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第9章第2節第1課時 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第1課時 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2.通過探究實驗,進一步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二、過程與方法經歷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過程,學會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處理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2.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教學重點】掌握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學難點】控制變量法的應用.【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金屬塊、燒杯、水、鹽水等.【教學課時】1課時【鞏固復習】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新課引入】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漂在水面的小木塊和沉在水底的大石塊兩張圖片,請同學們猜想它們誰受到水的浮力大?要想知道正確答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節第1課時“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課堂導學】【指導預習】閱讀課本P172-P173頁的文字內容和插圖,在基本概念、定義、規定及規律上,用紅筆做上記號,并完成學案中“課前預習”部分.各小組內部交流討論,提出預習疑問.【交流展示】1.小組代表舉手發言,報告“課前預習”答案,教師評價訂正.2.學生質疑,教師指導釋疑.【拓展探究】知識點 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一、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并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結論.1.完成教材圖9-7的實驗,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2.按照教材圖9-8、圖9-9所示的方法進行實驗,先將金屬塊浸入水中,使之沒入的體積不同,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求出浮力的大小;再將金屬塊分別完全沒入水和鹽水中,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求出浮力的大小,比較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再將小石塊用細線系好,分別放入水中的不同深度,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是否變化記錄表格(多媒體展示)師生互動歸納總結: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僅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還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二、鞏固拓展例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實驗器材:體積相同的甲、乙兩物體(甲乙鹽水水),彈簧測力計,一杯水,一杯鹽水,細繩.小明利用上述器材完成實驗,記錄數據如表:(1)在第4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這個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______N,表格中的數據為______N,的數據為______N. (2)分析比較第1、2、3次實驗,可知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分析比較第3、4次實驗,可知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3)探究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的關系時,應分析比較_________兩次實驗,根據實驗數據可知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密度__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解析:(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的示數為2.8N,則此時物體所受浮力F浮=G-F拉=4N-2.8N=1.2N;(2)分析比較第1、2、3次實驗,其他因素都相同,只有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說明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分析比較第3、4次實驗,其他因素都相同,只有排開液體的密度不同,說明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3)探究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的關系時,可選取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液體密度相同但物體密度不同的實驗,實驗4、5符合要求,通過計算可知兩次浮力都為1.2N,說明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密度無關.答案:(1)0.2 2.8 1.2 (2)排開液體的體積 液體的密度 (3)4、5 無關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節學到了什么.課后作業1.請同學們完成課本P175頁作業3、4.2.請同學們完成課時對應訓練.教材習題解答(P175)3.(1)水對物體有豎直向上的浮力物體受到水的浮力;(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3)液體密度;(4)浸沒深度 4.A第1課時 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學生對浮力的存在已經熟悉,而浮力的大小成了需要探討的新內容,先讓學生猜想討論浮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根據壓強的相關內容想到液體的密度和深度,而對排開的液體體積猜想不到,可以借助易拉罐溢水的小實驗讓學生進行體驗實驗中主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現象,科學地記錄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