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3《做功了嗎》教案(李老師貴州省級優(yōu)課).docx
第三節(jié) 做功了嗎教學目標:1. 知道什么叫做功;2. 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會判斷怎樣才算做了功;3. 會根據(jù)功的公式計算功的大小,能估測生活中常見的功;4. 培養(yǎng)學生利用“關(guān)鍵詞”理解概念;5. 讓學生能從生活走向物理,又從物理走向生活;6. 增加對生活中的物理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物理的優(yōu)良品質(zhì)。教學重點: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教學難點: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提問、舉例、歸納小結(jié)、講練結(jié)合等。主要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1.復習提問:已經(jīng)學習了的簡單機械的特點(省力還是省距離)2.功的概念的引入:由學生對本節(jié)標題中“功”這個字的理解和認識與學生自主學習后得到的教材上的定義作比較歸納出“功”的概念。(學生閱讀課本,找出“功”的概念)二.新課教學:引入:物理是研究生活中一些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生活中的幾個例子(結(jié)合ppt上的事例進行教學)提問:上述的實例有什么共同之處?(都有力的作用,而且物體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這時我們就說物體做了功)老師:力學主要是研究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一定的成效,我們就說這個力做了功。那么我們教材中是如何定義“功”的呢?1.什么叫“功”?定義: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機械功,簡稱功(work),用字母W 表示。過渡: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讓學生朗讀遍“功”的概念。啟發(fā)學生找出并注意這個概念中的關(guān)鍵詞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2列舉生活事例,結(jié)合ppt 啟發(fā)學生小結(jié)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并發(fā)現(xiàn)常見的三種不做功的情況。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過渡:通過對概念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現(xiàn)在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對“必要”兩個字如何理解?(必要,即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不能成為做功)不做功的三種情況:(學生根據(jù)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歸納總結(jié),并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實例)A.有力無距:例如用力推汽車沒推動;用力搬石頭但沒有搬起;舉重運動員舉重是杠鈴在空中停留三秒等。B.有距無力:例如運動場上的足球離開運動員的腳后繼續(xù)向前飛行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等。C.垂直無功:例如提著水桶勻速水平前進,在水平路面上行駛的汽車,重力沒有做功等。課堂練習一:(分析做功與否)一是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二是ppt上的練習題。過渡:現(xiàn)在我們再來背誦一下功的概念,你能從功的概念中找出計算功的方法嗎?4.功的計算功力距離公式:WFS單位:Nm,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焦耳,我們賦予功一個專用單位焦耳。強調(diào):物理是和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在我們以前的學習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這樣一類問題,即要求我們對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進行估測,例如長度、體積、速度等,而這些量大家相對比較熟悉,今天我們剛學習了功,而同學們對功這個物理量的認識應該說還比較模糊,那么我們又如何估測做功的多少呢?請我們一起來看圖,看看能不能找出估測功的技巧!課堂練習二:一是估算我們上樓時得對自己做多少功;二是ppt上的練習。課堂小結(jié):作業(yè):198頁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