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2.7.太陽(網格式教案).doc
- 資源ID:34247 資源大小:61.89KB 全文頁數: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20金幣 【人民幣2元】
下載資源需要20金幣
【人民幣2元】
| |
溫馨提示: |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
支付方式: |
![]() ![]() |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新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2.7.太陽(網格式教案).doc
7.太陽【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觀測、探究、閱讀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知道太陽、地球的大小比例及距離;太陽是一顆恒星,形成“行星”“衛星”“恒星”的天體概念。太陽高度角在不同時間段的有規律變化。科學探究:在教師引導下,能從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在教師引導下,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科學態度: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科學探究。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中年段要求13.4 太陽系是人類已經探測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太陽是一顆恒星,形成“行星”“衛星”“恒星”的天體概念。太陽高度角在不同時間段的有規律變化。【教材分析】空氣占據空間嗎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1單元認識空氣的第一課時。通過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空氣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空氣的存在及顏色、狀態、氣味等特征,因此空氣對學生來講是一種非常熟悉的物質。本課帶領學生認識空氣不易察覺的性質占據空間。但學生對“空間”這個詞很陌生,更缺乏理解。本課要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和“物體占據空間”的概念。【學情分析】太陽對同學們來說并不陌生,只是對太陽的知識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對于太陽發光發熱,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生活經驗,但僅僅是感性認識,沒有理性的認識,也沒有用科學的實驗方法來探究過太陽。但是,通過平時的學習情況看,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非常高,再加上學生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已初步具備觀察、實驗、探究的能力。所以,學生學習的目標達成應該不成問題。【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初步認識太陽大小和溫度,知道太陽是一顆會自己發光、發熱的恒星。2能夠探究太陽高度角和時間的關系。科學探究: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過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2通過實驗,收集證據,驗證太陽高度角和時間的關系。科學態度:1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2在實驗中能夠與他人合作。3. 意識到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斷發展,在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認識到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教學重點】1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2能夠探究太陽高度角和時間的關系。【教學難點】學會測量太陽高度角。【教學準備】教師材料:PPT課件學生材料:量角器、棉線【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一、謎語導入新課1謎語導入:早晨跳出東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們躲著它,冬天人人都喜歡。(謎底:太陽)2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關于太陽的哪些信息呢?3看來大家都知道一些關于太陽的信息,下面請各組閱讀資料,談談自己對太陽新的體會。小組閱讀資料。4. 師:太陽到底有多大呢?在太陽系中,各個星球大小差別挺大的,我們可以給各個星球按大小排個順序,5師在排序活動中適當提醒:第一幅圖地球還能顯示出它的大,第二幅圖已經被比下去了,第三幅圖上大家找一下地球在哪呢?(通過三張不同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在不同比例下的太陽與地球)。6. 過渡:太陽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太陽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看似再熟悉不過的太陽對于我們來說又是那么陌生,在人們的印象中它始終是那么平靜,那么明亮,但假設能靠近更多,我們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太陽。最近在歐洲有一架太陽望遠鏡拍攝到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照片,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視頻)7小結:是啊!看了視頻,讓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太陽的灼熱感,流光溢彩的動感讓我們看到金子一般的太陽表面。除此之外,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點綴下有一條淡云薄霧般的白色光帶,那就是銀河。銀河從側面看是中間厚邊緣薄的圓盤狀,正面看是旋渦形,太陽就處在離銀河2.3萬光年的旋臂上。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恒星,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一千多億顆。(結合星圖講解)1學生猜謎語并說出自己的理由。2生自由回答,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前概念。(對于典型的前概念可以適當板書記錄)3小組匯報: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700,內部溫度可達1600萬,那可不就是一個大火球嘛。像太陽這種自己發光發熱的星球,科學家稱為“恒星”。4學生嘗試用星球圖片排序。(想一想地球排在什么位置)5看完視頻后,讓學生談談體會(注意結合學生之前的前概念,教師應適當修正迷思概念)設計意圖:通過謎語導入,既可以點出太陽的特點,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太陽給我們帶來光和熱的概念。