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4.1《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docx
1.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通過對“廚房中的各種物質”的觀察、特征的描述、用途及其發生變化的了解,使學生認識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和形態,有些變化則產生了新的物質,從而引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本課具有前瞻性質和鋪墊性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觀念既是科學的概念,也是哲學的概念。因此,本單元的概念具有觀念層面上的意義。而這些概念并不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能夠形成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該滲透這些概念,為學生的發展成長奠定基礎。【學生分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物質。上課使用的課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吃的各種食物,它們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各種動物、植物,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由物質構成的。學生對“物體”一詞的概念比較熟悉,但對“物質”一詞的概念比較生疏,二者的區別在于物體是學生可見的、可感受到的具體東西,而物質是客觀的實在,不受人的意志的影響。學生能夠看到很多物質變化的現象,許多變化發生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經驗上的準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是不同的。2.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態等,而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對水、食鹽、鐵鍋等廚房中的物質特征進行觀察描述。來源:學,科,網2.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方法,尋找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對物質的變化進行分類。科學態度目標初步養成樂于觀察身邊常見物質變化現象的興趣和探究欲。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初步感受身邊的物質在不斷地變化并且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教學重難點】重點: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難點:有些物質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它叫做化學變化。來源:學*科*網Z*X*X*K【教學準備】來源:學+科+網Z+X+X+K為學生準備:水、玻璃杯、剛切開的蘋果、金屬勺、記錄單、活動手冊。為教師準備:視頻、多媒體教學課件、班級記錄單等。【教學過程】一、聚焦1.播放一段廚房視頻,引出廚房里有很多物質。2.提問:你家廚房里都有哪些物質呢?學生講講自己家廚房里有哪些物質。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廚房里的物質。(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廚房導入,在視頻中學生能快速找到自己平時所熟悉的廚房中的物質,再來談談自己家的廚房,從而引出今天的研究重點廚房里的物質及其變化。二、探索活動一:觀察、描述廚房中的物質1.過渡:(PPT出示材料圖片)請同學們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廚房里常見的一些物質。介紹材料:水、玻璃、金屬勺、蘋果。2.PPT出示觀察要求:(1)仔細觀察,描述這一類物質的特征。(2)思考與討論這一類物質有哪些用途,并記錄下來。(3)一位同學仔細觀察并描述一種物質,再輪流交換補充。注意:輕聲交流、仔細觀察、認真記錄。3.小組內觀察、記錄。4.匯總:選取班內一個小組的記錄,分工匯報,全班補充。來源:學#科#網5.小結:原來,生活中很常見的物體有著這么多的特征和用途。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根據前面科學課的學習,對廚房中常見的水、玻璃、金屬勺、蘋果等物質從感官上和物質特點上進行觀察和描述,從而進一步認識這一類物質的特征和用途。活動二:廚房中的變化1.過渡:這些物質是一成不變的嗎?2.進一步引導:生活中,你們觀察過這些物質發生過哪些變化呢?請學生示范說一下。來源:學科網3.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并補充完整。4.匯報:選取一個小組的記錄,分工匯報,全班補充。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是學生腦洞大開的環節,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對生活中可觀察到的物質變化的認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材料、結合生活經驗,概括出物質都在變化,并發現有些物質變化較快,有些物質變化較慢。學生在大量的實例中對物質變化的不同有所感觸,從而發現并提出物質變化有哪些不同。活動三:不同的變化1.過渡:這些物質會發生變化,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變化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學生提出,教師總結規律:顏色變化、形狀變化、大小變化、形態變化2.提問:冰和水是同一種物質嗎?水變成水蒸氣后,還是同一物質嗎?鐵刀生銹后,鐵銹和鐵還是同一種物質嗎?蘋果切開后變黃了,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呢?玻璃摔碎后,和摔碎之前是同一種物質嗎?邊研討邊板書:蘋果氧化、鐵生銹產生新物質化學變化水變成水蒸氣、水結冰、玻璃摔碎不產生新物質物理變化3.舉例:生活中,你的周圍發生了哪些變化?它們分別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學生談談自己生活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4.驗證:播放出示高清慢鏡頭視頻,讓學生在高清視頻下看清一些常見的物質變化。設計意圖:本活動要求學生比較歸納兩種物質變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過水的三態變化、蘋果氧化、玻璃摔碎、鐵生銹這四個典型變化,對有沒有產生新物質進行討論,使學生的思考方向更集中。最終,學生認識到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態等,而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進而提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三、集體研討1.分別出示銅獅、泡沫滅火器和煙花的圖片,請學生說說這些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2.出示視頻解答。設計意圖:學生了解物質變化后,再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變化圖片,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本節課所學內容,解釋它們分別發生了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再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用視頻的方式加以補充和完善,明確這些物質的變化都產生了新物質,即發生了化學變化。【板書設計】【活動手冊使用說明】本課記錄的是廚房里各種各樣物質的特征、用途及其發生的變化。學生需要通過觀察并結合已有的科學知識對廚房中的各種物質進行描述、記錄。1.記錄廚房里各種物質的名稱,這里要注意提醒學生區別“物體”和“物質”,可以在學生記錄前給予示范指導。2.通過感官觀察描述各種物質的特征,描述趨向于物質的科學性描述,如固體形狀、材料特征等。3.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各種物質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答案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