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8《經濟體制改革》公開課視頻(內蒙古省級優課).pptx
魯迅曾言,在中國搬一張桌子,都需要流血。實現現代化的轉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對于中國改革之難,西方有這樣的評論,這如同在一枚硬幣上,讓一艘航空母艦進行180度的轉向,然而中國竟然奇跡般的做到了!,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材料一:改革開放前,農村條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驢和行走,運輸靠小車和背簍,通訊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門和家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窩窩頭,一天三頓難見油” 。當時,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也受到影響,農村社員出工是“一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 。,材料二:鄧小平指出:“為什么要從農村開始呢?因為農村人口占我國人口的80%,農村不穩定,整個政治局勢就不穩定,農民沒有擺脫貧困,就是我國沒有擺脫貧困.進行農村改革,給農民自主權,給基層自主權,這樣一下子就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把基層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面貌就改變了。”,一、農村的改革,1、閱讀材料,思考改革為什么從農村開始,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農民的生活貧困;,農業是改變中國落后面貌的關鍵,人民公社舊體制,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發展緩慢。,集體的 土地等 生產資料 (公有),家庭(農戶),承包給,完成上交國家 和集體任務,生產 自主權,剩余 歸自己,自負 盈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流傳于農村的順口溜,一、農村改革,“乞丐大省”,“乞丐大省”,曾經流傳的花鼓詞,鳳陽地多不打糧,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見鳳陽女嫁出, 不見新娘進鳳陽。,一、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說鳳陽,道鳳陽, 改革鼓點先敲響, 三年垮了三大步, 如今飛出金鳳凰。,“示范村”,改革后的 鳳陽花鼓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作用? 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建國后我國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4.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進行農業合作化運動。,1、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 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土地所有制性質發生改變的是: 農業合作化運動(從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3、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農業政策的制定應該注意哪些原則) 注意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符合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注意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材料一: “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廠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 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島電冰箱廠的文字。,改革前的國有企業,材料二:改革開放前的某一年,鄂爾多斯的天氣很熱,某企業為了不影響生產,采取降溫的措施,需要風扇、鼓風機,但是企業沒有經營自主權,購買降溫設備要經過層層報批,當時經過十一個部門的審批,要蓋十一個圖章,等最后的圖章蓋完,夏天已經過去了。,工人生產沒有積極性,缺少生機。,國家對企業統管過多過死,企業沒有經營自主權,所有制形式:單一公有制,管理體制:政企不分,分配方式:“大鍋飯”,增強了企業的活力,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二十多年來,海爾集團由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2018年全球營業額實現2350億元的大型家電第一品牌。2018年海爾在全球大型家電市場的品牌占有率為25%,第五次蟬聯全球第一。,海爾國有企業改革的典型,憑票購買,國家統一分配商品,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傳統的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1992年,鄧小平一錘定音,“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 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提出,1、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16年受產量、炒蒜團等影響大蒜價格瘋漲超過100倍,價格超過肉和雞蛋。國家宏觀調控:1、在蒜頭緊俏時,提高農民的收購價,讓實惠降到農民頭上。2、限購,打擊貿易商囤貨哄抬價格的行為。,市場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排隊購買定量物品,自由選購商品,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回首改革路, 從溫飽到致富,再到共同富裕,這是小崗農民的夢,國企員工的夢,更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夢! 隨著改革的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一定會實現。 今天的中國每一分鐘都在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