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3《巖石的組成》教案.docx
3.巖石的組成【教材簡析】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組合而成的集合體。這節課學生將從巖石組成的角度加深對巖石的認識。通過對花崗巖的組成成分的觀察,引出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進而通過對其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的觀察、比較與描述,知道了三種礦物的特性,初步學會巖石礦物的觀察方法。這種觀察并能簡單進行記錄的能力的建立,是在學生掌握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特征的信息,并對三種礦物特征對比、歸納中實現的。【學情分析】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巖石已有了基礎性的認識。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三種巖石進行了細致觀察,知道了其各自的特征。他們知道一些觀察巖石需要的特殊觀察方法:用放大鏡觀察、手電光的反光程度、劃刻表面硬度。與此同時對于學生而言,礦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各種礦物,也聽說過常見礦物的名稱。但是,他們并不了解礦物是巖石的組成部分,也沒有對礦物進行過觀察。本節課中,學生將借用前面巖石觀察的方法,對花崗巖的三種組成礦物進行反復的探究。【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 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顏色、條痕、透明度和光澤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礦物的條痕比它的外 表顏色更可靠。科學探究目標會用放大鏡觀察花崗巖的組成。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 能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并能夠做好記錄。科學態度目標培養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 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礦物和巖石是組成地殼的重要物質,與人類關系密切。 認識到礦產資源是大自然留給我們人類的寶貴資源。【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并能夠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做好記錄。難點: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并能夠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做好記錄。【教學準備】教師:一段音頻(可在計算機上播放)、教學課件。學生:花崗巖、石英、長石、云母等常見巖石和礦物標本或圖文資料。 放大鏡,白色的無釉瓷板,手電筒,金屬,絲綢,泥土,實驗記錄單(以小組為單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組)。【教學過程】一、聚焦:巖石與礦物的關系(預設3分鐘)材料準備:四張照片。1. 上節課,我們對幾種常見的巖石進行了細致地觀察。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些巖石由多種礦物組成,有些僅由一種礦物組成。2. PPT展示四張不同礦物圖片,幫助學生區分礦物與巖石的區別。老師明確,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組合而成的集合體。(預設:通過這個展示學生明確巖石與礦物的關系)3.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來研究巖石中的花崗巖是什么組成的?這些成分是什么?(板書:巖石的組成,)二、探索:花崗巖成分組成(預設25分鐘)(1) 觀察花崗巖的組成(5分鐘)材料準備:每組2把放大鏡、1塊花崗巖、學生氣泡圖。1. 出示花崗巖,提問:組成花崗巖有幾種顆粒,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教師引入對礦物顆粒的科學觀察。(提示學生多注意觀察花崗巖的斷面。引導學生細致觀察)2.學生相互合作,先用肉眼觀察,再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交流后出示“花崗巖組成”的圖表,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上臺來說一說看到的礦物情況。3.出示圖表,明確活動要求。組內合作,依次觀察并記錄三種不同顆粒在顏色、形狀、光澤等特性方面的不同。(2) 觀察三種礦物的特征(20分鐘)顏色與條痕顏色的觀察材料準備:云母、長石、石英、白瓷版、實驗記錄單。 1.在發現三種不同顆粒在顏色、形狀、光澤等特性方面的不同的基礎上,然后,提出問題:“我們該如何像科學家一樣對這些組成巖石的礦物顆粒進行觀察呢,下面老師帶來了三塊已經貼好標簽的礦石,讓我們想想應該怎么樣去觀察他們呢?”(預測學生會說出觀察顏色、硬度、光澤等)2.歸納整理,提出科學家是如何觀察礦物的顏色,引入對礦物條痕觀察的方法。3.微課視頻介紹礦物的顏色和條痕的觀察方法。4.提問,對條痕觀察的注意點。5.給出已貼上標簽備注為“礦物一、礦物二、礦物三”的“云母、長石、石英”三種礦物。學生用肉眼觀察三種礦物的顏色,用摩擦無釉白瓷的方法分別觀察三種礦物的條痕顏色。板書記錄學生觀察到的結果。6.匯報交流:這些條痕的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一致嗎?礦物條痕的顏色和礦物表面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為什么?(通過指導性說明,最終讓學生理解鑒別礦物時,條痕比顏色更加可靠。)光澤與透明度的觀察材料準備:三種礦石以及他們的小薄碎片、手電筒、金屬、絲綢、泥土、玻璃、蠟燭、實驗記錄單。 1. 除了顏色,科學家還會通過觀察礦物的小薄片來觀察礦物的透明度和光澤。2. 微課介紹礦物的透明度的觀察和對礦物光澤的觀察。3. 講解觀察透明度的注意點和觀察礦物光澤的注意點。4. 出示三種礦物薄片,嘗試用它觀察書本上的文字,確認透明度的區分。5. 出示金屬、玻璃、泥土、絲綢、蠟燭,觀察它們的反光情況,并按反光強弱排列。觀察三種礦物的光澤,看看它們的光澤跟桌上什么光澤比較接近,進行記錄。6. 給出已貼上標簽備注為“礦物一、礦物二、礦物三”的“云母、長石、石英”三種礦物。嘗試用它觀察書本上的文字,確認透明度的區分。觀察三種礦物的光澤,看看它們的光澤跟桌上什么光澤比較接近,進行記錄。板書記錄:學生觀察到的結果。7. 匯報交流:這三種礦物的各自特點歸納與三張礦物資料卡(云母、石英、長石)比較,判斷這三種礦物分別是哪種礦物。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0分鐘)1.學生反饋交流:運用什么方法對礦物進行研究?2.組成花崗巖的三種礦物居于什么特點? 3.小結: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花崗石就是由石英、長石、云母組成的。4.提問:巖石與礦物有什么相同與不同?5.展示更多礦物的資料,簡單介紹礦物的特點。4、 拓展:(預設2分鐘)1. 對自己生活附近進行一次礦物收集活動,試著收集和制作巖石礦物標本。(預設:學生閱讀教材的“提示”,并鼓勵學生努力按照提示的要求去做,為下節課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做好準備。) 2.小結:顏色、條痕、透明度和光澤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礦物的條痕比它的外 表顏色更可靠。【板書設計】3巖石的組成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礦物一 礦物二 礦物三(云母) (石英) (長石)顏色 條痕 礦物的觀察 透明度光澤【作業設計】1.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云母是( A )。A.片狀或鱗片狀 B.柱狀 C.六角柱狀2.判斷題( )1. 礦物的顏色、條痕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 )2.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 )3. 礦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澤。( )4. 石英具有多種色彩,條痕卻都是白色或近乎白色的。礦石顏色與條痕記錄表礦石一礦石二礦石三顏色條痕顏色花崗巖組成顆粒觀察記錄表顆粒1顆粒2顆粒3顏色你猜測與哪種礦物接近(1石英、2云母、3長石)礦物觀察記錄表礦物一礦物二礦物三光澤(選擇與以下材料接近的光澤:1.金屬 2.玻璃3.蠟燭 4.絲綢 5.泥土)透明度(選擇對用的透明度:A透明、B半透明 、C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