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7.3.4明治維新(課件).ppt
明治維新,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八年級下,新知導入,一般國家的紙幣上,都是印著開國之父或歷史名君的頭像,但日本卻有些特別,在1 000日元的紙幣上,印著有日本“國民作家”之稱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裝的頭像。,日本最大面值的鈔票是萬元大鈔,上面印的頭像是穿和服的福澤諭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維新派的精神領袖,也是“脫亞入歐”論的始作俑者。,那么,福澤諭吉為何要提出“脫亞入歐”論呢?,新知講解,一、明治維新前的日本,閱讀教材圖文,了解幕府時代政治狀況。,明治維新前日本社會等級制度示意圖,幕 府:將軍辦公的政廳。 幕府統治:指幕府將軍掌握日本實權,而天皇成為傀儡統治。,幕府統治的危機,新知講解,幕府統治的危機,內政:幕府統治,社會矛盾尖銳 外交:鎖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經濟:幕府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1853黑船事件,國門被打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加深,外患,內憂,根本原因,催化劑,新知講解,二、倒幕運動,新知講解,閱讀教材,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裝倒幕的經過如何? (3)倒幕的結果怎樣?,倒幕運動是日本近代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明治維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經濟較發達的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他們逐漸認識到自己國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實質是推翻幕府統治。,新知講解,尊王攘夷,倒幕運動,1868年戊辰戰爭,失敗,內憂外患,大政奉還,形式上結束了幕府統治,徹底結束幕府統治,建立明治政府,大政奉還,發生于慶應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把政權還給了天皇,標志著持續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統治結束。(近代日本的開始),新知講解,三、明治維新的內容,明治天皇,明治天皇,名睦仁。不滿15歲登基,推翻幕府統治,發布五條誓文,1868年改元明治。18681912年,推行維新,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絕對專制政權,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同時也大力加強對外侵略活動,推動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1912年7月因尿毒癥病逝,在位45年。,新知講解,明治維新的含義:,明治政府為實現富國強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廢除了舊的封建體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上稱之為“明治維新”。,新知講解,2.閱讀教材材料,列表歸納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一)政治:廢除舊體制,為什么明治政府要廢除舊體制呢?,天皇: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將軍: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藩主:享有藩世襲統治權,但必須聽命于將軍 武士:將軍、大名的家臣 封建統治的基礎,為領主耕種,負擔勞役 受歧視,處于無權地位,活動拓展,明治政府如何廢除舊體制呢?作用如何?,廢除舊體制,“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統一的國內市場,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四民平等”(廢 除 武 士 特 權 )、大量自由勞動力出現;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活動拓展,作用:,積極性:一種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的社會體制開始建立起來。 廢除森嚴的等級制度,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 平民可以自由擇業和遷徙,提供了自由勞動力; 華族和士族利用巨額公債投資于新興工業,成為資本家,實質是利用國家力量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天皇 將軍 大名 武士,皇族 華族 士族 平民,賤民,封建等級制度,四民平等,新知講解,材料展示:明治政府的地契和文字資料,(二)經濟:發展新經濟,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材料: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并規定于地契調查完畢后,按土地價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為地稅。 明治政府1873年頒布的條例 上述材料體現了明治維新的什么措施?有何影響?,新知講解,(1)幣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紙幣日元作為全國唯一貨幣。 (2)土地改革(1872年):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作用:統一貨幣,有利于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地稅改革創造條件;,作用: a、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b、有利于農村中的資本主義發展。,新知講解,(3)地稅改革(1873年):以土地價格為標準,一律按地價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稅,并以貨幣稅取代原來的實物稅。 (4)殖產興業,扶植和保護資本主義發展。(核心),作用: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 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成為明治政府初期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為國家工業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據: 標準: 對象: 征收的形式:,土地價格,3%,土地所有者,貨幣,新知講解,封建土地私有制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根基。日本當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不發達,需要借助地稅改革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加快資本的原始積累。,在發展經濟的措施中,為何首選土地改革呢?產生了怎樣影響?,原因:,影響:,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土地所有權的確認和保護,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經營農業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新知講解,“殖產興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利用政府力量引進技術和設備,創辦“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同時由國家興辦近代交通通訊事業,為工業發展奠定基礎。 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 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同時積極發展國內市場。,具體措施:a.政府把鐵路和軍工企業以外的大部分國營企業無償或以優惠的價格轉讓給私人資本家。,b.政府通過補助金和優惠貸款等形式給予私人資本家資金支持。,殖產興業的具體內容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并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板,大力扶持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新知講解,地點,作用,b. 