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壓強》復習課(第一課時說課稿).doc
第八章壓強復習課(第一課時說課稿)一、教材分析:壓強不僅是中考力學中的一個重要考點,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壓強的應用也比較廣泛。這部分知識在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時也經常用到,同時又是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升力等知識的基礎。壓強的概念是貫穿本章的核心概念,壓強概念的建立,為以后壓強知識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節復習第一課時的內容可分為“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建立、液體壓強、情景再現重點實驗探究”等模塊。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知識的缺陷和漏洞,因此中考對該單元復習是比較重要的。復習中學生往往都是被動的學習與接受;缺乏必要的動手動腦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參差不齊,復習難度較大。三、復習目標:1、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建立;2、液體壓強的特點及結合圖例分析;3、弄清學生經常出錯的基本計算 P=F/S和P=gh。四、復習重難點:1、重點:幫助學生建立壓力和壓強的概念。2、難點:應用壓強知識說明生活實例五、教法與學法: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通過復習使學生提出問題,在討論、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和規律。六、教學過程設計:考點一、壓力 的概念 1、比較圖81中的(a)、(b)、(c)三幅圖得出壓力的概念: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2、再現“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如圖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2)如圖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3)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4)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 對比法例1、如圖所示,把小桌面和砝碼以不同形式放在海綿上,分析與壓力作用效果有關的 因素.比較圖___和圖___,可以說明壓力作用效果 與受壓面積有關.比較圖___和圖___,可以說明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考點二、壓強(P):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意義)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2、公式:P=F/S3、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 Pa4、物理含義:1 Pa =1N/ ,表示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N。5、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強: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例2.下面所述各事例中,為了減小壓強的有,為了增大壓強的有。A、鏟土機的寬履帶B、鋒利的剪刀刃C、駱駝寬大的腳掌D、很細的釘尖E、鋼軌鋪在枕木上F、啄木鳥尖尖的嘴考點三、液體的壓強 1、再現“液體壓強的特點”: 容器內的液體對容器的和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3、情景再現“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例3、某中學組織學生考察當時在建的河西防洪堤工程技術人員給學生展示了防洪堤的剖面圖,如圖所示,請你結合所學過的知識解釋防洪堤為什么要做成上窄下寬的形狀?4、再現“液體壓強公式推導”: 推導方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推導過程:(略)5、連通器: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原理:連通器里裝同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總保持相平。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例4、圖24中平底茶壺的質量是0.4kg, 壺底面積是4103m2.內盛0.6kg的開水,水面高度在圖中已標出,放置在面積為l m2的水平桌面中央。試求: (1)由于水的重力而使水對茶壺底部產生的壓力(2)茶壺對桌面的壓強。(g10N/kg)例5、我國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攔河大壩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因為 。三峽大壩的船閘是 在實際中的具體運用,它能讓大型輪船在上下游之間順利往返航行 七、教學設計反思:本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本章第一課時要復習的內容,達到了課程標準及中考的教學要求。八、附板書設計: 第八章壓強復習課(第一課時)考點一、壓力 的概念考點二、壓強(P):1、定義:單位面積、壓力-壓強2、公式:P=F/S3、單位:帕( Pa)4、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考點三、液體的壓強 1、公式推導: 方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公式:p= gh2、連通器:原理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