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7.3.4明治維新(教案).doc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第3課第4課時明治維新教案課題 明治維新單元七學科歷史年級八年級學習目標記住首先打開關閉的日本國門的國家,倒幕派的組成力量、明治維新開始的時間和主要代表人物;歸納、概括幕府統治的危機和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概述武裝倒幕運動;理解并分析明治維新的性質和作用。重點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難點明治維新的背景及對日本產生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采用講故事導入法:)一般國家的紙幣上,都是印著開國之父或歷史名君的頭像,但日本卻有些特別,在1 000日元的紙幣上,印著有日本“國民作家”之稱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裝的頭像。日本最大面值的鈔票是萬元大鈔,上面印的頭像是穿和服的福澤諭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維新派的精神領袖,也是“脫亞入歐”論的始作俑者。那么,福澤諭吉為何要提出“脫亞入歐”論呢?由此導入新課學習。預習課本,思考問題考察學生已有認知的同時調動學生求知的欲望。講授新課一、明治維新前的日本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圖文,了解幕府時代政治狀況。明治維新前日本社會等級制度示意圖幕 府:將軍辦公的政廳。幕府統治:指幕府將軍掌握日本實權,而天皇成為傀儡統治。危機表現:內憂社會危機外患民族危機二、倒幕運動播放視頻倒幕運動與明治政府的成立1.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日本“內憂外患”的時局特點。提示:內憂:幕府統治腐朽,閉關鎖國,陷入統治危機。外患:美國兩次進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機嚴重。2.閱讀教材,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裝倒幕的經過如何?(3)倒幕的結果怎樣? 提示:幕府統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這是明治維新的前提條件)三、明治維新的內容 簡介明治天皇的生平、明治維新的含義:明治政府為實現富國強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廢除了舊的封建體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上稱之為“明治維新”。2.閱讀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歸納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一)政治:廢除舊體制設問1:為什么明治政府要廢除舊體制呢?展示資料:日本封建等級示意圖和幕府統治危機示意圖。設問2:明治政府如何廢除舊體制呢?作用如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總結)“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統一的國內市場廢除舊體制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四民平等”、大量自由勞動力出現;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作用: 積極性:一種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的社會體制開始建立起來。廢除森嚴的等級制度,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平民可以自由擇業和遷徙,提供了自由勞動力;華族和士族利用巨額公債投資于新興工業,成為資本家,實質是利用國家力量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二)經濟:發展新經濟材料展示:明治政府的地契和文字資料。設問3:材料: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并規定于地契調查完畢后,按土地價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為地稅。 明治政府1873年頒布的條例上述材料體現了明治維新的什么措施?有何影響?(1)幣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紙幣日元作為全國唯一貨幣。(2)土地改革(1872年):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3)地稅改革(1873年):以土地價格為標準,一律按地價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稅,并以貨幣稅取代原來的實物稅。(4)殖產興業,扶植和保護資本主義發展。設問4:在發展經濟的措施中,為何首選土地改革呢?產生了怎樣影響?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根基。日本當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不發達,需要借助地稅改革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加快資本的原始積累。作用: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土地所有權的確認和保護,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經營農業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設問5:“殖產興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利用政府力量引進技術和設備,創辦“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同時由國家興辦近代交通通訊事業,為工業發展奠定基礎。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同時積極發展國內市場。具體措施:a.政府把鐵路和軍工企業以外的大部分國營企業無償或以優惠的價格轉讓給私人資本家。b.政府通過補助金和優惠貸款等形式給予私人資本家資金支持。作用:a. 日本出現了興辦工業的熱潮,建立了許多資本主義企業。至19世紀90年代初日本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b. 資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業,這構成了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特征。c. 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大資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團等,奠定了他們后來發展為“財閥”的基礎。展示日本工業化進程的成果、特點(三)文化:倡導“文明開化”展示圖片資料:日本出訪使團船只和成員組成設問6:這些圖片反映了什么? 具體措施是什么呢?選派留學生“文明開化” 改革教育生活習俗西化討論:針對日本的做法,談談你的認識?