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共56頁).docx
新科教版科學四下全冊教案(共56頁)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教案【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 種子都有種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葉。 科學探究目標 1. 綜合利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和描述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征。 2. 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 3. 解剖浸泡的種子,研究種子的內部結構。 4. 基于觀察到的現象推測種子結構的功能。 科學態度目標 引發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不同植物的種子,認識種子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結構。 【教學難點】解剖浸泡的種子,研究種子的內部結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花生、蠶豆、鳳仙花等)、放大鏡、鑷子、浸泡一天的蠶豆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1、 導入 (2 分鐘) 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種子有什么特征呢? 結合生活經驗,學生分享原有認知。 將注意力集中到種子。2、 聚焦 (3分鐘) 試著說一說你都收集到了哪些植物的種子?微信公眾號:小學科學網 學生分享交流收集到的種子。 聚焦日常生活中的種子。3、 探索 (27 分鐘) 任務一: 根據收集的種子,綜合運用感官,并用比較的方法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征。 任務二: 猜測種子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將想法畫下來。 任務三: 取一粒干的蠶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觀察它們的外部形態,并用鑷子解剖浸泡了的種子,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內部結構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任務四: 觀察更多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 研討: 1. 不同植物種子的外部形態有什么不同之處? 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 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有什么相同之處? 小結:種子都有種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葉。 3. 種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發育成植物? 小結:種子內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它未來會發育成植物。 運用多種感官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征。 學生分享猜測,并畫下想法。 學生解剖浸泡的蠶豆種子,并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內部結構,并做好記錄。 對更多種子的內部結構進行觀察。 結合觀察結果和生活經驗,研討相關內容。 學生能正確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正確使用放大鏡和鑷子,會解剖種子。能夠按照一定順序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清楚種子的內容結構。能及時將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基于觀察到的現象推測種子結構的功能。 4、 拓展 (2分鐘) 尋找不同植物的種子,做一幅種子貼畫。 根據收集的種子設計制作種子貼畫。 激發學生對植物種子的興趣?!景鍟O計】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1.2種植鳳仙花教案科學探究目標 1. 學習掌握種植的技能。2. 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適宜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 3. 根據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 4. 基于種植活動和生活經驗預測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 科學態度目標 樹立用事實闡述觀點的意識,即科學的實證思想。 培養合作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點】 學習掌握種植的技能,并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花盆、土壤等種花工具,透明杯、衛生紙、鳳仙花種子、蠶豆種子。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1、 導入 (2 分鐘)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親自種植一些植物,伴隨著植物的生長,觀察研究植物的生長變化。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種植鳳仙花,怎么種呢? 結合生活經驗,學生分享原有認知。將注意力集中到種植方法上。2、 聚焦 (3分鐘) 我們種下的種子,它們都能長成一株植物嗎?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記錄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呢? 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認識。聚焦種子萌發的條件和觀察記錄。 三、探索 (27分鐘) 任務一:花盆種植 挑選飽滿、沒有受過傷的鳳仙花的種子,種到花盆或校園的花池中。 (1) 準備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塊小石頭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2) 用手指在土中2-3個洞,深度約1厘米,每個洞里放一粒鳳仙花種子,再用土蓋住洞口。 (3) 往花盆中澆一些水,直到土壤濕潤,然后將它放在溫暖的地方。 任務二:做種植杯 問:什么辦法觀察種子在土壤中會發生什么變化。 方法:可以用土壤和衛生紙,也可以只將衛生紙塞進透明杯子中。種子要放在杯壁和紙之間。要保證充分的水分,但不要將種子浸泡在水中。 注意:將種臍分別朝上、下、左和右,為觀察根的方向做準備。 任務三: 小組討論,共同做一個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 引導:種養植物是一項長期的活動,植物生長是一個動態過程,要想知道植物發生了哪些變化,及時記錄是關鍵。我們什么時候記錄?記錄什么?怎樣記錄呢? 小結:每人準備記錄本,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形成一本植物生長日記。觀察記錄方式可以列表、寫日記、畫圖或為植物拍照,使用測量紙帶。 研討: 1. 為什么要選擇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播種? 小結:選擇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的過程叫做選種,選種是為了更好的提高出芽率。 2. 需要提供什么條件,種子才能順利發芽?我們的依據是什么? 小結:結合種植的體驗和生活經驗,適宜的水分和溫度才能使種子順利發芽。 3. 怎樣才能做好觀察記錄,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 小結:堅持觀察,及時記錄。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花盆種植。 學生思考什么方法觀察種子在土壤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種植杯。 學生思考并交流記錄的時間、內容和記錄方法 結合觀察結果和生活經驗,研討相關內容。 會種植的方法;能設計適宜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根據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能基于種植活動和生活經驗預測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 3、 拓展 (2分鐘) 選帶芽眼的土豆塊、紅薯塊或天竺葵的枝條種到花盆里,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了解植物的其他繁殖方式。 自選發芽土豆塊等開展種植養護活動。 激發學生了解植物除了種子之外的其他繁?!景鍟O計】種植鳳仙花記住播種方法:選種、放土、下種、澆水生長條件、觀察計劃1.3種子長出了根教案科學概念目標 1. 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的。 2.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不同,在維持植物生存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科究目標 1. 用適宜的方法記錄、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 2. 根據已有經驗和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出有依據的預測。 3. 用觀察、實驗的方法驗證推測。 4. 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根吸收水分的實驗。 科學態度目標 激發觀察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樹立科學是講求實證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點】 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支試管、帶根的新鮮植物、植物油、馬克筆;種子萌發的觀察記錄等。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1、 導入 (2 分鐘) 上節課我們進行了播種,種在種植杯中的種子和種在花盆中的鳳仙花種子怎么樣了呢? 學生根據觀察和養護的情況進行分享。 將注意力集中到植物的長勢情況上。 2、 聚焦 (3分鐘) 種在種植杯中的種子和種在花盆中的鳳仙花種子大部分都已經發芽了,它們發芽的過程是怎樣的?根對植物有什么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學生思考 聚焦本課重點:認識種子的發芽過程和根的作用。 3、 探索 (25 分鐘) 任務一:探索種子的萌發過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種植杯中種子的萌發狀態,用語言來描述一下種子萌發的過程,也可以借助自己的觀察記錄來描述。 小結:結合觀察記錄,我們發現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先長根,再長莖和葉,而且不同方向放置的種子,萌發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長的,通過對根長度的測量,還可以發現根的生長速度是很快的。 提問:播種在花盆里的種子,有的種子發芽了,有的種子沒發芽。種子沒有發芽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因:可能是溫度太低了,也可能是水澆多了,種子被淹死了,還可能是種子本身就不健康,這些都是造成種子沒有發芽的原因。 任務二:探究根的作用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給植物澆水時,為什么大部分都澆到土壤上呢?請你推測一下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驗證實驗: 實驗材料:一棵帶根的植物、盛有水的試管、植物油、塑料滴管、馬克筆。 實驗方法:1. 將這棵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將植物的根浸泡在水中。2. 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被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3. 觀察幾天后試管中的水位有什么變化。 結論:經過一段時間后,同學們會發現試管中的水量減少了。因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發后變少的,這就說明根將水吸收到了植物體內,所以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以此來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 研討 1. 