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4.1《常見的植物》優質教案(北京縣級優課).docx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常見的植物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否學科科學學段:小學 年級一年級相關領域生命科學領域教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姓名單位聯系方式設計者實施者指導者課件制作者其他參與者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布魯納認為學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驅使,對探究未知的結果表現出興趣,發現活動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科學課程標準7.3 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教學背景分析通過對上冊探訪大自然的單元學習,學生已認識到植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本單元將開始帶領學生從身邊常見的植物入手,繼續感受植物是生物,通過觀察和簡要描述不同植物的特征,嘗試給植物分類,感受植物的多樣性,體會植物與人類關系密切,并初步樹立保護周圍植物的意識。本單元共3課。本課是第1課常見的植物,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大量認讀常見植物;通過調查活動,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發現更多、生活在周邊但平時又容易忽略的植物,為下一課觀察身邊植物奠定重要基礎。教學目標(內容框架)1.科學知識能說出身邊常見植物名稱,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中生長著植物,初步發現并描述一些植物外在顯著特征。2.科學探究在戶外調查活動中,不斷發展觀察、描述、記錄能力。3.科學態度,STSE能悉心觀察周圍生活的植物,對認識不同的植物充滿興趣。能積極主動發現植物外在顯著特征;實事求是地進行描述。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1. 科學家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故事導入2. 認識教材上的9種植物,學生初步說說識別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特征。3. 學生說一說還認識哪些植物。4. 觀察身邊常見的植物,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特征,并說出植物的名字。5. 畫出植物的特征部位,標注植物名稱。6. 課堂總結,保護植物,愛護花草樹木。7. 布置課后作業認識植物,發現生活中的美。教學過程(文字描述)(一)教學導入1.用PPT展示科學家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故事。2.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多彩的植物世界,開始認識常見的植物。(二)新課學習1.認識常見的植物(1)圖中是什么植物?你在哪里見過這些植物?這種植物的哪個部位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9種植物。指導學生表達。例如:圖1的植物是南瓜。我在在菜地里見到南瓜。它結的南瓜又大又圓,像個燈籠。 針對其余8種植物,學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表達。引導學生從植物的果實、花、葉子等方面的特征來觀察植物。小結:南瓜、菠蘿、白菜、水稻、向日葵、蘆葦、牡丹、白楊樹、橘子樹,都是我們身邊常見的植物。(2)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學生說一說,全班分享。2.調查周圍的植物,實踐應用(室內圖片觀察)(1)出示更多其他常見的植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特征,四季變化,認識其他常見的植物。這是什么植物?你是怎樣識別它的?引導學生從植物的果實、花、葉子等方面的特征來觀察植物。對于不熟悉,不易辨別的植物,學生一邊畫出植物的特征部位,一邊認識植物,便于記憶,學會通過特征部位來識別植物。(三)課堂總結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不僅美化我們的環境,凈化空氣,而且這些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小草小花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邊的花草樹木。(四)布置作業(1)課后到校園、路邊、小區、公園、植物園調查植物。拍照或畫出特征部位,比一比誰找到的植物多,認識的植物多。(2)為校園、社區植物掛標牌學習效果評價設計1. 課上學會觀察并描述植物的外在顯著特征,認識身邊常見的植物。2. 課下實踐應用,悉心觀察周圍生活的植物,對認識不同的植物充滿興趣。3.“我是植物小達人”調查表的留白部分,培養孩子在戶外調查活動中,不斷發展觀察、描述、記錄能力。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1.通過觀察植物的果實、花、葉子,并隨季節發生變化,發現并學會描述植物的特征,通過說一說,畫一畫植物的特征部位來加強記憶,認識植物的名稱。2.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學會用科學方法觀察、描述、記錄身邊植物的能力。3.向學生滲透關于研究植物的科技史事件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激勵學生要像他那樣堅持通過大量植物的觀察、比較、分類,從而發現更多植物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