看圖片了解到太陽與銀河系的關系,看視頻直接感受太陽的表面,知道恒星的概念。通過交流環節,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匯報,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 二、體會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之遠1提問: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但我們知道實際上太陽離地球很遠很遠,那是有多遠呢?生:1.5億千米。2測算活動:1.5億千米?那有多遠呢?我們可以以我們學校的操場來換算一下:繞操場一圈是200米,150000000000除以200等于多少圈呢?生:750000000圈。(學生有驚訝之聲)師:我們如果繞著操場跑這么多圈肯定是累的不行不行的,得換一個速度比較快的,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快的速度是誰的?生:光速30萬千米每秒。師:那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乘坐一種光速飛行器飛向太陽的話,需要多長時間?生:1.5億千米除以30萬千米每秒等于500秒。師:那就是說此刻照在身上的太陽光是現在發出來的嗎?什么時候發出來的?生:不是此刻發出的,此刻照在我們身上的光是太陽500秒(約等于8.3分鐘)前發出來的。3總結 :那我們可以再來試想一下,排除掉其他因素,假設我們可以乘坐速度為1 000千米/ 時的飛機,要連續飛行17 年;假如乘坐速度為40 000 千米/ 時的火箭,要連續飛行5 個月。師:假如我們從地球上開車出發去太陽呢?需要多久能夠到達呢?165年!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激發學生思考,并設計類似的題型鍛煉學生關于大數的計算。同時學生對太陽系以及與宇宙的大小有一個具體的概念,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在描述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三、測量太陽高度角1提問:你們知道早晨6點,中午12點,傍晚6點的時候,太陽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呢?生自由答(關注方向和高度)2剛才大家都用了自己語言描述了一天中太陽的位置變化,那么如何才能更準確的描述呢?科學家用了“太陽高度角”來描述,太陽高度角就是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用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3師提問:太陽高度角怎樣測量?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小組或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后回答。生1:數學課上測量角會使用到量角器,太陽高度角的使用是不是也可以用量角器測量?師:數學課上的角是有兩條射線和一個交點組成的,那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只要找到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和交點就能進行測量。生2:太陽高度角的定義是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那就是說地面可以看作其中的一條邊。生3:另一條邊是陽光,但是陽光是看得到摸不著的,怎樣去測量呢?師: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非常好,怎樣解決呢?我們可以觀察一下,陽光照射到的地方與照射不到的地方有什么區別?生4: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是一片光明,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留下一片陰影。師:光明與陰影的分界是不是很明顯的?生5:光明與陰影有很明顯的交界線,我們可以把這個交界處當成角的交點,陽光照射到物體上在地面上都會留有影子,可以把從物體頂上射下來的那一束陽光當成角的一邊,對應的影子當成另一條邊,我們就可以用量角器測量角度了。師:從頭頂上照射下來的陽光也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我們有沒有什么方法讓大家更方便地確定那一束光呢?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哦。生6:我們可以用一條線來代替陽光,其他物體投射的影子好找,但是物體的頂不好測。可以選擇人與影子,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生7:這個實驗我們必須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至少需要3個人。師:那這3個人在實驗中都擔當什么樣的角色呢?生8:第一位同學A站立不動,作為模特,為了確定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第二位同學B與A同學分別扯著棉線的兩端,并且保持量角器的穩定;第三位同學C輔助B同學測量夾角的大小并讀數,我們還需要一位記錄員D,所以這個實驗我們每個小組需要4位同學。4師: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可以用棉線和影子可以確定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在測量時需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呢?(1)實驗時為了安全,實驗者要背對太陽,以免眼睛被刺傷。(2)棉線從頭頂拉到地面一定要到人影前端,并且拉直。(3)量角器使用時要平放在地面上,眼睛與讀數保持同一平面。(4)小組成員要明確分工,相互配合。5小結:太陽高度角在一天中是有規律的變化的。用量角器測量太陽高度角。(1) 一名同學背對太陽站定。(2) 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測出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角度,做好記錄。(3)一天中選擇至少3個時間段進行測量,觀察太陽高度角一天的變化。設計意圖:由數學上角的概念來舉一反三理解太陽高度角,經過學生的討論與老師的引導找出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與交點,進而學會測量太陽高度角,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測量太陽高度角之前強調安全與注意事項,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好習慣。四、小結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有了太陽,地球上才有了晝夜變化與四季的變換,有了太陽,我們才有了光與熱。那太陽還會在哪些方面影響到我們呢?我們下節課將會學習,利用太陽高度的原理而發明的太陽鐘。【板書設計】7.太陽自身發光發熱 恒星 溫度:高表面溫度約為5500,內部溫度可達1500萬體積:大相當于130萬個地球太陽中午太陽太陽早上 下午 地面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地球、月亮和太陽 - 9
- 注意事項
-
本文(新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2.7.太陽(網格式教案).doc)為本站會員(備課啦)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