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 1.3認識圖形的平移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平移”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現象,教學中不僅僅是使學生感知和初步認識平移,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還要使學生初步認識平移的實質,并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據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感知出發,通過大量的情景設置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集體的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并注意到布置學生的課后實踐,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興趣。教學的重點是初步認識平移現象,教學的難點是初步認、畫平移后的圖形。為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分三個層次,環環相扣,由感知到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導學生充分進行討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是創設情景從學生身邊的現象出發,引入新課,讓學生從感知中初步認識平移。其次是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和探究。在對平移初步認識的基礎,歸納平移的兩大特點,即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其三是鞏固提高。在認識了平移的方向和距離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向哪個方向平移,移動了多少格?進而引導學生畫出簡圖。之后,我還安排了學生進行總結,布置了課后實踐。在具體的情景創設中,我還十分注重選擇能夠把學生自身引入情景的例子。比如:移動同學桌上的課本和文具盒以騰出空間,推動教室里的窗子以流動空氣和保溫, 同學們互換位置等,這些都是同學同學們身臨其境的事情。總之,我覺得選擇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也貼緊了課本知識。為此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效果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