為什么種下的種子有些沒有萌發,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結:通過前面的分析,可知播種到土壤中的種子,在溫度、水分都適宜的環境中才會發芽,種子沒有發芽可能是沒有滿足種子萌發的條件。2. 試管中水位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小結:水位的變化說明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3. 根除了能吸收水分,還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你能不能結合生活經驗和觀察到的現象,找證據來說明根的這一作用呢? 小結:我們試著從土壤中連根拔出一棵樹是非常困難的,就算是想連根拽出像蒲公英那樣的小草也不那么容易,在種植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現植物的根因為抓住衛生紙或是抓住土壤,在取出時都不那么容易了,這些都能說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學生描述種植杯中種子萌發的過程。 學生思考種子沒有萌發的原因。 學生推測植物的根的作用,作出預測。 學生觀看教師的演示實驗。 結合觀察結果和生活經驗,研討相關內容。 認識到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的。能根據已有經驗和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出有依據的預測,并通過實驗驗證: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 拓展 (10分鐘) 1.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是不同的。認識鳳仙花、蔥、仙人掌的植物的根的形態。 2.觀察圖片,說一說這些植物的根在維持植物生存中發揮的作用。 水中的浮萍、榕樹、戈壁上的胡楊。 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和課外知識思考植物根的作用。 認識到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不同,在維持植物生存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同?!景鍟O計】種子長出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根芽直根系須根系變態根1.4莖和葉教案科學概念目標 1. 植物的葉在莖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2. 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3. 植物的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 科學探究目標 1. 有依據地對植物莖的作用進行猜測。2. 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研究植物莖的作用。 3. 用適宜的方式描述實驗的結果??茖W態度目標 激發研究植物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點】 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植物的根有運輸水分的作用,認識到植物的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一段鳳仙花的莖葉、紅色素水、燒杯、單面刀片;黑色紙、燕尾夾;塑料袋、細線;課件。 學生準備:種植的鳳仙花,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1、 導入 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破土而出,長成了幼苗。莖越長越高,葉也越來越多。莖和葉對植物生存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結合經驗交流莖和葉的作用 將注意力集中到莖和葉的作用上。 2、 聚焦 首先從小組成員栽培的鳳仙花中選擇生長狀態最好的一株,觀察它的形態特征。 方法指導: 1. 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 2. 數一數一株鳳仙花上葉片的數量。 3. 從不同角度觀察鳳仙花葉在莖上的分布情況。 4. 畫出鳳仙花葉在莖上分布的樣子。 觀察結果:鳳仙花植物的葉在莖上是交叉生長的,從上往下看每一層葉子都是交叉排列,伸向四面八方,葉子這樣的生長狀態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到太陽光。 學生以小組為單元觀察一株鳳仙花,測量植株高度,說葉子的數量,并從不同角度觀察鳳仙花的葉的分布,并做好記錄。 聚焦到對于莖和葉的生長。認識到植物的葉在莖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3、 探索 引導語:我們知道了鳳仙花隨著植物的生長,莖不斷長高長粗,它總是將植物的根和葉連在一起。那么植物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莖內是什么樣的,能使得它承擔這樣的功能呢?請你根據前面學習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和對葉的觀察大膽的推測一下莖的作用,并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任務一:探索莖的作用 從外部觀察莖的變化 取一段鳳仙花的莖葉,放到裝有紅色素水的燒杯中,放置大約30分鐘,觀察鳳仙花莖的變化。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鳳仙花的莖變紅了,葉也慢慢變紅了。我們可以推出紅色素水是通過莖到達葉的,到底是否如此呢?我們來進一步實驗,觀察莖的內部變化。 從內部觀察莖的變化 將變紅的鳳仙花的莖用刀片分別縱向和橫向切開,觀察莖的縱切面和橫切面,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是的,通過觀察可以看到縱切面上有一條條的紅線,橫切面上有許多紅色的圓點,這都能說明紅色素水在莖內流過。 基于對莖的外部和內部的實驗觀察,可以得出莖的作用是運輸分水,植物的莖除了運輸水分還能運輸養料,也就是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任務二:探究葉的作用 葉有吸收陽光的作用 方法:在鳳仙花植株上選一片葉子,將這片葉子用黑色紙遮住,使它見不到陽光。3天后,被遮住光的這片葉子會發生什么現象。被遮住陽光的這片葉子變黃了,因為這片葉子長時間沒有見到陽光,以至于變黃了。這說明葉有吸收陽光的作用。 葉有蒸騰水分的作用 方法:選擇一種葉片較大的植物,在葉子上套上一個干燥的塑料袋,觀察塑料袋內壁上有什么變化。一天后的現象,塑料袋內壁有許多小水珠,這表明葉子上的水分蒸發了,遇到塑料袋變成了小水珠,這說明植物的葉還有蒸騰水分的作用。 研討 1. 植物的葉子平展且在莖上交叉生長有什么好處呢? 