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10《紙的發明》教案(海南省級優課).doc
紙的發明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正確認讀“創、攜、存”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累、鮮”,指導書寫“錄、洲”兩個較易錯的字。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3、默讀課文,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1、 板書“紙”,說說你對紙的了解(ppt出示資料袋,隨機教育學生節約用紙,倡導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2、 揭題板書課題紙的發明(學生書空)(紙,到底是怎么來的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播放課文朗讀視頻。)3、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朗讀,質疑:為什么說“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呢?2、 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1、 學生自讀,PPT出示自讀要求。(要求:自由、放聲地朗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請讀讀拼音,想辦法解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閱工具書。)2、 出示句子,學習本課要求會認的字詞,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PPT出示)。(1)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文字。(2) 這些竹片、木片用繩子穿起來,就成了一冊書。但是,這種書很笨重,閱讀、攜帶、保存都很不方便。(通過“冊”這一漢字的演變,了解“一冊書”的緣由。)(3) 人們用蠶繭制作絲棉時發現,盛放蠶繭的篾席上,會留下一層薄片,可用于書寫。(4)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隨機學習多音字“累”)(5) 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后來又傳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隨機學習多音字“鮮”)(6) 古時候用“學富五車”形容一個人學問高,是因為書多的時候需要用車來拉。(理解“學富五車”的意思,練習用“學富五車”來說一句話。)3、PPT出示詞語,再次鞏固認讀情況。3、 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1、 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23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2、 檢查反饋,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3、 教師小結歸納,回應課開始時提出的質疑。(1)紙的發明,讓文字的記錄從龜甲、獸骨、青銅器、竹片、木片、帛、麻中解放出來,滿足了多數人的需要,對于全世界民智的啟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說“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保?)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的造紙術,和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并稱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整個人類的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所以說“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保ㄓ贸錆M驕傲、自豪的語氣來朗讀)4、 觀察生字,認真書寫。1、 出示要寫的12個生字,觀察歸類,指導書寫。(提示書寫要求、個別易錯字的書寫,如“錄、洲”等字)2、 學生獨立寫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5、 布置作業,鞏固課堂所學。1、 課后繼續練習書寫生字。2、回家后,把這篇課文讀給家人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