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四制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制7.1《自由平等的真諦》教案(朱老師云南縣級優課).docx
自由平等的真諦教學設計 課題自由平等的真諦課型新授課核心素養政治認同 法治意識 公共參與 課程標準本節課對應的課程標準為“成長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體的內容標準為“知道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及“我和他人和集體”中的“在集體中成長”部分,“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視他人,富有正義感”。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富有生命的活力,求知欲強,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有待進一步發展。對于自由和平等的認識尚處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階段,很多行為在他們看來都錯誤的認為“這是我的自由”,還有學生盡管知曉自由和平等都不是絕對的,但對二者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淺表層面,很難把自由與法治聯系在一起。對于平等的認識,更多的是在道德層面有相關生活經驗,很難從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平等”,尤其從憲法的角度來理性的加以看待。教育價值1.澄清對自由的誤區,明確自由的價值,樹立法律信仰。2.澄清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誤區”,用法眼看待生活中的不平等現象,崇尚法律。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自由、平等的意識,認同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的保證。2.能力目標:澄清對自由和平等的困惑,培養用法治的思維理解自由和平等的能力。3.知識目標:懂得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理解自由和法治的關系,明確自由的真諦。了解法律對平等的規定及在法律視角下理解平等的兩層含義,明確平等的真諦。重難點及突破設計重點:自由和法治的關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難點:平等的第二層含義“不同情況差別對待”,自由和平等的關系。重難點突破設計:1.通過小采訪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澄清對自由的誤區。2.通過案例的展現,從教師問題的引導中增進對問題的認識并提高對問題的洞察能力,理清自由和法治的關系。3.用圖片打開學生視野和角度,通過對社會中各種平等現象的探討,引發思維碰撞,幫助學生理解平等的含義,走出認識的誤區。任務一:無法治不自由任務二:法眼看平等教學設計設計意圖1、 課前準備:1.播放視頻:【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 2.初次見面問好。3.課堂評價:老師手里有很多的小紅旗,本堂課只要積極展示、討論、回答問題,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小紅旗獎勵。最終我們看誰獲得的小紅旗最多,還可以獲得一份神秘禮物。好,那開啟我們的學習之旅吧! 二、課堂導入:同學們,上課前我們看到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的解讀。讓我們一起來重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自由平等的真諦。三、新課教學環節一:漫談自由【過渡】說起自由,人們會想到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見自由是多么寶貴;法國思想家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打破枷鎖,沖破牢籠,這是人類永恒的追求;談及自由,人們還會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表達對自由的無限向往。活動1:現場采訪問一:你最渴望的自由是什么?為什么?問二:你渴望的這個自由實現了嗎?沒實現是又是為什么?問三:受到限制的自由還是自由嗎?(小組討論2min)概括小結: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過渡】現實世界的自由需要限制,那網絡空間的自由需不需要限制?近些年,互聯網拓展了我們自由表達的空間,一些人認為在網絡上便可以天馬行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網絡謠言也愈發猖狂。活動2:案例探究視頻:公安機關集中打擊網絡造謠傳謠違法犯罪問一:諸如此類的言論,我們能否轉發?為什么?問二:法律不是保障我們公民的言論自由嗎?為什么又要限制我們的言論?呈現相關言論自由的法律問三:自由是在什么范圍內的自由?問四:法治和自由有什么關系?呈現相關鏈接概括小結:自由是法律內的自由,引出自由的含義及其在法律上的體現。梳理出法治與自由的關系。【過渡】剛才我們說自由是在道德和法律界限內的自由,試圖超出界限內的自由其實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試圖擁有某種別人沒有的特權,這種特權會導致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將自由和平等一起探討的原因。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共同探尋平等。環節二:探尋平等1. 圖片展示:少數民族加分、公交讓座、同工同酬、軍人依法優先。2. 小組討論:上述現象是平等嗎?為什么?概括小結:人雖然有差異,但我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我們同樣享有做人的尊嚴,平等的享有權利、履行義務。因此,我們說的平等是法律意義上的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通過圖片現象的分析,我們發現法律視角下平等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它表現為公民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平等的適用法律;一種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因為生理差異、區域差異、社會歷史原因對一部分群體特殊照顧。(對同學的舉例再次梳理)3圖片:“同等對待”和“差別對待”,哪個更接近平等的實質?為什么?對圖片的觀察思考,引導學生將身邊的教學設施、校園環境、享受的師資力量與偏遠山區同齡人的學習條件、生活環境進行對比,理解國家的扶貧、名師送課下鄉、甚至給予加分等優惠政策,都是國家針對不同情況給予的差別對待,為的是給他們搭建一個看到外面世界的平臺,使結果更趨向公平。剛才我們探尋了平等的含義,對平等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來看一個視頻,通過它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平等。4播放視頻【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可見,平等不僅是個人的愿望和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 環節三:總結升華 【過渡】從古至今,“自由”和“平等”是我們向往和追求的兩大基本價值。讓我們珍視自由,踐行平等,請領誓人帶領我們一起宣誓。宣誓畢,我們將迎來今天激動人心的時刻,請同學們舉起你們手上的小紅旗,我們看看是誰獲得了今天的神秘禮物。頒獎:精美圖書讓思維自由【情感提升】春光無限好,正是讀書時,愿你以書為伴,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路上永不停歇!也希望所有同學,今后在面對自由、平等的困惑或抉擇時,能用法治的思維理性思考,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親切的問好走進學生,用新穎獨特的課堂評價調動課堂,激發學生全員參與,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的學習。以學生熟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入,契合主題,引發學生共鳴,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頭腦,充分體現道德與法治學科特色。整堂課的設計圍繞“無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展開,緊扣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設計話題型問題線,激活和培養政治思維能力,通過交互討論議題,激活政治課堂,培育科學精神素養。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社會生活中,自由是法治內的自由。層層推進,從法律與自由的關系引到學生上升總結出法治與自由的關系,并再次通過相關鏈接法律的呈現強化理解,深化認識。通過自由和平等的關聯過渡,點明自由和平等為何放在一起討論。設計圖片呈現生活中現象,似乎和我們對平等的理解有很多沖突,例如“少數民族加分”等成為學生特別困惑又心理失衡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辨討論中,激起對平等真諦的探尋,教師引導得出平等的兩層含義。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時政熱點,讓學生在觀察聯想中體悟平等的實質和真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作為落腳點,使得課程的設計完整并進行價值觀的滲透。通過宣誓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自由平等的價值,倡導學生珍視自由、踐行平等,進一步實現情感升華。最后的總結提升再次突出法治是實現自由和平等的保證,尊重自由平等是法治的價值追求,體現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充分體現核心素養的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