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2《牧童謠》教案(安徽市級優課).doc
牧童謠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表演歌曲牧童謠教學方法:講授法、聽唱法.教學準備:多媒體音樂課件。教學目標:1.通過演唱歌曲,學生能夠對 “mi,sol,la”的音高有所感知。2.能夠風趣、準確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這種味道。3.通過學習牧童謠,加深對音樂以及樂曲強弱的體驗與感受。教學重點:能夠用風趣地情緒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對“mi,sol,la”四個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謠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聲商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描繪天上太陽放光明和地上草兒青又青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詞中巧妙運用“那斯那斯嗨”的襯詞,簡單易學,利于傳唱。也方便學生編創回答式的歌詞。全曲由re 、mi、 sol、 la四個音構成,以生動有趣的問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來反映牧童在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學生聆聽音樂幸福拍手歌進入教室。(設計意圖:在優美音樂聲中進入課堂,創設輕松、自由、愜意的課堂氛圍。)2.發聲練習(音階)二、導入新課:1、老師展示牧童短笛的動畫片。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用生動活潑的音樂動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帶入牧童、笛聲、晚霞優美、寧靜的氛圍中。)生: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竹笛。師:哦,原來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聲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嗎?生:想。師:那么下面請大家豎起耳朵,我們一起來欣賞小牧童在他放牧時演唱的一首童謠牧童謠。(設計意圖:先動畫片導入,吸引了學生,抓住了低段學生的喜歡生動、形象的事物的年齡特點,再激趣談話引導,引出歌曲題目,層層遞進,循循善誘。)三、學唱歌曲牧童謠:1、初聽歌曲,請學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緒。(活潑歡快抒情悠揚)。學生聽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 旋律把身體動起來。(設計意圖: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緒,為有感情的學唱歌曲打下基礎)2、介紹歌曲:大家知道這位小牧童的家鄉在什么地方嗎?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頁,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謠。湖北地處江漢平原,每到春夏就會看到草地上、池塘邊那一群群的牛羊吃著草兒在悠閑的散步,只見他們的小主人,一個個的小牧童坐在大樹下,吹著竹笛,唱著歌曲。這首牧童謠就是其中的一首。(設計意圖:以兒童話的口語 來介紹歌曲,讓學生有聽故事的感覺,抓住了學生的興趣)2、復聽歌曲,請同學們“跟我做”。隨老師打強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強弱規律(強、弱、次強、弱)。教師先喊后號帶學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強、弱、次強、弱,讓學生了解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再配上音樂打拍子。(設計意圖:通過“跟我做”,讓學生動起來,師生互動,了解四拍子的強弱規律,為接下來的學習歌曲鋪墊)3、學生聽音樂,看歌詞內容體會歌詞特點。師:同學們表現的這么棒,接下來請同學認真聽音樂,再仔細看歌詞,看看哪位同學發現這首歌的歌詞有什么特點?(襯詞,放牧時的吶喊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1)有節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詞。就把歌曲第三句的樂句念下。再重點講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詞講法,特別注意光明兩字的念法。(設計意圖:有節奏感的念歌詞,調動學生念歌謠的積極性,一問一答的念歌詞,很快就記住了歌詞的內容,為歌曲打下基礎)4、同學們想不想唱一唱?老師帶學生唱。教師唱響些,學生輕些。(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情況定的教學方法,前面學生的聽,念,已經對歌曲有了一定的學唱基礎,直接帶學生唱,加快進度,讓學生的積極性一直調動著5、男女生對唱,一段一段來。(設計意圖: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學習了這首歌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達到了教學目標)6、解決問題糾正演唱鞏固。7、情緒處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8、跟伴奏最后來一遍。四小組拓展探究在同學們演唱過程中,老師發現同學們開始按賴不住,想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了,那接下來,老師給你們分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組長帶著你的組員進行創編,隨后展示,開始吧!(巡視指導)實踐活動同學們經過剛剛激烈的研究和創編,哪組愿意第一個展示?(擇優展示)集體展示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創造性思維,增進團結合作意識五小結升華課堂即將接近尾聲了,老師想問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用歌聲和舞蹈來表達情感你們學會了用這么多種方式去表達情感,你們真棒,一首牧童遙歡樂了整個課堂,最后讓我們的歌聲揮灑在校園里吧!下課,同學們再見!設計意圖:學生在情感方面得到升華,從而更加熱愛音樂,激發了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