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4《送別》教案(內蒙古市優獲獎課).doc
送別教案 反思題目:唱歌課送別 類型:新授 課時:共2課時教學目標:1能力目標:學會用恰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知識目標:通過學習這首歌曲,了解學堂樂歌的有關 常識。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珍惜情感。教學重點:1.了解李叔同。2.學會并且能夠背唱送別。教學難點:1.歌曲音準節奏的把握。2.能夠在演唱歌曲時體會離別傷感的情緒。 教學方法:教唱法、小組合作表演法、展示法。教學用具:多媒體、鋼琴、小提琴。教學過程:導課-伴隨著一曲童年,隨音樂進教室,通過提問童年的有關知識,引出我們今天再來學唱一首校園歌曲-送別。并且了解教學目標及重難點。1.介紹學堂樂歌的背景知識。2.聆聽歌曲送別,感受音樂情緒,回答相關問題(速 度,情緒,調性及拍號)。3.介紹詞作者李叔同。4.聆聽并輕聲跟唱,感受歌曲意境。對送別這首歌曲做詳細的介紹,從詞曲作者,到電影城南舊事的簡單了解,讓學生明白送別的含義不僅僅是朋友間的傷感離別,還可以升華到親人之間、愛人之間、甚至是往日時光的告別。1.詳細學唱環節:(1)跟鋼琴學唱,解決在演唱時出現的問題,生僻字,觚gu,濁zhuo,(2)長亭外,古道邊這句,容易唱出多余的音,要告訴學生嚴格按照教科書上的學唱;(3)找到反復記號,說明此記號的用法。(4)再次跟琴學唱時注意氣息的流暢與連貫、音色的統一,通過聲音線條的變化來體現歌曲的憂傷情緒,對情緒的講解通過學生自身生活的寫照使學生情感達到高潮。(5)教師通過鋼琴伴奏形式的變化帶動學生情感表達,使學生的聲音與鋼琴的琴聲融為一體,情感突出,得到升華。2.小組合作,編創離別的情景,上臺演一演。教師用手機拍攝下來,現場用電腦播放出來,通過學生自導自演,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離別的痛苦、不舍的心情。其次讓學生明白無聲的視頻和配有背景音樂的視頻給人的不同感受,讓學生自己總結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學生更加清晰真實的感受到送別的意境。3.教師才藝展示:通過讓學生欣賞小提琴演奏送別的美妙琴聲,讓學生感受不同樂器演奏帶來的不同的音響效果,拓展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此環節需學生輕聲為教師伴唱。4.學生自薦,竹笛小組的學生也想要展示自己的才藝,讓大家欣賞竹笛的古韻笛聲,教師可以即興伴奏。5.總結:感謝學生的努力和用心,并給予學生離別贈言。緊扣主題,突出情感,最后師生相擁齊唱送別。在歌聲中結束本節課的學習。教學反思:1.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與學習,能夠優質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學習,特別是情感的理解與把握,從一開始的模糊不定,到最后孩子們能準確而真誠飽滿的表達情感,使這首歌曲在演唱時更加動情,更加走心。2.對情感能夠準確把握后,進行小組合作演一演環節,通過學生自導自演,真實的感受到了離別的痛苦,難受的心情,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也讓學生明白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這一環節不僅緊扣歌曲的主題,還延伸總結了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影視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3.通過聆聽、學唱,跟琴學唱,再到自導自演去感受等一系列的學習環節,學生對送別一曲的學唱與情感把握已經比較到位,并且懂得了珍惜感情,珍惜緣分。4.教師展示的小提琴才藝,通過欣賞小提琴的演奏,讓學生聆聽小提琴的美妙琴音,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才藝展示帶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得有才藝的學生主動大膽的展示自己的竹笛才藝,又讓我們欣賞了竹笛的古韻笛音。使這堂音樂課豐富多彩、充實飽滿、生動而真實。5.最后的師生大合唱把大家的情緒又推到了高潮,在動情地歌聲中結束本節音樂課的學習。不足之處:我覺得在教唱的環節,教師應該在學生的演唱時聲音的音質,氣息的流暢方面應該細細的為學生講解,讓學生演唱歌曲時時值準確,節奏穩定。這樣演唱的更到位,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