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3.8《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教案(表格式).doc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3.8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教學設計課題 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單元3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科學知識目標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鈥器聯合工作的。科學探索目標觀察擺鐘內部構造,制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簡易擺鐘。科學態度目標進一步體會到探究擺鐘計時的樂趣,感受到科學與技術結合帶給人類的進步。重點認識擺鐘的內部結構,理解其工作原理。難點制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簡易擺鐘,使擺鐘一分鐘剛好擺動30次。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設計時鐘的要訣在于讓指針以一定的快慢移動,幾世紀以來的時鐘都是用擺錘控制與齒輪相連的指針運轉的。擺鐘的擺錘是怎樣帶動指針一直以相同的快慢轉動的?思索單刀直入,激發探究興趣講授新課一、觀察擺鐘齒輪操縱器1、垂體時鐘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來轉動齒輪,當垂體所受的重力轉動齒輪時,擺錘與齒輪操縱器會聯合工作,控制轉動的規律。2、視頻:垂體時鐘是怎么工作的3、垂體時鐘內部結構擺鐘的主要部件:齒輪操縱器、支軸、長短針(長針和短針)、齒輪、擺錘、垂體。4、垂體時鐘各部分作用5、垂體時鐘工作原理擺鐘齒輪操縱器兩端各有倒鉤,可以卡在齒輪中間,以便控制齒輪的轉動。而齒輪操縱器又與擺錘相連。當擺錘來回擺動時,總會松開其中一端的操縱器,讓它可以跳過一個齒。這樣,擺錘每擺動一次,操縱器就可以控制一個齒,如此一個接一個有規律地使齒輪轉動,同時帶動指針轉動。擺錘在最右邊時,長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會卡住齒輪。擺錘擺到最左邊時,長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會松開,垂體的拉力會讓齒輪往前滑動一齒,短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隨即卡住,不讓它繼續轉動。當擺錘又擺回最右邊時,齒輪又前進一齒,同時操縱器長針部分的倒鉤又卡住齒輪。6、通過動畫視頻,再來完整看一下垂體時鐘工作過程。二、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1、任務:制作一個一分鐘擺動30次的計時器。【討論】一分鐘60秒,怎樣才能做到一分鐘擺動30次?【明確】這是調整擺長的結果。2、材料與工具塑料片、木條、金屬片、秒表、鉤碼、棉線、膠帶紙、剪刀等。3、制作齒輪和齒輪操縱器在硬紙板(或塑料片上)用圓規劃出大小不同的同心圓用量角器每個12度劃線做標志,將圓分成30 等分將大小圓對角點相連用剪刀將外齒減去(剪刀盡量往里,可以省力)將剪好的齒輪放在塑料板上,畫出齒輪操縱器大小。將齒輪操縱器剪下(盡量先剪大一點,再做修改)4、組裝垂體時鐘將制作好的齒輪、齒輪操縱器、垂體(細繩系在鉤碼上)和已經制作好的每分鐘擺動30次的擺錘,按圖組合。5、組裝垂體時鐘過程將齒輪的中間用空筆芯穿過,套在木板的細釘上。在齒輪和木板之間的空筆芯上纏繞垂體。將擺與齒輪操作器組裝在一起,固定在模板的適當位置,剛好長短針卡住齒輪。在齒輪中間安裝一個指針和鐘面,標出中間刻度。6、調試自制擺鐘輕輕撥動擺錘,我們的“擺鐘”能自由地運轉起來嗎? 如果不能,仔細查找原因,并調整好每個部件的位置,使它們能協調運作。7、調試前注意事項齒輪和齒輪操縱器的長短針應在同一個平面上。保證各部分都能轉動。垂體盡量遠離齒輪。8、視頻:制作1分鐘計時器通過視頻,找找自己制作的不足,或者給你什么啟發。9、調試結果齒輪操縱器能控制齒輪有規律運轉。三、課堂練習:判斷題1、擺錘擺回最右邊時,操縱器短針部分的倒鉤會卡住齒輪。2、擺錘每擺動一次,操縱器就可以控制一個齒。3、時鐘都是用擺錘控制與齒輪相連的指針運轉的。4、齒輪操縱器能控制齒輪有規律運轉。5、從正面看,齒輪和齒輪操縱器的長短針應在同一個平面上。6、一分鐘擺動30次,是由垂體的運轉速度決定的。四、拓展提高:時間的痕跡許多動植物都會精確記錄它們的成長過程。以樹為例,每一年都會增加一個新的年輪,我們可以從樹干的橫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長記錄。摸摸自己的頭發,看看自己的手指甲,又長長了嗎?翻翻自己的相片,看看過去的自己。相片是不是記錄了我們成長的足跡?到古居或山野里尋找自然界保留的“時間的痕跡”吧!五、作業布置繼續改進我們制作的一分鐘計時器。認真聽看視頻觀察擺鐘內部結構分析結構作用認真聽擺鐘工作原理觀看視頻討論回答看演示操作,然后自己操作組裝擺鐘調試改進擺鐘觀看視頻,進一步改進自制計時器獨立完成閱讀資料觀察擺鐘內部構造,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鈥器聯合工作的。學會制作簡單的“擺鐘”學會調試和改進自制簡易“擺鐘”課堂檢測讓學生明白測量時間的其他方法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鈥器聯合工作的。通過觀察擺鐘內部構造,制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簡易擺鐘,進一步體會到探究擺鐘計時的樂趣,感受到科學與技術結合帶給人類的進步。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