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物理15.1《電阻和變阻器》教案(朱老師安徽省級優課).doc
變阻器教學設計一、 教學設計思想在本節教學的設計上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展現物理現象在生活、生產中的存在與應用,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同時物理知識為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推動社會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具體教學環節上,體現“注重科學探究”的基本理念,探究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兩個“動”“動手”與“動腦” 的結合,讓學生在感受物理的探究方法和歷程的同時,也通過研究過程的多樣性展示了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多樣性方法。二、 學習任務分析變阻器是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引入的,變阻器是許多電學實驗中必不可少的實驗器材。掌握了變阻器特別是滑動變阻器的使用之后,可以為下一章探究歐姆定律打下基礎。由于滑動變阻器是學生接觸電學之后,一種相對復雜的實驗儀器。因此,我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認識滑動變阻器,第二部分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第三部分變阻器在生活中的應用。在第一部分中又分為兩個內容,先通過“鉛筆芯變阻器”引導學生認識滑動變阻器的制作原理,再結合實物認識滑動變阻器的具體結構。認識了滑動變阻器的制作原理和結構之后,很自然地引入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引導學生“動腦”歸納滑動變阻器有多少種接法,再鼓勵學生動手探究并歸納可以“變”的接法,最后再讓學生利用電學知識分析滑動變阻器的“變”。第三部分是讓物理走向社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尋找變阻器的用處并設計變阻器的用處。三、 學習者分析1、教學重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和正確使用2、教學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九年級同學,已了解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具有教好的動手、動腦以及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對電流與電阻關系以及電阻影響因素有了教多了解。四、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變阻器的原理。(2)了解滑動變阻器的結構。(3)會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2、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等,了解并掌握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和使用方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五、 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臺燈,演示電路板(自制),計算機;2、(學生兩人一組)電源、燈泡、開關、導線、鉛筆芯、滑動變阻器。六、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引言: 這次老師買了件非常實用的紀念品,同學們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拿出臺燈)讓我們瞧瞧商品的質量如何。1、出示臺燈實物,并使其發光。仿照這盞臺燈的電路,老師制作了一塊電路板。同學們請看,我先將開關閉合,燈泡-;我再將開關斷開,結果呢-對,燈泡滅了。老師買的這盞臺燈可不簡單,請看:2并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我手中的這個電路可以嗎?請仔細看,請同學把眼睛睜大一點。3、教師演示:電路板燈泡亮暗的變化。觀察思考:是什么使燈泡的亮度發生變化?由電路板引入變阻器。分析:創設一個簡單的生活情境,既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也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了學習興趣。(二)、學生探究,新課教學1、認識滑動變阻器(1)、認識原理探究:教師發給每組一根鉛筆芯,請同學們想想用什么方法能使燈泡亮度發生變化。動手試試后,小組間交流經驗,分享成功喜悅。思考:燈泡亮度變化說明電路中電阻發生變化。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鉛筆芯變阻器”是通過哪種因素改變電路電阻的?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導體的長度從而改變電阻。分析:設計這個探究環節,讓學生動手和動腦結合到了一起,讓小組內和小組外充分合作。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識。(2)、認識結構(結合實物,認識滑動變阻器的主要構造)、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結合實物介紹其構造。、教師結合課件介紹結構示意圖和元件符號。、簡單說明銘牌上數據的物理意義。分析:在這一過程中,讓一名學生充當解說員然后讓其他同學補充的教學效果比老師講解強許多。把舞臺更多的交給學生,不僅僅是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輔助地位,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2、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1)、動腦思考:滑動變阻器有四個接線柱,而接入電路時,如果只需接兩個,想一想,理論上共有幾種接法?請將結果用字母表示出來,并記錄在草稿紙上。將接法用課件展示出來:ACADABBCBDCD分析:認識了滑動變阻器之后,并不是立即組織學生探究它的使用,而是先采用了歸納接法。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而且由于學生先進行了歸納,使下面的探究使用過程更加清晰。讓學生體會到,探究過程中應該將“動手”和“動腦”緊密的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今后的探究能力。(2)、動手探究:思考:在這6種接法中,有哪些可以起到改變電路電阻大小的作用呢?動手探究,把可以改變電阻大小的接法記錄下來。思考:你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嗎?結論: “一上一下”。分析:讓學生親自通過實驗探究得到結論,并把結論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既可以讓學生對新知識加深記憶,有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3)、引導分析滑動變阻器的“變”。、四種正確接法中滑動變阻器上哪些部分有電流通過?(任選一種接法說明)、如何使燈泡變亮?在什么位置最亮?如何使燈泡變暗?在什么位置最暗?、為什么?分析:通過讓學生利用以前的電學知識分析滑動變阻器的“變”,多樣性展示了在學習、處理、解決物理知識的多樣性方法。3、鞏固新知1、某電路圖如右示,若M接了C接線柱,要想改變燈泡亮度,則N( )(A) 必須接A (B)必須接D (C) 可以接A或者B (D)可以接A或者D2、通過本節學習,我們對滑動變阻器有了一定的了解。想想看,在生活中除了臺燈使用到了變阻器外,還有哪些家用電器可以用到變阻器? 分析:在鞏固新知這一教學環節,所設計的問題都來源于生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也體現出物理的教學理念從物理走向社會。4、知識拓展1、某電路圖如右所示,如果M接C,N接B,思考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絲是哪一段?若滑片向右移動,則燈泡亮度如何變化? 2、課后自學另一種常見的變阻器電阻箱,了解它的特點和使用,并歸納它和滑動變阻器的異同。 七、教學流程圖臺燈和自制電路板引入課題探究“鉛筆芯變阻器”認識滑動變阻器原理原理結合實物,認識滑動變阻器的結構思考歸納滑動變阻器的接法實驗探究可以“變”的接法分析滑動變阻器的“變”知識拓展,讓物理走向社會八、 教學反思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本人的教學由一盞臺燈到變阻器,再由變阻器走進了生活,很好的體現了物理教學中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重要性。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處處體現“注重科學探究”的基本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參與探究過程,喜愛探究物理問題,掌握探究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滑動變阻器的“變”和電學理論知識分析滑動變阻器的“變”,體現“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現代教育觀念。在具體的授課環節中,設計了較有趣的引入部分,設計兩個有趣的探究實驗,設計了新穎的課堂小節,這些都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興趣特點。但本節課上,由于路途遠,個人實驗準備上不是很充分,讓我感覺在自制的教具上做的不夠,缺乏讓學生眼睛一亮的有關變阻器應用的自制教具。今后再上這節內容時,本人有這樣一個設想:把教具的部件搬到課堂上了,讓學生與我一起完成自制教具,共同感受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