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4.5《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案(劉老師貴州省級優課).docx
中考重點實驗復習:凸透鏡成像教案考點掃描:1、 認識凸透鏡會聚作用及三條特殊光線。(重點)2、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難點)3、 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踐運用。(重點)教學方法:作圖分析法 、仿真實驗、多媒體教學法復習課時:1課時課程進行環節:一、引入: ( 基礎知識考問提問引入課堂)1、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它們都由什么共同元件構成?2、凸透鏡的制作原理、特點、功能?3、作圖說明凸透鏡的主光軸、焦點、焦距。二、知識復習環節分解任務:本堂課有11個復習任務分解給大家:1、 實驗器材:2、 實驗原理:3、 認識物距、像距。4、 解決中考重要考點:如何保證蠟燭的像始終呈現在光平中央。學生活動:上臺交流1-4任務,師點撥。5、 凸透鏡成像光路圖的重要依據。教師活動:利用課件演示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為凸透鏡成像光路圖做鋪墊。學生活動:凸透鏡成像光路圖練習(可以課下完成)師生活動:展示凸透鏡在不同情況下的成像光路圖,根據光路圖初步完成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分析小結。物距與焦距的關系相距與焦距的關系像的虛實像的倒立像的大小運用U2fU=2ffu2fU=fUf6、 通過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分析凸透鏡成像時物距、像距、焦距之間的關系,繼續完成學案表格,請同學上臺分析填表。7、 繼凸透鏡光路圖作圖分析環節,乘熱打鐵探討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步驟。8、 仿真實驗,情景再現,繼續加深凸透鏡成像規律學習。解決問題:(1)、像的虛實: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實像?在什么條件下成虛像?歸納口訣: (2)像的大?。?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縮小的實像?在什么條件下成放大的實像?歸納口訣: (3)、像的正倒:凸透鏡成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歸納口訣: (4)、當蠟燭從U2f的位置逐漸靠近焦點時,物距如何變化?相距如何變化?像的大小呢?通過相距和物距的大小關系,可否判斷實像的大小?(5)為什么實像可以顯示在光屏上?而虛像不顯示在光屏上?9、圍繞學案提出的5個問題,分析的出凸透鏡成像規律,總結記憶口訣??谠E總結:一倍焦距內外分 ,兩倍焦距內外分 。實像 在 ,虛像 且 。實、虛近焦像變大實像: 物近像 像 ,物在外像在 。( 物遠像 像 ,物在間像在 。)虛像: 物近像 像 (物遠像 像 ), 虛像永遠在物 。10、實驗小結:你還知道凸透鏡成像有哪些注意事項?(給出學案助學單,課堂時間不夠可課外自學。)(1)本實驗中所選凸透鏡的焦距最好在1020 cm之間,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應把蠟燭、凸透鏡、光屏按順序放在光具座上,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這樣做的目的是使燭焰通過凸透鏡后,所成的像能完整地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觀察(2)蠟燭可以用發光二極管代替,目的是讓所成的像穩定并容易對比大小(3)將實驗器材固定在光具座上時,要注意確保蠟燭和光屏能夠移動的距離必須大于二倍焦距三、典型習題講解(師講解)1、某同學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5cm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當蠟燭距透鏡9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8 cm C6 cm D4 cm2、如圖所示,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后把燭焰放在a、b、c、d、e各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則: (1)、把燭焰放在 點,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把燭焰放在 點,屏上出現的像最小。(2)、把燭焰放在 點,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時,屏距凸透鏡最遠。 (3)、把燭焰放在 點,屏上不會出現像。小結:本堂課學習內容。課外作業:分組抽簽完成習題。1、用凸透鏡正對著太陽,發現在凸透鏡的另一側1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 那么將點燃的蠟燭放在位于凸透鏡前15cm處時,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縮小的像C、倒立縮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2、無限遠處的太陽光垂直射在凸透鏡上,則( )A成像在2倍焦距處 B成像在焦點上C成像在焦點內 D不成像3、用圓形的魚缸或透明的罐頭瓶養魚,從側面觀賞缸內的魚,你看到的那條魚是( )A實物 B等大的實像 C放大的實像 D放大的虛像4、某物體放在離凸透鏡20cm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得不到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5、一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在離透鏡10 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那么當物體位于透鏡前25 cm處,在透鏡另一側可以得到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虛像D.正立縮小的虛像6、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物體在光屏上所成的實像一定是 ( ) A.正立的像 B.縮小的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7、有四種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如果要使距凸透鏡15 cm的物體在光屏上得到縮小的像,那么應選凸透鏡的焦距為( ) A.5 cm B.10 cm C.20 cm D.30 cm8、某學生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若發現在距透鏡20cm處的光屏上有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則此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A6cm B10cm C25cm D無法確定運用與挑戰將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使物距依次為6cm,18cm和24cm,分別得到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和縮小的實像,則凸透鏡的焦距f滿足關系式(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教學反思:優點:1、課程設計合理,攻破了凸透鏡成像難掌握的難點。2、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不足:時間把握還可縮減,安排的習題訓練未做完。中考復習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板書有一處將相距V寫成U,發現失誤后及時更改。這得謹誡自己以后一定加強每一堂課的正確書寫,科學性的知識是不允許一點失誤的!改進措施:在基礎回憶中減少活動時間,根據學案,多安排課下完成一些鋪墊工作,課堂多留學生交流完成習題訓練。在實踐中檢驗所學,更好的利于學生鞏固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