資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業,這構成了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特征。,c. 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大資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團等,奠定了他們后來發展為“財閥”的基礎。,a. 日本出現了興辦工業的熱潮,建立了許多資本主義企業。至19世紀90年代初日本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新知講解,福岡繅絲廠(日本最早的近代制紗廠),1872年通車的日本第一條鐵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輪船“孝明丸”,工業化發展成果,新知講解,1872年,三井銀行的前身,三井兌換店成立,1.由政府力量大力推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大資本家控制了日本近代大部分工業; 3.工業發展的重點是軍事工業等重工業。,工業化特點,殖產興業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掀起了工業革命的熱潮,僅用30年時間,就建立起完整工業體系,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工業化作用,新知講解,(三)文化:倡導“文明開化”,這些圖片反映了什么? 具體措施是什么呢?,日本出訪使團船只和成員組成,1.選派留學生:選派留學生,翻譯西方著作;,“文明開化”,2.改革教育:按照歐美模式建立近代教育體制,但向學生灌輸忠君思想;,3.生活習俗方面的西化:歷法、服飾、飲食、建筑,新知講解,明治初期的小學 教師身穿西式服裝,正在上數學課,明治時期的鄉村學童,新知講解,討論:針對日本的做法,談談你的認識?,對待先進文化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要吸收人類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但僅有吸收是不夠,關鍵要去發展、創新。,如何評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則?,一方面為日本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大批掌握 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人才; 另一方面向學生灌輸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濃厚。,新知講解,日本新式軍隊怎樣才產生的,“新”在那里呢?,(四)軍事:建立新軍隊,實行義務兵役制 大力改進軍事裝備 建立軍事院校,培養人才,措施,近代日本海軍,新知講解,由軍部指揮,只對天皇負責 接受武士道教育,特點,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于集體、團體的價值,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忠氣節、正禮儀、尚武勇、重信義、崇儉樸,新知講解,1.閱讀資料,認識明治維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圖一 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圖二 日本最早的火車站,圖三 明治初期的小學課堂,圖四 1897年創立的第一個大型冶金企業八幡制鐵所,新知講解,圖一:促進低稅改革,允許土地買賣。地稅成了日本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或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金,促進了經濟發展),作用或影響,圖二: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興建鐵路。促進了日本交通的發展。,新知講解,圖三:提出”文明開化“,建立新式學堂。大力發展近代教育,培養建設人才。,作用或影響,圖四:征服投資興辦近代企業,即”殖產興業“等。促進日本近代工業的發展。,新知講解,討論:明治維新的意義?,(1)性質上,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2)世紀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3)擺脫了民族危機。 (4)但明治維新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課外新知,探索一:積極影響: 它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使日本社會由落后的封建歷史階段過渡到資本主義階段,并在這個基礎上使日本僅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它使日本較為順利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夠繼續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因此,明治維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務。,4、對日本明治維新雙重影響(積極和消極)的認識:,探索二:消極影響 消極影響: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這兩種剝削制度(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結合,使日本廣大人民群眾在政治上處于天皇專制主義的壓迫之下。在經濟上則遭受到“高佃租和低工資”的殘酷剝削;,新課講解,有人說:“日本近百年來奇跡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近毀滅性的失敗,都同時孕育在明治維新中”。,1876年,剛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加緊控制,擴,軍,備,戰,二,戰,后,的,日,本,消極影響走上了侵略和壓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為一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不僅給被侵略國家的人民造成極大的苦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第一步:侵占中國的臺灣,第二步:征服朝鮮,第三步:侵占中國東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國,第五步:侵占亞洲,征服全世界,日本強大后采取怎樣的對外政策,新知講解,消極影響明治維新是由下級武士領導的,并且是在打著天皇的旗號下進行的。它既沒有舉起自由、平等和人權的旗幟,也沒有建立起維護民主精神的新政權。掌握國家政權的下級武土繼承了武士道軍國主義精神,就用“失之于歐美,取之于亞洲”的對外侵略擴張來彌補損失。,拓展延伸,探討:比較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背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要求;都面臨著統治危機而被迫進行改革。,性質 :都由統治者實行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影響:A.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殘余勢力 C.都在改革后對外侵略擴張 D.都是本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由封建社會逐步過渡到資本主義。,新知講解,不同點:,日本在推翻幕府統治后由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實行改革;,俄國是沙皇自上而下,簽署廢奴法令而進行,俄國則以解放農奴,贖買份地方式進行,領導:,內容:,日本以各種法令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課堂小結,1. 明治維新中實行“廢藩置縣”,其中“藩”指( ) A.幕府的領地 B.大名的領地 C.武士的領地 D.天皇的領地,課堂練習,B,2.明治維新政治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 ) A建立天皇專制統治 B、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 C廢除舊體制 D、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改造舊文化,B,3.明治維新為收回華族與士族的俸祿和祿米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公債補償 B.發放補助金 C.優惠貸款 D.可以使用姓氏,課堂練習,A,板書總結,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武士道,義務兵役制,生活習俗,留學生,殖產興業,土地制度,幣制,封建等級制度,廢藩置縣,明治維新的措施,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