小結:葉子這樣的生長狀態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到太陽光。 2. 植物莖、葉對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植物的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 學生結合經驗推測莖和葉的作用,并寫下想法。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結合實驗觀察描述莖的作用。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結合實驗觀察研討相關內容。圖片 能有依據地對植物莖的作用進行猜測 結合實驗觀察能認識到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能認識到植物的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 4、 拓展 1. 認識不同形態的葉。松樹、仙人掌、水稻和香蕉樹的葉,同學們可以根據植物的葉想一想這些植物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比如仙人掌,葉子又細又小,它的生活環境一般是水很少,陽光又很充足的地方。 2. 認識不同形態的莖。像牽?;ㄟ@樣的是纏繞莖;向日葵愛這樣的莖是直立莖;土豆這樣的莖是變態莖;西瓜這樣的是匍匐莖;葡萄這樣的莖是攀緣莖。課下同學們還可以收集更多奇特的莖和葉,了解這些植物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和課外知識思考植物莖和葉與其生長環境的關系。 能認識到葉的形態與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以及認識更多莖的種類?!景鍟O計】莖和葉莖葉運輸蒸騰縱切橫切1.5鳳仙花開花了教案科學概念目標 1.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2. 根據花的結構,可以把花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時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3. 在花的各部分結構中,雄蕊和雌蕊與形成果實和種子有關。 科學探究目標 1. 解剖花,并觀察花的各部分特征。 2. 觀察雄蕊和雌蕊,根據它們的特點推想它們的作用。 3. 進一步發展比較事物相同點和不同點的能力。 科學態度目標 激發研究植物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能形成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有繼續探究花的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花的結構以及雄蕊和雌蕊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要解剖的花、鑷子、放大鏡,課件。 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花,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1、 導入 同學們,相信你們精心照顧的鳳仙花都相繼盛開了吧!細心地同學應該都觀察到了一株植物從發芽,長葉,生長,開花的過程。鳳仙花的花是什么樣子的?圖片 學生結合自己觀察的經驗分享花的樣子。 將注意力集中到花上。 2、 聚焦 植物的花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呢?認識花的結構是關鍵。解剖是研究生物體內部結構的一般方法。如何用解剖的方法來觀察花的結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學生思考花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以及花的結構。 聚焦花的結構上。 3、 探索 任務一:觀察花的結構學習解剖花 實驗材料:一朵完整的鳳仙花或一朵完整的其他植物的花、鑷子、記錄紙。 活動指導: 1. 用鑷子細心地從外到內將花的各部分剝下來。 2. 將它們分類排列在紙上。 3. 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及名稱。 小結:對花進行了解剖研究,可以觀察到,一朵完整花的結構一般包括四部分:從外向內依次是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任務二:觀察雄蕊和雌蕊 借助放大鏡來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看一看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放大鏡觀察雄蕊,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個雄蕊上面都有花粉,花粉很小,用手摸一摸,它還很輕;再用放大鏡觀察雌蕊,可以看到雌蕊上面有液體,用手摸一摸,有種黏黏的感覺。 提問:你是否想過,為什么花都有花蕊呢?花的構造中哪些部分與果實和種子有關呢? 小結:細心的同學可能觀察過,結果后花瓣都凋謝了,說明花瓣不能形成果實。經過觀察得知雄蕊上的花粉又小又輕,而雌蕊上面是有黏液的,當花粉掉到黏液上,就很容易被粘住,這其實就是花的傳粉過程。當傳粉過程后,雌蕊就會進一部分發育成為果實和種子。所以花蕊,也就是雄蕊和雌蕊是花最重要的結構,有了花蕊,植物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因此花蕊在植物的繁殖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任務三:觀察更多植物的花 桃花:觀察桃花,會發現它和之前解剖的花一樣,具有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在科學上,我們把這四部分都具有的花叫做完全花。百合花:百合花是沒有花萼的,把它叫做不完全花。 南瓜花:觀察南瓜花,會發現在花瓣里只有雄蕊,而沒有雌蕊,像南瓜花這樣,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做單性花,它也屬于不完全花。 小結:桃花是完全花,因為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這四部分都具有。而百合花和南瓜花是不完全花,它們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幾部分。 研討 1. 雄蕊和雌蕊分別有什么作用? 小結: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落到雌蕊上就完成了授粉的過程。 2. 花的哪一部分將來有可能發育成果實? 小結:經過對雄蕊和雌蕊特征的觀察,可以得知花的雌蕊部分將來可能發育成果實。 學生根據解剖花的方法,親自動手解剖一朵花。 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花的雄蕊與雌蕊,推想它們有什么作用。 