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10《紙的發明》教案(天津省級優課).docx
紙的發明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讀準兩個多音字“累 鮮”,復習詞語,會寫“偉、保”2個生字。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3.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二、重難點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2.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教學難點: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三、學情分析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接觸過借助關鍵詞、關鍵句概括段落大意,本節課依舊采用抓關鍵詞、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但是提出進一步要求:即讀關鍵句進行修改。因此,我抓住本課課后的主線問題“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表格”組織學生探究交流。同時,再以表格的方式分析幾種文字記錄方式的優缺點,幫助學生把文章串聯在一起。四、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紙的發明”,再走“造紙之路”(一起探尋紙的秘密)。(師板書課題,生書空)這條路充滿了挑戰和艱辛,我們面臨的第一難關就是字詞關。1.課件出示“造紙術、記錄、經驗、創造、貢獻、粗糙、改進、傳承”8個詞,指名領讀。2.出示“累、鮮”2個多音字,學生復習多音字讀音。(二)整體感知1.默讀課文,提取關鍵信息,完成圖表。師:紙的發明前后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接下來這一關需要你擦亮雙眼,找一找每個歷史階段,人們是如何記錄文字的?2.指名回答重點指導造紙術發明以前階段(出示課文第2自然段)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師:如果你覺得有點難度,就請你圈出你認為最關鍵的幾個詞。(生回答,課件標出)生:龜甲和獸骨、青銅器、竹片和木片、帛師:你能試著用一句話把這些詞連起來嗎?生: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把文字記錄在龜甲、獸骨、青銅器、竹片、木片和帛上。師相機指導,學生練說。(3人)(三)精讀感悟1.師: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早在幾千年前就創造了文字,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畫出相關語句。生1:因為這種紙“既輕便又好用”。生2:因為“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師:誰能概括一下?(板書:蔡倫紙:輕便好用、價格便宜)2.蔡倫改進的紙跟以前的文字記錄方式比好在哪呢?(或以前的方式為什么沒能傳承下來呢?)生1:古時候,紙沒有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把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或把字刻在青銅器上。生2:書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生3: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帛上,這樣就輕便了,可是這樣的書價錢太貴,很少有人用,不能普及。生4:西漢時期,人們懂得了用麻造紙,但是麻紙比較粗糙,不好書寫。(板書:竹片: 笨重 帛:輕便、太貴 麻紙:粗糙)師:于是東漢有個叫蔡倫的人,改進了造紙術。出示句子:東漢有個叫蔡倫的人,改進了造紙術。東漢有個叫蔡倫的人,創造了造紙術。師:這兩者有什么區別?蔡倫是改進了造紙術而不是發明了造紙術。使學生明白造紙術的發明不是蔡倫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不斷積累的結果。3.東漢的蔡倫是怎么改進造紙術的?“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張既輕便又好用的紙。”4.圈出描寫蔡倫改進造紙術方法的動詞(剪碎或切斷、浸、搗、撈、曬)課件出示5.小練筆照樣子,介紹一次手工活動的過程。按順序寫出每一步的動作,用箭頭連接,再用自己的話做介紹。6. 觀看“造紙術”視頻看來,沒項手工活動都需要按照步驟一步一步細心完成,工序如此復雜的造紙術被流傳下來,那一定經歷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艱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今的造紙術吧!(播放視頻)(四)學寫生字師:最終制作出來的造就能被我們用來寫字了!接下來咱們就在紙上學寫兩個生字吧!1. 出示“偉、保”兩個生字。2. 指名分析相同點: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單人旁的字,左窄右寬。不同點:“偉”字右邊是一個“韋”字,左低右高,“保”字右邊是一個“呆”字,左高右低。3. 師范寫4. 生練習5. 展示、評價(五)小結同學們,造紙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就是中國智慧,這就是紙的發明!五、板書設計10紙的發明竹片:笨重帛:輕便、太貴麻紙:粗糙蔡倫紙:既輕便又好用、價格又便宜一 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