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八 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練習).doc
綜合探究八 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練習一、選擇題1.郭嵩燾客觀記述了駐外期間所見所聞,有分析西方長處的言論而不被當時人們接受的著作是( )A. 使西紀程 B. 四洲志 C. 海國圖志 D. 盛世危言2.下列有關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他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林則徐虎門硝煙是引發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C. 他編著了海國圖志,在19世紀中期成為日本的暢銷書D. 林則徐1939年領導禁煙運動,捍衛了中華民族尊嚴和根本利益。3. 林則徐、魏源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其目的是( ) A. 使中國人了解世界的形勢,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B. 在軍事上引進先進技術,增強抵抗侵略的實力C. 啟迪人們去認識世界,探索救國強國之路 D. 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視,開始引進西方政治制度4.近代中國首任駐外使臣是( )A. 李鴻章 B. 郭嵩燾 C. 康有為 D. 劉錫鴻5. 與明朝以來以往的“西學東漸”的情況相比,鴉片戰爭以來源于西方的工業文明是怎樣進入中國的( ) A. 通過利瑪竇等傳教士在傳播宗教的同時傳播到中國的。B. 近代中國是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下,被迫匯入工業文明的。C. 是林則徐、魏源等先進中國人通過向西方學習主動引進的。D. 在明清以來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工業文明的。6.為了喚醒國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寫成海國圖志,你認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張的是( )A. 總結鴉片戰爭戰敗的教訓,提出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觀點。B. 認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處,反對用“夷狄”來稱呼西方文明發達國家。C. 認為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國已經落后于歐洲。D. 主張學習西方,開辦工廠,制造輪船和槍炮。7.中國近代前期,一些知識分子主張學習西方,倡導“西學”。他們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A. 吸收新鮮血液,改造傳統文化 B. 抵御侵略,實現國家富強C. 批判封建思想 D. 發展資本主義8. 是我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地介紹世界各國情況的著作,對于幫助人們開闊視野和了解有重要作用。它傳入日本后,對日本的明治維新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著作是( ) A. 四洲志 B. 敬告青年 C. 天演論 D. 海國圖志9.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說:“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對此三點極力推崇。從中可以看出魏源( )A. 救國主張是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 B. 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C. 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 D. 認為西方“火器”是雕蟲小技,奇技淫巧10. 近代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發展歷程是() A. 思想制度器物 B. 制度器物思想 C. 器物制度思想 D. 思想器物制度二、簡答題1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在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過程中,傳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間的唯一媒介。而在清末的西學新沖擊中,傳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樣化了,有翻譯的書籍、新式學堂中的外聘教師、新式企業中的技術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員、派遣的留洋學生等,還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識分子。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局限在天主教義、“質測之學”和數學、語言方面。而清末西學的內容更廣泛,層次更豐富,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外殼和精神內核。明末清初僅有徐光啟、方以智等少數人接觸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識。清末西學傳播的影響卻是廣泛而深入的,受西學影響的階層和群體不斷擴大,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清末的西學傳播與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有何不同? 12. 材料一:十八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清政府頒布了一項對西洋商人的管制條例,有下列重要規定: 在貿易期間,夷商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才可到公園游玩;夷商不準坐轎;夷商不準直接晉見中國官員,有所請求時,應寫妥呈文請洋行代轉;夷商不準到街上購買東西;不準探聽物價;不準買中國書籍。中國人史綱柏楊材料二:挽郭嵩燾:“鴻文碩學郁儒宗,才過古人,不掩其德;赤膽忠肝籌國是,謗滿天下,無損于名”。 清末學者 王先謙材料三:“關鍵性術語使用的變化雄辯地證實了在對西方理解過程中的這種進步。與西方有關的事務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大體上稱為夷務,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稱為洋務和西學,在九十年代就稱為新學。” 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是怎么看待西方的?(2)材料二挽聯中贊譽了郭嵩燾的“赤膽忠肝籌國是”,請舉例說明。挽聯中的“謗滿天下”又指什么?(3)說說材料三中對“與西方有關的事務”的術語稱呼變化的差別。這種變化說明什么?(4)除了郭嵩燾外,請你再舉一位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并說說其對西方的認識是怎樣領先時代的。(本題也可以這樣設問:除了郭嵩燾、魏源、林則徐、容閎外,請你再舉一位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并說說其對西方的認識是怎樣領先時代的。) 1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魏源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學習的人之一,他在海國圖志中指出,是書何為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說:“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而且強調引進西方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制造船艦。 (1)魏源是在什么情況下撰寫海國圖志的? (2)“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3)“師夷”與“制夷”是什么關系? (4)怎樣評價魏源的這一思想? 綜合探究八 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答案一、選擇題1.A 2.C 3. C 4. B 5. B 6. A 7. B 8. D 9. A 10. C 二、簡答題11. 傳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傳教士,后者多樣化;內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義、“質測之學”、數學和語言,后者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影響的階層群體不同,前者只是少數人,后者人數眾多。 12(1)清政府固守“華夷有別”的落后觀念,狂妄自大,視西方為未開放的”夷狄”,認為中國文化高于西方文化(2)“赤膽忠肝籌國是”是指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燾沖破重重阻力,在朝野一篇謾罵聲中出任駐英公使,并寫下使西紀程,客觀記述所見所聞,送呈總理衙門。“謗滿天下”指郭嵩燾出使英國遭到守舊勢力的謾罵羞辱;使西紀程有分析西方長處的言論遭人彈劾和朝廷申斥;“穿洋裝、讓婦女學洋語”遭守舊勢力群起攻擊;晚年回到家鄉遭地方官員鄉紳輕慢鄙視等。(3)“夷務”把中國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輕慢蔑視西方;“洋務”和“西學”開始改變看不起西方的態度;“新學”則清清楚楚地含有贊許的意思。這種變化說明了在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啟蒙下,中國重新認識外部世界,并做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歷史抉擇。(4)開放性測試題,學生任意舉出魏源、林則徐、容閎并能說出他們主要思想觀點即可。(根據學情和學生課外探究的情況,也可以采用括號內的設問,問題著眼于開闊視野,激發興趣,回答內容更為開放,像列舉嚴復、鄭觀應、李鴻章等都可以,教師應該采用鼓勵性的評價,要讓一些喜歡看書、知識面廣、喜歡思考的學生有成就感)13. (1)鴉片戰爭后。(2)學習西方的長處來抵御西方的侵略。(3)師夷是制夷的手段,制夷是師夷的目的。(4)能認識到應向外國學習,具有遠見卓識,但沒有認識到“制夷”的關鍵是要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