學生觀察更多的花。從花的結構上對花進行認識。 結合實驗觀察研討相關內容。 能認識到花的結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能認識到在花的各部分結構中,雄蕊和雌蕊與形成果實和種子有關。 根據花的結構,可以把花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時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4、 拓展 1. 試著給花進行人工授粉。 授粉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花對花授粉,另一種的用毛筆蘸,都是將花粉涂到雌蕊的黏液上。 2. 認識更多的傳粉方式。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種多樣,它們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授粉的過程。比如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就可以幫助花傳粉,自然界中的風也能幫著傳粉。只有完成授粉,植物的花才能發育成果實。 學生根據教師分享的方式課下開展授粉活動,并收集認識更多的傳粉方式。 有繼續探究花的濃厚的興趣?!景鍟O計】鳳仙花開花了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花粉傳粉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來的果實里面有種子1.6果實和種子教案科學概念目標 1. 植物的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的。 2. 不同植物的果實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 科學探究目標 1. 觀察不同階段的果實,認識果實的生長變化。 2. 在解剖觀察植物的果實的過程中認識果皮的作用。 3. 在數果實中種子數量的過程中感受種子的作用。 科學態度目標 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能形成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有繼續探究花的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鳳仙花的果實、各種其他植物的果實、水果刀、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1、 導入 授粉后的鳳仙花慢慢凋謝,逐漸形成了果實。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果實對植物來說有什么用呢?圖片 學生結合自己觀察的經驗分享鳳仙花果實的樣子。 將注意力集中到果實上。 2、 聚焦 我們觀察一朵即將凋謝的鳳仙花,我們會發現,花瓣和花萼都脫落了,雄蕊和雌蕊也不見了蹤影,但我們卻看到了雌蕊下端逐漸膨脹起來,這就是鳳仙花的果實。 學生觀察。 聚焦植物的果實。 3、 探索 任務一:認識植物果實的生長變化 (1) 觀察鳳仙花植株上不同階段的果實,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 果實形成后形狀有一段時間是不變的,形狀像水滴,成熟之后果實會開裂。果實是由小不斷長大的,從還有花的果實,到花剛剛凋謝的果實,再到種子逐漸成熟的果實,最后果實成熟了,也就是果實成熟是一個生長變化的過程。 任務二:認識果實的結構 (1) 摘下一個快要成熟的鳳仙花的果實,觀察果實的結構。 用手輕輕撥開鳳仙花的果實,很容易就看到了它的內部結構,鳳仙花果實的內部有棕色的小種子,種子外面就是卷成團的保護它的果皮。我們可以看到果實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 (2) 除了剝開果實進行研究,還可以將果實切開研究。取兩個還未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分別將其縱切和橫切來觀察果實的結構,可以清楚的觀察到縱切時鳳仙花果皮卷曲了,種子在果皮的里面,橫切時果皮將種子緊緊的包裹起來,所以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的。在觀察中你是否發現了果皮的作用?果皮的作用是保護種子,在種子發育過程中果皮可以保護弱小而沒有成熟的種子。 任務三:數果實中的種子的數量 (1) 認識完鳳仙花果實的結構,再來數一數一個鳳仙花果實里有多少粒種子,一株鳳仙花大約又可以收獲多少粒種子? (2) 經過觀察,每個鳳仙花果實里種子的個數是不同的,一個鳳仙花果實中大約有10粒左右的種子,一株鳳仙花大約能結出10-20個不等的果實,這樣算下來一株鳳仙花可以結出上百粒的種子。結出上百粒種子的一株鳳仙花是當初我們播下的一粒種子長成的,這正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真實寫照。 (3) 任務四:觀察更過植物的果實,比較異同。 (1) 在研究時,可以使用解剖的方法來研究植物的果實,根據果實的不同,可以用手將果實剝開研究,也可以將果實橫切或縱切,切開來研究。在觀察時,同學們可以利用多種感官來觀察,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等。 (2) 通過觀察更多植物的果實,會發現不同植物的果實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但果實都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 研討 1. 果實都有果皮和種子,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小結:果皮的作用是保護種子,在種子發育過程中果皮可以保護弱小而沒有成熟的種子。種子則起著傳宗接代,繁殖后代的作用。 2. 植物結出許多種子有什么意義? 小結:我們種下的一顆鳳仙花種子,又收獲了許多的種子,這些種子傳播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下又會長出許許多多株鳳仙花,每株鳳仙花又會結出許多種子。鳳仙花的種族就是這樣延續并壯大的!圖片學生結合圖片或實物觀察果實的生長變化,比較異同。 學生觀察鳳仙花果實的結構。 學生觀察橫縱切后果實的結構。 學生數鳳仙花果實中的種子的數量。 學生觀察更多植物的果實,比較異同。 結合實驗觀察研討相關內容。 在觀察不同階段的果實中,認識果實的生長變化。 能認識到植物的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的。 在數果實中種子數量的過程中感受種子的作用。 在觀察更多植物的過程中認識到,不同植物的果實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 4、 拓展 思考:我們經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呢? 比如我們常吃的西紅柿、梨就是植物的果實,而瓜子和栗子就是植物的種子,課下同學們可以再辨認更多的果實和種子。 