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案(建設兵團省級優(yōu)課).doc
七律 長征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 能結合背景有感情的誦讀詩詞。2.體會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3.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學習重點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學習難點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習時間一課時學習流程學習流程學生活動教師活動一、自主學習1查找資料,了解毛澤東,了解長征。2了解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7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二、朗讀感知,了解內(nèi)容1細讀三遍詩:第一遍注意詩中的生字詞,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后兩遍爭取讀通順,讀出詩句內(nèi)部的停頓,讀出自己的感覺。2指名讀詩,正音。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3齊讀,讀好節(jié)奏。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三、合作探究,明確詩意1默讀,靜思大意。聯(lián)系書上的插圖以及查閱過的各種資料,再次默讀長征,想一想,這首詩大概什么意思。2小組內(nèi)交流:你讀懂了那句詩?哪些地方還不理解?3明確詩意。(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翻騰著的小細浪,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腳下滾過的小泥丸。(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滔滔江水拍擊著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積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四、深入探究,感悟詩情1聯(lián)系資料,感知“遠征”。(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紅軍穿過了11個省,翻過了2座大山,跨過了24條長河,行程二萬五千里。這就是紅軍走過的行程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如果把這條線路拉直,那就跨過了半個地球。)2詩中是如何透過這56個字告訴我們遠征難呢?(“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岷山千里雪”等。)3面對這樣重重的困難,紅軍有沒有被嚇倒?(不怕)(指導讀:堅定地說不怕 鏗鏘有力地說不怕)4交流:你還從哪些詩句中讀懂了紅軍將士“不怕遠征難”?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五、朗讀詩歌,體味詩情,背誦詩歌自由讀,同桌對讀,男女賽讀,齊讀,背誦。六、毛澤東詩詞朗讀欣賞(有關長征的其他詩詞)1清平樂 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2憶秦娥 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3課外閱讀沁園春 雪沁園春 長沙七、作業(yè)將七律 長征改寫成一篇抒情散文。1.課前布置讓學生查閱資料,課堂上補充相關資料。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讀通詩句。強調(diào)“逶迤”“磅礴”的識記。3.組織小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重點指導“騰細浪”“走泥丸”引申“云崖暖”“鐵索寒”的深層含義。4.補充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遠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結構及內(nèi)容之間的關聯(lián)。初步了解律詩的特點。5.指導有感情朗讀。“不怕難”要堅決,充滿信心;“只等閑”語氣輕松平淡;三四行前半句要讀出氣勢,后半句要讀得平談;“金沙”句要讀出歡快,“大渡”句語氣要低沉,表現(xiàn)沉痛之情;最后兩句要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