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案(江西部級優課).doc
七律 長征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全詩內容,體會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重點或難點 :抓住關鍵句指導學生認真朗讀,從中體會感情,感受紅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課前準備: 搜集關于長征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一、 導入1、 欣賞長征音樂2、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讀題。3、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回憶一下紅軍走過了哪些地方?紅軍走過的是二萬五千里漫漫長征路呀,長度相當于走了半個地球,這真是一場遠征(板書遠征)4、 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遠征呢?誰能用詩中的一個字來說?(難遠征難)板書5、 自由讀課文,從詩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遠征之難”?二、 關注遠征難(一) 頷聯1、這就是彎彎曲曲連綿起伏,長達數千里的五嶺,你能讀好這句詩嗎?請生讀2、這就是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圖),兩座廬山疊在一起都比不過它的高度,你能讀好這句詩嗎?3、想象一下,紅軍在翻越五嶺和烏蒙的途中還會遇到哪些困難?你能把翻越五嶺烏蒙的難讀出來嗎?4、總結頷聯 彎彎曲曲的山路難走,因為永遠看不到盡頭,高大險峻的山路難走,因為一不小心會掉下兩邊的懸崖,這真是遠征難(二) 頸聯 1、翻過了山,又要涉水了,毛主席在詩中寫到了兩條河:金沙江和大渡河,齊讀。2、(屏幕出示圖片)這就是奔騰不息的金沙江,請小組長拿出資料,組織四人小組學習“巧渡金沙江”資料一,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遠征難?(地形、圍追堵截)在環境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卻留下紅軍戰士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巧在哪兒?繼續學習資料二,你有怎樣的感受?體會“暖”,指導朗讀。3、你們看(出示圖片)這是大渡河,你看到了什么? 4、想看看當年那激烈的戰斗場面嗎?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惡戰,這一暖一寒是紅軍戰士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兩場戰斗,兩種場面,心情一樣嗎?你能讀出這兩種不一樣的感受嗎?4、從湍急的江水、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我們說紅軍戰士依舊感到遠征難。(三) 尾聯1、 出示岷山圖片,你看到了什么?2、 設想一下紅軍行走在這樣千里冰封的大山中,他們會遇到怎樣的困難。3、 這真是遠征難三、 只等閑1、面對這些困難紅軍的回答是什么?這樣的長征在紅軍的眼里是什么樣的呢?2、自由讀文,想想詩中哪些地方告訴我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一)五嶺烏蒙1、逶迤的五嶺在紅軍眼里變成了細小的波浪,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眼里變成了滾動的泥丸。這就是只等閑。2、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無畏,樂觀)(二)暖寒這一暖一寒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軍把困難視為等閑的樂觀精神讀(三)喜1、真是一個比一個高興,一個比一個喜悅,讀出這份喜悅之情吧。2、長征即將結束,毛澤東滿懷喜悅之情寫下這偉大的詩篇,讓我們一齊誦讀。四、 總結1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翻五嶺,越烏蒙,巧渡金沙江,大渡河上飛奪瀘定橋,最后走過千里冰封的岷山,全程二萬五千里,最后到達根據地延安,這一切濃縮在詩人僅僅56字的詩句中,短短的詩句寫不盡紅軍的遠征難,請大家靜靜地讀這段文字2、你有什么想說的?這是一次怎樣的長征呀?這漫漫長征路紅軍靠的是什么?3、讓我們全體起立,一起朗誦七律長征板書設計:岷山大渡河 遠征難25七律長征 金沙江 只等閑烏蒙山五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