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及生活經驗分辨果實和種子。 有繼續探究果實和種子的濃厚的興趣。【板書設計】果實和種子果實結構果皮種子1.7種子的傳播教案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課是在觀察了花、果實、種子的基礎上,對植物果實和種子特征做進一步探究,讓學生經歷猜想、推測、驗證、說明的探究活動,明確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的科學意義。 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非常感興趣,知道一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如蒲公英隨風飛向遠方;也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能從果實和種子的特征聯想到其傳播方式,但在科學語言的準確描述和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實施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培養與提高。 本課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1, 觀察油菜傳播種子的方式。學生要觀察油菜種子,在捏油菜果莢的活動過程中發現其特點,推測出油菜傳播種子的方式。 第2, 觀察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學生將通過比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發現各自的特殊構造,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于繁殖后代。 2. 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系的。過程與方法: 1. 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 2. 利用測量、實驗等方式尋找證據驗證推測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有探究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欲望。 2. 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觀察種子傳播的方式。 教學難點 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演示:椰果,水槽、電扇、卷尺 分組:油菜、鬼針草、蒲公英、番茄、蒼耳、中華槭、椰子、蓮蓬等果實和種子、放大鏡、尺子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集中話題 談話:孩子長大了都要告別媽媽,四海為家。動物們有的擅跑,有的會跳,還有的能飛,植物媽媽的孩子們是怎樣完成它們的尋覓家園之旅的? 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了解學生原有概念。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出示觀察材料。 猜想這些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并說出依據。 繼續了解原概念 啟發思考:怎樣為自己的猜想提供科學的證據?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討論學法。 巡視指導 觀察油菜、鬼針草、蒲公英、番茄、蒼耳、中華槭、椰子、蓮蓬等植物果實和種子的特征,用畫圖或文字描述等方式記錄下來。 搜集并保留證據。 提出質疑 整理記錄,進行交流。 預期:學生能結合果實和種子的特征推想植物靠風、動物、人、水等傳播種子,具有把傳播方式和結構特征建立聯系的意識。但認識油菜散播種子的方式可能會有困難。 在觀察基礎上進行比較歸納,使認識從直觀向抽象發展,但此時所形成的觀點還不夠清晰,有待證明。 板書:風、水、動物(人)、自身彈射 歸納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及與其對應的特征,思考二者之間的聯系。 散播種子方式與結構特征關系的研究 啟發思考:怎樣證明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與結構特征有關呢。 出示實驗和測量工具。 提示:可以捏一捏,吹一吹,量一量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實驗和測量工具的出示對學生設計實驗有啟迪與提示作用。 抓住典型問題,啟發集體思考。 全班交流,修訂完善。 再次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巡視指導 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整理現象,交流,質疑。 小結: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與果實和種子的結構是有聯系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征往往有利于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種子散播的意義在于繁殖后代。 回顧與 拓展 啟發思考:如果果實成熟了就落在植物腳下,會是什么結果? 自由討論(辯論)。 感受傳播種子對植物繁殖后代有重要意義。 用泡泡圖或表格等形式把植物散播種子的主要方式及與之對應的結構特征記錄下來。 內化知識。 觀看視頻:蒲公英的旅行 布置作業 觀察社區中常見植物是怎樣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的。 發展學生研究植物散播種子方式的興趣。 板書設計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輕、帶翅或絨毛風力 炸裂、彈射 彈射 圓形 散落 跳動(滾動) 內部有很多空氣水力有鉤刺、味道鮮美動物(人) 學習指導 觀察記錄表 觀察對象 推測傳播種子的方式 果實或種子的特點 實驗證明結果。 活動小結 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主要有______種,這些方式與____________有關?!景鍟O計】種子的傳播果實、種子的特征種子的傳播方式:彈力傳播動物傳播風力傳播水力傳播1.8鳳仙花的一生教案【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鳳仙花一生中會經歷種子發芽期、幼苗期、營養生長旺盛期和開花結果期。 2.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植物不斷發生變化,會發育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 3. 