的,我也發(fā)現(xiàn)容易翻船,所以我把船口收得比較緊,船體做得比較寬,就好多了。生:這是我的潛水艇,我把橡皮泥捏得很薄,然后像包餃子一樣捏起來,發(fā)現(xiàn)這樣也能浮在水面上。師:大家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而且很多同學都成功了,還總結(jié)了經(jīng)驗給其他同學,真棒!經(jīng)歷了我們剛才用橡皮泥捏小船的活動,你覺得以后你要是去公園劃船要注意什么呢?生:不能晃,否則船艙容易進水,船進水太多就會下沉了。生:人不能坐太多,不然浮力不能托起船和人,船就要沉了。生:如果有風浪太大也不能劃船,風浪也能把船掀翻。師:看來剛才的小活動讓大家更了解了浮力,還認識到了很多劃船時的安全問題,真是太棒了。時間有限,不能一一讓大家發(fā)言了。我們課下可以和同學多多交流,繼續(xù)研究浮力。【教學反思】學生對物體的沉浮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陌生的是他們不了解物體沉浮的原因。本課教學以探究實驗為主,在多次的探究實驗中,讓學生認識沉浮現(xiàn)象,了解浮力的原理,在預測和實驗結(jié)論中產(chǎn)生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反思并修正想法,進一步鍛煉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行觀察、分析、反思和總結(jié)的能力。最后通過“橡皮泥造船”活動,應用浮力的知識,同時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反思生活中的船和浮力,將知識和經(jīng)驗運用到生活中去。【總結(jié)點評】本課的知識容量較大。關(guān)于沉浮,學生有著豐富的前概念,同時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迷思概念。所以本課從生活中的浮力開始,研究生活中常見的沉浮現(xiàn)象,引出浮力的大小并步步深入,激發(fā)學生思考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并繼續(xù)用探究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教師鼓勵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中多觀察、多反思,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充分鍛煉了學生邏輯思考、反思求證的能力。最后引導學生對探究實驗中的觀察和經(jīng)驗進行反思和總結(jié),并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體現(xiàn)了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