教師總結:對待先進文化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要吸收人類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但僅有吸收是不夠,關鍵要去發展、創新。如何評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則?一方面為日本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大批掌握 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人才;另一方面向學生灌輸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濃厚。(四)軍事:建立新軍隊(教師過渡:富國強兵是明治維新的終極目標,加強軍事力量也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項措施,為此明治政府取消武士壟斷軍事的特權,組建新式軍隊。)設問7:日本新式軍隊怎樣才產生的,“新”在那里呢?實行義務兵役制措施 大力改進軍事裝備建立軍事院校,培養人才由軍部指揮,只對天皇負責特點接受武士道教育(教師在這里可以借用電視劇里的“皇軍”這一概念和武士道“切腹”的情景來加深對其特點的理解與把握。)1.閱讀資料,認識明治維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關明治維新時期的圖片 圖一 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 圖二 日本最早的火車站 圖三 明治初期的小學課堂 圖四 1897年創立的第一個大型冶金企業八幡制鐵所圖一:促進低稅改革,允許土地買賣。地稅成了日本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或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金,促進了經濟發展)圖二: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興建鐵路。促進了日本交通的發展。圖三:提出”文明開化“,建立新式學堂。大力發展近代教育,培養建設人才。圖四:征服投資興辦近代企業,即”殖產興業“等。促進日本近代工業的發展。討論:明治維新的意義?明確:(1)性質上,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2)世紀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3)擺脫了民族危機。(4)但明治維新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徹底)4、對日本明治維新雙重影響(積極和消極)的認識:探索一:積極影響:它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使日本社會由落后的封建歷史階段過渡到資本主義階段,并在這個基礎上使日本僅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它使日本較為順利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夠繼續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因此,明治維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務。探索二:消極影響: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這兩種剝削制度(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結合,使日本廣大人民群眾在政治上處于天皇專制主義的壓迫之下。在經濟上則遭受到“高佃租和低工資”的殘酷剝削;走上了侵略和壓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為一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不僅給被侵略國家的人民造成極大的苦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明治維新是由下級武士領導的,并且是在打著天皇的旗號下進行的。它既沒有舉起自由、平等和人權的旗幟,也沒有建立起維護民主精神的新政權。掌握國家政權的下級武土繼承了武士道軍國主義精神,就用“失之于歐美,取之于亞洲”的對外侵略擴張來彌補損失。拓展延伸:探討:比較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 背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要求;都面臨著統治危機而被迫進行改革。性質:都由統治者實行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影響:A.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B.都有大量封建殘余勢力C.都在改革后對外侵略擴張D.都是本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由封建社會逐步過渡到資本主義。不同點;領導:日本在推翻幕府統治后由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實行改革;俄國是沙皇自上而下,簽署廢奴法令而進行內容:日本以各種法令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俄國則以解放農奴,贖買份地方式進行觀看圖片、資料,總結回答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進行評價。可以進行小組分工合作,總結出答案;稍后教師再做總結結合課本、結合資料找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進行評價。聯系生活、結合實際學生閱讀材料和圖畫,通過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反思歷史的意識和能力。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能力還概括能力這一段設計了幾個問題,層層遞進,引發學生思考。以學生活動為主,避免教師一講到底,以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探究歷史。以史為鑒,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對比異同點,加深理解、印象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從四個方面歸納了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即廢藩置縣,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教育改革;軍事改革,富國強兵。教師尤其要向學生強調,明治維新采取的各項措施是逐步實施的,即從1868年開始逐年通過頒布一系列改革法令而完成的。課堂練習明治維新中實行“廢藩置縣”,其中“藩”指( B )A.幕府的領地 B.大名的領地 C.武士的領地 D.天皇的領地明治維新政治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 B )A建立天皇專制統治 B、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C廢除舊體制 D、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改造舊文化明治維新為收回華族與士族的俸祿和祿米而采取的措施是( A )A、公債補償 B、發放補助金 C、優惠貸款 D、可以使用姓氏板書以結構圖的方式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