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2章第3節第1課時 汽化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
第三節 汽化與液化第1課時 汽化【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3.知道蒸發可以制冷.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液體(水)的沸騰實驗,知道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3.通過交流探討知道生活中的汽化現象.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熱現象中的物理規律.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教學重點】蒸發、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教學難點】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汽化現象.【教具準備】鐵架臺、酒精燈、燒杯、水、溫度計、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課時】1課時【鞏固復習】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所學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新課引入】師 請同學們思考: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學生回答:水變成了水蒸氣飄散到了空中.師 不錯,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教師總結,并引入課題:水變成水蒸氣是汽化現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液態向氣態的轉化汽化.【預習指導】閱讀課本P16-19文字內容和插圖,把基本概念、規律、規定,以及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等內容,用紅筆做上記號,并完成對應練習冊中“課前預習”部分,然后,各小組內部交流討論,提出預習疑問,組長做好記錄,準備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組代表舉手發言,報告“課前預習”答案,教師評價訂正.2.學生質疑,教師指導釋疑.【拓展探究】汽化的方式一:沸騰一、學生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回答下列問題.師 舉例說明什么是汽化?生:像水變水蒸氣那樣,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師 汽化有哪幾種方式,什么是沸騰?生:汽化的兩種方式是沸騰和蒸發,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液體的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二、設計實驗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師 我們每天要喝開水,開水是指沸騰后的水,現在回憶一下燒水時的有關情況,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題.(多媒體展示)思考題:(1)水燒開需要哪些條件?(2)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3)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溫度會不會越來越高?(4)水沸騰后冒出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嗎?(5)最后水煮干了,水去哪里了?師 上面的思考題,同學們先不著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騰現象的實驗方案,通過實驗觀察,得出結論.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2.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課件“實驗探究水的沸騰現象”,并講解,幫助學生完善實驗設計方案.實驗探究水的沸騰現象(多媒體課件)(1)設計并進行實驗.(2)實驗過程中的“三觀察”.a.仔細觀察:沸騰發生的部位和劇烈程度:沸騰時水中發生劇烈的汽化現象,形成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就是說,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b.對比觀察:沸騰前后物理現象的區別:沸騰前液體內部形成氣泡并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騰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到達液面后破裂.c.定量觀察:實驗中,當水溫升到90左右時,每隔1min(或2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直到水沸騰后5min為止.(3)實驗現象:隨著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不斷上升,達到某一溫度時,水開始沸騰,此后,雖然繼續對水加熱,但水溫不再升高.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完成實驗,及時記錄實驗數據,描繪水沸騰圖像,并分析數據和圖像,得出結論.4、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展示實驗結論.師 為什么水沸騰前內部形成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逐漸變小呢?學生分組討論并表示疑惑.(估計學生暫時無法給出答案,但教師提問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加深沸騰前后氣泡變化情況的印象)教師總結:開始給冷水加熱時,由于水中溶有空氣,在器壁上生成氣泡,氣泡中含有空氣和水蒸氣,繼續加熱后,氣泡受熱膨脹,當氣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氣泡脫離器壁開始上升,氣泡上升后溫度降低,氣泡內的大部分水蒸氣要液化成水,氣泡外邊壓強大于氣泡內氣體壓強,氣泡變小.師 請各小組代表積極舉手發言,報告實驗現象和結論.生1:根據水沸騰時溫度不變,說明水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生.生2:根據氣泡上升,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說明水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生3:根據撤掉酒精燈水不沸騰,說明液體在沸騰過程中需要吸熱.生4: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師生互動歸納總結】1.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2.不同液體沸點不同,同種液體液面上氣壓不同,沸點不同,物質的沸點在不同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水中加鹽或糖,沸點升高,加入酒精沸點降低).3.液體沸騰條件:(1)達到沸點;(2)繼續吸熱;二者缺一不可.【課堂訓練】教師引導學生做對應練習冊中的題目.汽化的方式二:蒸發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回答下列問題:師 什么是蒸發?蒸發快的晾衣方式是什么?這說明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生:只有液體表現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蒸發快的晾衣方式是將衣服展開,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這說明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的流動.師 請同學們將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覺?生1: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清涼的感覺,用手扇時會感到更涼.生2:這說明蒸發過程需要吸熱,蒸發有制冷作用.生3: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發得慢,這說明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有關,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生4:用手扇酒精蒸發更快,說明蒸發快慢與空氣流動快慢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師生互動歸納總結】2.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吸熱,有制冷作用.師 蒸發和沸騰有什么異同點?(用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回答)生:液體表面發生液體表面和內部吸【課堂訓練】教師引導學生做對應練習冊中的題目.【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學到了什么.【課后作業】1.請同學們完成課本P21作業2 3 4.2.請同學們完成對應練習冊中的題目.【課后作業答案】2.C 3.B1.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突出“水的沸騰”的實驗探究過程.雖然沸騰現象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其發生的全過程學生未必很清楚,沸騰時有什么特征學生不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重點呈現出探究活動較為詳細的探究過程,如實驗后要求學生記錄數據,處理數據,畫出圖線,分析數據,概括總結,得出結論.在探究過程中,可提出“怎樣使水盡快沸騰”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突出實驗的設計思想,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2.教學中,突出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如從蒸發快的晾衣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利用課堂學生小實驗在手背上滴、擦酒精,讓學生感知蒸發有制冷作用,可用酒精擦拭體表為高燒病人降溫,以此培養學生有將科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3.教學中,在得出沸騰的特征和溫度變化規律后,我將沸騰和蒸發現象加以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學生對蒸發和沸騰的理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