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教案(表格式).doc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4.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教學設計課題 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單元4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科學知識“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科學探索對歷史上有關地球運動的假說進行分析,批判和借鑒其中的觀點,修正自己對晝夜的解釋科學態度認識到科學的觀點是建立在證據之上的 認識到同一現象,可能導致有不同的解釋,需要用更多的證據來加以判斷 認識到在資料分析和交流中,大膽質疑和虛心接受同樣重要重點“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難點對歷史上有關地球運動的假說進行分析,批判和借鑒其中的觀點,修正自己對晝夜的解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實驗探究發現,晝夜交替現象的發生有幾種假說?【明確】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太陽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同時繞著太陽轉2、和我們一樣,自古以來,人們就試圖對地球晝夜交替的現象進行解釋。要解釋這個現象,首先必須對地球的形狀和運動方式進行探索。在這方面曾經有過哪些主要的觀點和學說?回答思索復習舊知識,探究新知識講授新課一、有多少種可能的解釋(一)地心說托勒密是古希臘天文學家,約生于公元100年。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地心說” 理論。1、托勒密提出的主要觀點有哪些?依據是什么?2、托勒密的證據能充分證明“地心說” 觀點嗎?【小結】對于“地心說”觀點的論證,托勒密采用了一些可觀察到的日常事實或現象加以證明。但有些論據與所要論證的觀點沒有必然聯系,如云彩的變化等。3、“地心說”的歷史意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托勒密提出的行星體系學說,是具有進步意義的。首先,它肯定了大地是個懸空著的沒有支柱的球體。其次,地球不動的觀點符合當時的宗教信仰。托勒密的“地心說”直到一千多年后才被推翻。4、想一想:托勒密的觀點相當于我們模擬實驗中的哪一種解釋?【明確】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二)日心說哥白尼(14731543)是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上中學時就對天文學很感興趣,曾跟著老師在教堂的塔頂上觀察星空。他相信研究天文學只有兩件法寶:數學和觀測。他不辭勞苦,克服困難,每天堅持觀測天象,30年如一日,終于取得了可靠的數據,提出了“日心說”,并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1、閱讀教材,填寫表格2、哥白尼的證據能充分證明“日心說” 觀點嗎?【小結】哥白尼的“日心說”帶有較明顯的思辨色彩,即事實論據不多,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也反映了當時哥白尼尚未獲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直接證據。3、“日心說”的歷史意義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從而掀起一場天文學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哥白尼的科學成就,是時代的產物, 推動了時代的發展。4、想一想:哥白尼的觀點相當于我們模擬實驗中的哪一種解釋?【明確】太陽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三)修正自己的假說1、“地心說”和“日心說”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2、如果按照這兩種學說做模擬實驗,晝夜交替現象能發生嗎?【明確】這兩種學說都能解釋晝夜交替現象,是因為天體的相對圓周運動都可導致晝夜現象發生。3、根據以上資料,我們作出的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有哪些可以被排除或保留?為什么?【小結】在沒有新證據的情況下,很難分清到底哪一種運動才是晝夜交替現象發生的真實原因。二、課堂練習:請將下列觀點的序號寫在相應的方框中(1)地球是球體(2)地球是靜止不動的(3)太陽是靜止不動的(4)地球在運動(5)地球24小時自轉一周(6)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7)太陽處于宇宙的中心(8)所有天體都圍繞地球運動(9)所有天體都圍繞太陽運動“地心說”理論:___________________“日心說”理論: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提高:關于地球形狀和運動的其他假說天圓地方說: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蓋天說:天并不與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傘一樣高高懸在大地之上,天和地的形狀猶如一座頂部為圓穹形的涼亭。渾天說: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懸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來又有發展,認為地球浮在空氣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動 。四、作業布置搜集其他天文學家的研究內容,看看他們對地球運動的觀點和證據。閱讀教材,填寫表格討論認真聽回答閱讀教材,填寫表格討論認真聽回答比較填表回答討論獨立完成閱讀資料了解“地心說”觀點及其依據了解“日心說”的觀點及其依據比較分析兩種觀點,修正自己的解釋課堂檢測拓寬知識面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在科學探究中,對歷史上有關地球運動的假說進行分析,批判和借鑒其中的觀點,修正自己對晝夜的解釋。認識到同一現象,可能導致有不同的解釋,需要用更多的證據來加以判斷。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