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2《牧童謠》教案(浙江市級優課).doc
牧童謠教案課型:歌唱綜合課內容:牧童謠課時:第一課時教材分析:牧童謠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五聲商調式。歌曲的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抒情。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描繪天上太陽放光明和地上草兒青又青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休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較多使用襯詞,簡單易學,利于傳唱。學情分析:一年的的小朋友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行為習慣方面有較大的進步,學習目的性也有所增強,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已經掌握了基本音階Do、Re、Me、Fa、Sol、La、Si,并了解了柯爾文手勢。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感受歌曲表達的快樂情緒,激發學生用歡快的情緒有表情地表演。2、知識與技能:感知3 5 6能和小伙伴合作進行多聲部拍擊游戲,積累多聲部音響體驗,用問答的演唱方式準確音高節奏演唱歌曲,并能用雙響筒和串鈴為歌曲伴奏。3、過程與方法:通過模仿拍擊不同的節奏型,體驗多聲部音響,通過棉線游戲,師生合作,問答朗讀角色表演等活動,逐漸熟悉歌曲,表演歌曲。教學過程:一、多聲部節奏音響環節入手1、學生隨著音樂走進教室。2、學生盤腿席地而坐,拍手感知音樂(慢伴)。X X X XX X X X(紅色卡紙)3、請觀察老師有了怎樣的變化?你能模仿嗎?0 0 XX XX0 0 XX XX(藍色卡紙)4、學生跟隨老師模仿兩種節奏類型的拍擊。初步體驗穩定的節拍,和四份音符、八分音符不同組合的節奏。5、聲部疊加(先無樂,再配樂)教師先出示紅色卡紙,在出示藍色卡紙,紅色和藍色卡紙同時出現。二、歌曲學習1、繩子游戲a.感知第三小節樂句音高,解決歌曲中的難點。(請8位同學上來,師把音符有順序的貼在8位同學的胸前)請同學們認一認,唱一唱。b.師拿出一根棉線,請這8位學生用棉線形象的舉出音的高低位置,讓學生直觀感受音的高低。2、樂曲整體學習(過渡句:剛才的音符,搖身一變,變成了歌謠)ppt出示旋律。a.師范唱。b.分句接龍。c.請小朋友們齊唱。d.指導聲音,有狀態的唱歌譜,有情緒的唱歌譜。3、揭示曲名,聽唱歌詞a.這么好聽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呢?(ppt出示牧童謠)b.初聽歌曲,引出歌詞。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生:一問一答師:問了什么,答了什么呢?c.問答讀歌詞(老師來問,同學們回答)ppt顯示前四句歌詞問:天上什么放光明?請你來回答。答:天上太陽放光明。放呀放光明。(出示太陽圖片)問:地上什么青又青?請你來回答。答:地上草兒青又青。青呀青又青。(出示草地圖片)d.復聽錄音,聽他們怎么唱(ppt顯示四句歌詞,歌譜完整。原范唱)e.師生合作f.生分組合作g.體驗情緒(“那斯那廝嗨”牧童唱出了怎樣的心情?當你很開心的時候,你會怎么做,用動作表現開心的情緒)。加入情緒,“那斯那斯嗨”加入動作來演唱。h.請出表演好的小朋友,讓小朋友帶領大家一起表演唱。i.加入第五段(小牧童看到的這個世界太美好了,把它看到美好的事物唱出來。)師范唱加入動作。請學生一起來唱(師彈琴)。j.有表演、有情緒完整演唱(慢伴奏)(坐在地上)三、樂器伴奏練習小朋友們如果能加入一些樂器就更開心了,我們一起來敲一敲。ppt出示旋律、雙響筒節奏(邀請五位學生)、串鈴節奏(邀請五位學生),邀請演奏串鈴的小朋友,先清唱,徒手做一遍。雙響筒和串鈴的同學坐在一起。現在我們有了樂曲演奏組,歌唱表演組,就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慢伴奏)四、拓展欣賞牧童,不僅在我們國家有,在遙遠中歐的斯洛伐克名族也有牧童,而且還有一首民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斯洛伐克民歌牧童,體驗一下他們的歡快情緒。五、小結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下課時間就要到了,同學們,讓我們帶著歡快的情緒,聽著歌曲牧童謠離開我們的教室吧!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