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科學探究目標 1. 用估算、制作統計圖表等數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 2. 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現植物生長的規律。 3. 用適宜的方法陳述自己的觀點。 科學態度目標 1. 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 2. 體會資源共享的快樂,提高合作意識。 3. 樹立用證據表達觀點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環境與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間的關系,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對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的整理,認識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植物不斷發生變化,會發育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幾個重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的圖片,PPT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個人觀察記錄或觀察記錄表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與評價 學生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1、 導入 (2 分鐘) 經過長達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親歷了栽培、管理的過程,并且觀察、記錄了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展示種植過程中的圖片。觀看活動圖片,回憶種植活動 將注意力集中到整個種植活動上。 2、 聚焦 (2分鐘) 這節課我們就來整理和分析我們收集的信息,看看能有哪些新的收獲。 學生準備自己的種植觀察材料。 聚焦觀察資料的整理分析,指向對植物一生的了解。 3、 探索 (30 分鐘) 任務一: 展示植物的生長變化記錄。 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 任務二: 結合我們記錄的不同時期鳳仙花的照片,可以將其按照生長變化的順序進行排列。 結合排序可以看到鳳仙花的一生經歷了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發育、植物開花結果以及衰老、死亡的過程。這就是鳳仙花的生命周期。 任務三: 根據對鳳仙花的生長記錄,我們來計算一下鳳仙花從播下種子到結出新的種子需要多久時間。 任務四: 根據鳳仙花不同階段植株的高度,繪制統計圖,分析鳳仙花高度生長變化的規律。 繪制完統計圖,結合統計圖來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是:第1周至第6周,生長較快;進入開花結果期,生長緩慢,接下來不再生長。 研討: 1. 鳳仙花生長的過程中,哪些現象可以說明水、陽光、空氣、溫度等影響植物的生長呢? 小結:結合種植經驗進行說明。 2. 成熟的鳳仙花植株包括哪幾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 小結:成熟的鳳仙花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果實和種子是植物開花、傳粉以后形成的,果實里有種子,種子的存在使物種得以繁衍后代。 3. 鳳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長時間?運用我們的觀察記錄說明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 小結:結合種植經驗,可知鳳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約在5個月左右,幼苗期和營養生長旺盛期生長較快,進入開花結果期,生長緩慢、接下來不再生長。 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匯報。 學生結合鳳仙花的生長記錄描述鳳仙花的整個生命周期。 學生計算鳳仙花每一階段經歷的時間。 學生繪制統計圖,觀察鳳仙花高度生長規律。 基于學習成果,研討相關內容。 認識到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鳳仙花一生中會經歷種子發芽期、幼苗期、營養生長旺盛期和開花結果期。 認識到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植物不斷發生變化,會發育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 認識到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4、 拓展 (6分鐘) 1. 課下找材料,做一個鳳仙花實物模型。 2. 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長變化,與鳳仙花進行比較。 尋找材料制作模型;結合種植經驗比較。 增強對鳳仙花植株的整體認識?!景鍟O計】鳳仙花的一生1.植物的生命周期: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2.鳳仙花植株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3.植物的生長需要水、陽光、空氣、溫度等條件。2.1電和我們的生活教案【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通過學習了解到電與生活緊密相連。 2. 電很危險,我們要注意安全用電。 科學探究目標 1. 頭腦風暴分享交流關于電所了解的內容和想知道的問題。 2. 調查家中的用電器。 科學態度目標 1. 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樂于參與調查活動。 2. 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勇于接受不同人的想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初步了解所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獲取學生初始想法,意識到電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海報紙、馬克筆 學生準備:科學活動手冊;用電器調查結果表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