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8.1《壓力的作用效果》教案(王老師貴州省級優課).doc
授課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與受力面垂直。2、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積有關。3、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會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加強對轉換法及控制變量法的應用。2、能夠把具體的、生動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體會認知的飛躍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把同學們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引入到課堂中,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無處不在,并引導學生尊重生活、尊重自然規律、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探究態度,以及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信心和決心。教學重點: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實驗得出結論教學難點: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2、理解壓強的概念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方法:分組實驗、演示、討論、講授學法引導:通過古代演示氣球在不同受力面積上出現不同的情境引入課題,再通過壓力的定義及其三要素和產生原因,引出壓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實驗,引導學生得出相關結論,繼續引出壓強的公式、單位、物理意義,最后通過實例讓學生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并能解釋生活中簡單的相關現象。教具應用:氣球、牙簽、規格相同的海綿、規格相同的磚塊、PPT滲透法制教育:交通法規定(第五十四條) 機動車載物不得超過機動車行駛證上核定的車載質量教 學 過 程引入課題創設情境,引入課題1、 演示氣球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受力面積不同時,氣球出現了不同的形變效果。2、 學生利用筆或直角三角板進行試驗。(PPT)提問:1、 為什么氣球形變了?2、 你的兩個手指形狀變化了嗎?為了能夠探究這一問題,我們今天來共同學習壓力的作用效果課題教學一、壓力實際上,氣球、手指不僅受到了重物的力的作用,氣球、手指對牙簽或重物、手指也產生了力的作用。在物理學中,我們把垂直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F)接下來,請同學們在學案上畫出A物體對水平地面、斜面、墻面的壓力及A物體的重力示意圖AAAF引導學生簡要地對壓力與重力做比較有剛才的演示試驗,同學們親自動手試驗,壓力相同時,但是壓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樣。請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1、科學探究(1)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2)猜想:(由學生完成)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可能與受力面積有關(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PPT展示實驗器材)思考: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關系, 需要哪些器材?(海綿、磚塊或小桌子、鉤碼)為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通過觀察什么來判斷?這叫 什么實驗方法?(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判斷。轉換法。)此時,我們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出現了兩個猜想,那實驗 中該采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4)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接下來請同學們利用桌子上的器材進行實驗。(5)分析實驗,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結論: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學生活動由學生上臺展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3、PPT回顧展示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方法三、壓強通過實驗探究我們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在物理學中,為了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壓強的概念。請看:(1)物理意義:反映單位面積上所受壓力的作用效果(2)定義:在物理學中,把物體受到的壓力(F)與受力面積(S)的 比叫做壓強 (P)。(3)公式:P= (4)單位:為了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帕斯卡,所以就用帕斯卡作為壓強的 單位,簡稱帕,符號:Pa。壓力F的單位為N,受力面積S的單位規定為m2。則1Pa=1N/m2 。(5)例題講解(PPT) (6)測一測自己雙腳站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產生的壓強 五、課堂小結:利用板書標題簡要地小結六、板書設計:第一節 壓力的作用效果一、壓力1、定義:垂直作用在受力面上的力。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1、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 越明顯。2、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 效果越明顯。三、 壓強1、定義:在物理學中,把物體受到的壓力(F)與的受力面積(S) 的比叫做壓強 (P)。2、公式:P= 3、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1Pa=1N/m2 。4、例題:(PP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