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學人·自然·社會二年級第11課 王羲之和王獻之 課件(19張ppt).ppt
羲,認一認,猜一猜,羲 書法家 紹興人,11、王羲之和王獻之,墨池圖片,(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國晉朝的一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圣”,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有個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 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王羲之,王羲之,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書法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被后代尊為“書圣”。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是代表作。,入木三分,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難得的才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現后)問:“你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說:“你看筆說。”父親見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后,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的請求父親:“現在就給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會埋沒幼年的才華。”父親很高興,于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衛夫人見了后,對擔任太常官的王策說:“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衛夫人流著淚說:“這孩子一定會比我還有名。”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書換白鵝,書圣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巧補春聯,大書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貼之于門。因為他的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聯一貼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對聯的人一看此八個字太不吉利,便掃興而歸。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后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聯的人見春聯變了樣,皆贊嘆不已,拍手叫絕。,王羲之精通各種字體。其中最有名的是蘭亭序。 傳說他的蘭亭序后為唐太宗李世民經多方尋找,最終葬入他的陵墓。而他的其他書法作品被后來很多書法家臨摹、學習。可以說,王羲之對后世書法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蘭亭序,洛神賦,王獻之,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官至中書令,人稱中書令。漢族,東晉瑯琊臨沂人,書法家、詩人,祖籍山東臨沂,生于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死時四十三歲。,王獻之七八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王羲之學習書法。他對父親寫的字非常羨慕,很想有一天能趕上父親。開始,他的熱情很高勁頭也很足;可是時間長了,覺得天天同筆墨打交道,有點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寫呀寫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實在不好受。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竅門就好了。一天,他向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王羲之指著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鄭重地對兒子說:“寫字的秘訣,就在這些水缸里面,你把這18缸水寫完,就知道了。”,父親的話激起了王獻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訣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獻之的熱情又高了起來,面對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揮筆臨帖,開始了漫長的學書生涯。 王獻之寫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寫得不錯了,有點飄飄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寫好的字拿給媽媽看。王夫人端詳了好久,指著一個“太”字的下部說:“只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一聽驚呆了,原來媽媽指的這一點,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寫字時,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點。寫了整整一缸水,連一“點”都還沒有寫像。王獻之深深舒了一口氣,想:看來路途還長得很哪!,這時候,王羲之進一步勉勵兒子:學書沒有秘訣可尋,而全在于“功夫”二字。功夫是練出來的,不是找竅門找出來的。只要功夫真正練到了家,就一定能夠成才。他對兒子講了東漢大書法家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故事,說明一個書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價。他還告訴兒子:功夫不全在字內,還有些功夫在字外。也就是說,除了練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還要認真讀書,加強道德修養,完善人格。這些基本素質,都是成為一個大書法家不可缺少的。父親的這些教導,使王獻之很受啟發。,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導獻之練字外,還經常帶著獻之到野外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以陶冶情操;他還堅持和兒子一起鍛煉身體,以增強獻之的腕力和臂力。這樣一來,獻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練字,就是一連練上幾個小時都不覺得很累。 就這樣,王獻之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終于寫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書法家。) 師: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都很好,所以在我國書法史上講兩人稱為“二王”。,洛神賦,中秋帖,“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郭沫若)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