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4章第4節第1課時 電流、電流表 教案.doc
第1課時 電流、電流表教學目標1電流(難點)通過類比理解電流的概念,知道電流的單位。2電流表(重點、難點)知道電流表的用途的符號,會將電流表正確接入電路,會正確選擇電流表的量程和正確讀數。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復習提問:電流是如何形成的?電流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如圖所示,將一個小燈泡分別接入由一節干電池和兩節干電池作為電源的電路中,觀察兩次小燈泡的亮度。通過燈泡的電流越強,燈泡越亮。講述:電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合作探究探究點一:電流教師講解 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動,形成“水流”,與此類似,導體中的電荷向一定方向移動,就形成電流。電流同水流一樣也有大小,物理學中用每秒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荷的量來表示電流的強弱。提出問題 物理學中如何表示電流的強弱?電流的國際單位是什么?它還有哪些常用單位?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歸納總結 電流的強弱用電流表示,其符號是I。電流的國際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常用的單位還有mA和A。換算關系:1mA=103A,1A=106A。教師引導引導學生閱讀“信息窗”,并投放生活中常見用電器的電流大小,使學生了解常見電器的電流大小。知識拓展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用Q 表示。在國際單位中。電荷量Q 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計算公式:I=Q/t;變形公式:Q=It;t=Q/I;其中Q表示電荷量,單位是庫侖(C),t表示時間,單位是秒(s)。探究點二:電流表教師引導 既然電流有大小,那么我們用什么儀器來測量電流的大小呢?提出問題 測量電流的大小的工具是誰?它在電路中的符號是怎樣的?探究活動 觀察教師展示的各種電流表。歸納總結測量電流大小的工具叫電流表。它在電路中的符號是。探究活動觀察學生用電流表及其實物圖。(1)電流表一般有幾個接線柱?幾個量程?(2)把“-”和“0.6”連入,則量程為多大?每一大格是多少A,每一小格是多少A?(3)把“-”和“3”連入電路時,量程為多大?每一大格是多少A,每一小格是?多少A?交流總結 學生電流表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接“-”和“0.6”時,表示量程為0.6A,每個大格為0.2A,每一小格為0.02A;接“-”和“3”時,表示量程為3A時,每個大格為1A,每一小格為0.1A。探究活動 如圖所示,電流分別為多大?怎樣進行讀數?指針在同一位置時,大量程和小量程之間是什么關系?使用前,先要觀察:確認是否是電流表;零刻線位置、量程、分度值。讀數時:(1)看:先看接線柱,確定所選量程;(2)認:明確分度值;(3)讀:根據指針讀數。電流表的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指針在同一位置,大量程的示數是小量程示數的5倍。教師強調 讀數時視線應與表盤垂直。判斷量程的方法:若能預先估計被測電流的大小,則根據估計的電流的大小,選擇合適量程的電流表;若不能估計被測電流的大小,要采用最大量程并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試觸時閉合開關,用線頭試觸電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線柱,觀察指針偏轉的范圍:如果超過最大量程,就應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否則該電流表將被燒壞;如果小于大量程而大于小量程,就應選用大量程的接線柱;如果小于最小量程就應選最小量程的接線柱。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74頁“電流表的使用說明”并投放如圖所示電路,分析電流表的連接是否正確。如上圖所示四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明確電流表的正確連接。交流總結電流表的使用要遵循“三要、一不、兩看清”。板書設計第四節科學探究: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電流(第1課時)電流、電流表教學反思本節課在講解“電流”的概念時,采用與“水流”類比的方式,學生較易接受此概念。而在學習“電流表的使用方法”時,借助與演示實驗現象,使學生“對不正確使用電流表會出現什么后果”有深刻的印象,既能讓學生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又為下節課的實驗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