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3.4《我的水鐘》課件(27張PPT).ppt
我的水鐘,科學教科版 五年級下,新知導入,水鐘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新知導入,我國的水鐘,最先是泄水型的,后來發展成泄水型與受水型同時并用。,宋朝的蘇頌、韓公廉等人設計制造的水運儀象臺,集天文與報時為一體,其中的報時裝置是用水來測量時間的。整座儀器相當于一個四層樓高的木質建筑。這臺儀器的制造水平堪稱一絕,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富于創造的精神。,新知導入,新知講解,活動1:設計“水鐘”,任務:用畫圖的方法把我們的設計方案表示出來。,用畫圖的方式設計“水鐘”時,一定要給“圖”寫上文字注解。,要 求,新知講解,我準備做一個什么類型的水鐘?(泄水型或受水型) 怎樣控制漏水的速度? 如何來劃分10分鐘的時間刻度?,設計提示,新知講解,制作的材料與工具,新知講解,我的設計方案圖,新知講解,根據設計方案,制作一個水鐘。,活動2:做一個“水鐘”,視頻:做一個水鐘,新知講解,“水鐘”制作步驟,在瓶蓋上扎一個孔,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割開,保留甲瓶的下部分和乙瓶的上部分。,甲瓶,乙瓶,注意:孔的大小由容器大小或計時的多少來決定,容器的容量大、計時較少時,孔稍鉆大點,反之則小點。,新知講解,把扎眼的塑料乙瓶倒立在保留小部分的塑料瓶甲上。,如何保持以固定的速度滴水?,在適當補充注水,盡量減小水壓下降對滴水速度的影響。,新知講解,借助輸液裝置中的滴漏來控制漏水的速度。,制作方案可以這樣設計,新知講解,怎樣在塑料瓶上標出時間刻度?,擦干塑料瓶上的水。 粘好畫刻度線紙條。 確定合適的滴水速度 用時鐘計時,在容器壁上標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鐘和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來推算時間,分別標出1分鐘到10分鐘的時間刻度。,新知講解,1號同學 畫刻度 2號同學 穩定水鐘 3號同學 計時 4號同學 粘紙條,小組分工,互相配合,新知講解,兩種類型水鐘的刻度順序,新知講解,“我的水鐘”作品展示,新知講解,活動3:用水鐘來計時,用做好的“水鐘”與鐘表對照,我們的水鐘計時準確嗎?,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有哪些?,新知講解,盛水容器的形狀。選擇盛水容器時,盡量選擇盛水容器的形狀是上下均勻的圓柱或方柱,盡量沒有凹凸變化的。 滴水的速度。在適當的時間補充注水、盡量減小水壓下降對滴水速度的影響。,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新知講解,怎樣改進我們的水鐘?,找出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如容器的選擇不恰當,滴漏的速度控制不好,刻度的劃分不準確。對你們小組制作的水鐘進行改造,使其計時準確。,課堂練習,判斷題,1、根據每分鐘流出水的體積可畫出水鐘計時刻度。( ) 2、水鐘的使用范圍比太陽鐘廣。( ) 3、直身瓶身體均勻,標記刻度有規律。( ) 4、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 ) 5、輸液裝置中滴漏能幫我們解決水滴不均勻的問題。( ) 6、我國最早的水鐘是受水型水鐘。( ),拓展提高,古代的巴比倫,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的水鐘是一個又高又大的長圓筒,筒底有個小漏水口。每天清晨管鐘人便往筒里灌滿水,水就開始慢慢漏出,水鐘便開始走動了。,閱讀資料,拓展提高,右圖中的刻漏,主要由幾個銅水壺組成,所以又叫“漏壺”。除了最底下的那個,每個壺的底部都有一個小眼。水從最高的壺里,經過下面的各個壺滴到最低的壺里,滴得又細又均勻。最低的壺里有一個銅人,手里捧著一支能夠浮動的木箭,壺里水多了,木箭浮起來,根據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時間了。,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在科學探究中,學會設計制作水鐘的方案,能用剪刀、塑料瓶等簡單工具和材料制作一個簡易的水鐘,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自己的方案進行改進,體驗到完成一個科學制作需要不斷重復實驗,在實驗中逐步完善。,板書設計,作業布置,改進一下你的水鐘,使它計時更加的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