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12.用種子繁殖(網格式教案).docx
12. 用種子繁殖【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設計、探究、制作、閱讀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初步了解動物和植物都能產生后代,使其世代相傳。科學探究目標:在教師引導下,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設。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在教師引導下,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科學態度目標: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不從眾,不輕易相信權威與書本;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生命科學領域”和“技術與工程領域”的中年段要求。11.2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種。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描述和比較胎生和卵生動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12.3動物會給植物的生存帶來影響。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播種子的實例。【教材分析】用種子繁殖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繁殖的第一課。通過一年級下冊動物與植物單元的學習,學生對植物的多樣性有了一定的認識,這為本節課學生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多種途徑奠定基礎。通過三年級下冊植物的一生單元的學習,學生對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認識,對植物的種子并不陌生,也曾探究過種子發芽的條件,這對本節課學生探究種子萌發胚根的生長方向、埋土深度等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課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解剖種子,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并結合資料,讓學生了解種子的結構與種子萌發成的植株之間的關系。第二部分,提出有關種子萌發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在解決一些播種技術問題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種子萌發的特點和條件。第三部分,分析并交流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認識每種果實都有它獨特的傳播種子的方式,以便種子獲取更大的生存機會。第四部分是第三部分內容的延續與拓展,指導學生觀察一些種子,并猜測它們的特點與種子的傳播方式有什么關系。【學情分析】在本單元之前,本套教材已經指導學生認識過多種多樣的動物和植物以及它們的一生,學生對動植物的生命周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認識,但缺少繁殖這關鍵而重要的一環。學生對動植物的繁殖有興趣,但存在一些認知偏差,需要在學習過程中糾偏并滿足其求知欲。從一個角度分析問題、找出一種原因、想出一種方法、了解一種形式,這屬于線性思維。在現實生活中,僅有線性思維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多角度的發散思維。因此,本單元試圖通過植物用種子繁殖和用營養器官繁殖、動物的卵生和胎生等,引導學生在了解事物的多樣性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多角度地認識事物、思考問題,增長知識和智慧。【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能夠提取實景和圖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及其與萌發成的植株的關系。2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多種途徑。科學探究:1能夠在預測的基礎上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致觀察,發現種子內部構造的相似之處,并用畫圖的方式描述觀察結果。2能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探究種子萌發的一些特點和條件。3能夠根據種子的外形特點,推測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科學態度:1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學會探究的方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結果和觀點。2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能接納他人的建議、觀點,完善自己的實驗探究方案。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意識到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開始的,應該珍惜生命,不損傷一草一木。【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用種子繁殖的方式。【教學難點】猜測種子的特點與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解剖視頻。學生材料:蠶豆種子、葵花籽、蒼耳種子、懸鈴木的果球、放大鏡、鑷子、培養皿、玻璃瓶、紗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1、 觀察圖片,導入課題1. 出示蠶豆和葵花籽圖片。提問:同學們,這些是什么?它們屬于植物的哪一部分?2追問:那種子有什么作用?3學生回答。4.小結: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用種子繁殖”。(板書課題:用種子繁殖)5揭示課題:那空氣會不會像水一樣占據空間呢?1學生交流回答:蠶豆和葵花籽,他們屬于植物的種子。設計意圖:在三年級學生們學習過種子的相關知識,回顧舊知,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建立聯系。 2、 解剖種子,觀察結構1. 過渡:小小的一粒種子卻可以發展成一株完整的植株,真神奇啊!這種神奇的力量其實就孕育在種子的內部,大家想看一看種子的內部結構嗎?2談話:要想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我們需要學習一門新“技術”解剖種子。怎樣解剖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3提問:同學們覺得解剖的時候要注意哪些?4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小結注意事項,提出要求:(1)用力要小,動作要慢。(2)鑷子的尖端不對人,以免傷到人。(3)解剖結束,保持桌面整潔。(4)觀察并畫出種子的內部構造,思考各部位的作用。5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出示圖片,認識胚根、胚芽、子葉以及它們的作用。種皮 :保護種子。胚根 :發育成植物的根。胚芽 :發育成植物的莖、葉。子葉 :提供或轉運營養物質。1學生觀看解剖視頻。2學生回答。3學生活動:解剖種子,觀察結構。4匯報交流。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學生探究種子內部的興趣。視頻出示解剖方法,直接明了,學生也容易掌握。通過自主概括實驗過程的注意事項,討論種子內部結構的發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3、 探究種子的萌發情況1. 過渡: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生命,只要落在適宜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提出問題:(1) 如果把種子按不同的方向擺,根都會向下長嗎?(2) 種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呢?2學生猜測。3提問:怎樣設計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4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提醒實驗注意事項:(1)挑選大小基本一致、無病蟲害、顆粒飽滿的種子。(2)放置種子的方向要不同,要用事先浸泡過的種子。(3)控制埋種深度時,除了豎插法,還可采用掩埋法,即先挖出不同深度的小坑,豎放種子,然后回土,固定住種子。5.提出活動任務:小組任選一個問題進行探究。領取實驗材料,課后操作,每天觀察,完成活動手冊記錄,下次交流匯報。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實驗設計方案。設計意圖:由于時間關系,這節課兩個探究實驗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所以,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設計好實驗,明確分工,課后觀察記錄,下次進行匯報。四、交流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1出示教材圖片。提問:大多數植物繁衍后代要靠種子的傳播。圖上這些植物你認識嗎?它們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呢?挑你知道的說一說。2學生回答。3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小結并板書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借助果皮彈力:鳳仙花借助風:蒲公英借助水:椰子借助動物:野櫻桃、鬼針草4提問:你還知道其它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嗎?5學生舉例。教師有意識地把傳播種子方式相同的植物名稱板書在一起。(注意:如果學生說出來的植物教師不了解,暫時不要想當然地給予肯定或否定,應查找資料,然后作出正確判斷。)學生閱讀資料卡片設計意圖:學生自己嘗試歸納概括種子的傳播方式,暢所欲言,充分喚醒課外科普知識。由于時間關系,這節課兩個探究實驗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所以,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設計好實驗,明確分工,課后觀察記錄,下次進行匯報。五、觀察種子,猜測它們的特點與種子傳播方式的關系1出示懸鈴木種子和蒼耳種子。過渡:瞧,這是懸鈴木種子和蒼耳種子。請大家仔細觀察,猜一猜它們是怎樣傳播種子的?2學生觀察種子。提出要求:請你觀察這些植物的種子,猜一猜它們的傳播方式,并說明理由。3交流。要點:不但要說出猜想,還要說出依據。懸鈴木:種子外長有冠毛,容易被風吹走。蒼耳:種子外長有帶鉤的尖刺,容易掛在動物的皮毛上到達遠處。4總結: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點,它們都利用了自身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傳播自己的種子。六、總結拓展1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2學生交流。3拓展:課后完成探究種子萌發的實驗。設計意圖:總結本課,將科學探究延伸至課外。【板書設計】12用種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