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2.3《快與慢》教案(楊老師廣西市級優課).docx
第二章運動的世界 第三節 快與慢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了解測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二、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計算公式及速度的單位,會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對不同單位的速度比較大小。三、教學難點:1、初次接觸物理中的速度概念和單位,如何理解速度定義、物理意義及進行單位換算對于學生有些困難。2、學生對運動的快慢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于物理計算格式及單的使用還比較陌生。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我們生活在運動的世界里,運動有快慢,生活中人們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二)授新課1、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1)(多媒體課件)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劉翔在“110米跨欄”比賽項目中奪得金牌。兩張照片是比賽過程的兩個場景??磮D思考、討論兩個問題:第一個場景中:觀眾是怎樣比較運動快慢的?第二個場景中:裁判員是怎樣比較運動快慢的?(教師)引導、總結出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一是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長短;二是相同路程比較所用時間的多少。(2)提問:如果時間和路程都不同,怎樣比較快慢?對比兩這兩幅圖:汽車2min行駛1200m; 飛機2s飛行1000m。思考討論:汽車和飛機誰運動得快?2、 由此我們可以定義出一個物理量-速度(1)意義:表示物理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的比稱為速度。(3)公式:速度=路程 時間 V=S t變形公式:S=vt t=sv(四) 速度與單位:推導:V=S t 速度的單位=:路程 單位 時間單位米 秒 (米/秒) m/s 讀作米每秒基本單位:米 秒 (m/s) 常用單位: 千米 時 (km/h)3、單位換算:推導 :1m/s = 1m1s=1 1000km13600h =3.6km/h1km/h= 1km1h = 1000m3600s = 13.6 m/sx3.6結論:m/s km/hx 13.6 4、單位換算練習:(1)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達540km/h=m/s,人的步行速度1m/s=km/h.(2)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A.750m/min(12.5m/s) B.15m/sC.3.6km/h(10m/s) D.1250cm/s(12.5m/s)5、速度的計算(1).例題:課本(P24)教師講解物理計算的格式、步驟和計算過程中注意的一些事項(2)例題: 一輛汽車行駛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汽車上的速度表指針始終指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汽車由圖中所示的位置處行駛到處,需要多少時間?(課件、圖)6、課堂練習:(1)、 一列火車長 200m,以 36km/h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6km的大橋。問火車從上橋到全部離開大橋所用的時間是多少?(2)、光的速度是300000km/s,光從太陽到地球所需時間為8min20s,求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三)、課堂小結。(四)、布置作業:課本27頁、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