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7.2《周長的認識》說課稿(建設兵團省級優課).docx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周長說課稿一、教材分析及處理1.教材分析及處理 什么是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包括:周長的認識,周長的測量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交通與數學。而什么是周長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為后面認識各種圖形的周長,及周長的計算做好鋪墊。2.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3)情感目標: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 3.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并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得判斷并計算周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二、說學情 “認識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過程。 3、 說教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上以情景教學為主,采用情景式教學主要是由教材和兒童的認知決定。 1、“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是人教版教材編排的主要方法。2、從兒童的認知特點看:中、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注重“有趣、好玩、新奇”事物。 四、說學法 1、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5、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周長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我創設展示小螞蟻作運動的場景來導入新課。該環節設計動畫展示的一只小螞蟻沿樹葉的邊沿爬行一周。學生十分喜歡看動畫,情景展現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和興趣。啟發學生分析理解,強調1、是沿樹葉的邊沿,2、是要爬一周,讓學生初步認識周長,感知周長的意義。根據圖示教師激勵學生給這一周的長度取個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課題,認識周長。(二)感知周長,理解概念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3) 引導探究,準確判斷周長1、設疑激趣,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我分別出示游泳館和和籃球場動畫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2、小組合作辨認圖形的周長六、說課小結學生總結: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學們要上于用你的火眼金睛去發現問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你會獲得更多的快樂