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劉老師河南省級優課).doc
九年義務教育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六節眼睛與眼鏡教案第六節 眼睛與眼鏡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了解眼睛的簡單結構和視物的基本原理。(2) 能說出近視眼與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2.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模擬,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使學生有自覺保護視力的意識(2)使學生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3)培養學生跟他人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及用實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二、重點:知道如何矯正視力以及用實驗解決問題難點:對近視眼、遠視眼進行矯正的探究過程三、教具:1. 演示教具:氣球 眼睛結構圖 三塊蒙眼布 2. 學生實驗:眼睛模型:直徑為7cm的燒瓶(相當于眼睛的玻璃體) 凸透鏡(相當于晶狀體,焦距為5cm) 白紙(相當于視網膜)眼睛模型:直徑為7cm的燒瓶(相當于眼睛的玻璃體) 凸透鏡(相當于晶狀體,焦距為10cm) 白紙(相當于視網膜) 一個凸透鏡(焦距為30cm) 一個凹透鏡 蠟燭 火柴四、學習方法:實驗模擬法 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理念:師生交往互動 共同發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教學眼鏡的構造1.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在生物課上所學過的有關眼睛構造的知識。通過蒙上眼睛貼名稱的小游戲,讓學生感受眼睛的重要以及了解眼睛的構造。2 通過中國好聲音節目中盲人張玉霞的表演,表達眼睛的重要。3. 問:你想知道哪些有關眼睛的知識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1. 回憶眼睛的構造,回答問題。2. 感受眼睛的重要。3. 思考, 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提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并明確該節課要研究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學科間是交叉滲透的。眼睛的成像原理1. 引導學生把眼睛類比照相機,聯想凸透鏡成像原理,總結眼睛的成像原理。2.放課件模擬光路,引導學生回答正常的人眼又是如何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通過氣球模擬晶狀體曲度的變化。3、介紹明視距離。4、播放生活錄像,引導學生總結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加深學生的理解。1. 通過類比,討論, 回答問題。總結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 討論回答眼睛通過自動調節晶狀體的厚薄,來改變焦距的大小,從而使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像都能呈在視網膜上。3. 討論總結:(1)近視眼的成因:晶狀體曲度大,折光能力太強,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前。(2)遠視眼的成因:晶狀體曲度小,折光能力太弱,近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后。1. 能與以前所學的知識靈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2.用氣球模擬焦距可變的眼球,降低理解難度。3. 通過看錄像,將生活和物理聯系起來。實驗探究:矯正近視眼與遠視眼1 猜想與假設:引導學生猜想如何矯正近視眼、遠視眼,并說出猜想依據。2 溫馨提示:提示學生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3 互動探究: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如何矯正近視眼、遠視眼。學生探究過程,巡視指導。(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測及處理方法)a 有的學生判斷不出來眼睛模型1和2分別屬于哪種眼睛。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結合近視、遠視眼的成因,綜合判斷。b 學生可能得到有錯誤的認識和結論,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認知成果,可建議學生反復實驗、收集證據,查找資料以獲得有關信息,讓學生自己糾正前面的錯誤。c由于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可能沒有做完實驗,鼓勵學生可以課下到實驗室繼續探究。d出現老師也未曾預測的實驗方法、現象,贊賞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并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探究。4 成果發布:引導學生回答結論。5 自主感知:引導學生摘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感受是凹透鏡。6 交流與評估:引導鼓勵學生提出對實驗的新的意見和設想。1 學生分組操作、觀察、討論。利用模擬實驗探究如何矯正近視眼與遠視眼。2 學生討論交流,填寫實驗報告。3 觀察體驗近視眼鏡,增強感性認識。4 回答實驗報告上的問題。對實驗提出新的意見和設想。使用物理模型,將抽象的過程轉變為一個直觀的過程,便于學生理解、接受。培養學生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培養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科學品質。實驗報告上的第三項意在讓學生不只是解決問題,而要產生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后續學習的習慣和動力。方法:實驗模擬法眼睛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通過切身的感受,回答如何保護自己的眼睛。結合生活,積極回答問題使學生有自覺保護視力的意識家庭作業1 課下調查青少年視力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保護視力的措施。2 閱讀信息窗,了解“眼睛的度數”的知識,同學們之間比較不同度數的眼鏡鏡片的差別。使學生加強保護視力的意識板書設計一、眼睛的結構二、眼睛的視物原理三、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四、如何保護視力第六節 眼睛與眼鏡 實驗報告一、探究目的:如何矯正近視眼、遠視眼二、實驗器材: 眼睛模型A(燒瓶直徑7cm,凸透鏡焦距10cm)、眼睛模型B(燒瓶直徑7cm,凸透鏡焦距5cm )、一個凸透鏡、一個凹透鏡、蠟燭、火柴三、觀察實驗器材并判斷:1、當蠟燭距離凸透鏡(晶狀體)很遠時,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圍?2、燒瓶A中的凸透鏡焦距是10cm,當蠟燭距離凸透鏡很遠時,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圍?而燒瓶的直徑是7cm,此時像成在白紙(晶狀體)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因此燒瓶A是______(填“近視眼”或“遠視眼”)模型。3、燒瓶B中的凸透鏡焦距是5cm,當蠟燭距離凸透鏡很遠時,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圍?而燒瓶的直徑是7cm,此時像成在白紙(晶狀體)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 因此燒瓶B是______(填“近視眼”或“遠視眼”)模型。四、 實驗探究:1 選擇___(填“凸”或“凹”)透鏡,能使遠視眼所成的像更清晰些。2 選擇___(填“凸”或“凹”)透鏡,能使近視眼所成的像更清晰些。五、請小組間交流實驗感想與結論,寫出你對實驗的改進意見和設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